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山东地域性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2016-11-09 01:42徐红磊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山东民间音乐

徐红磊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山东地域性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徐红磊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他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文化学领域,用以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以及规律。并指出它主要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异规律。就是将文化和与之相关的自然地域、经济、社会组织等“环境条件”看作一个整体,视为一个共生且互动的“生态”样系统;在此框架下,来进一步研究“文化”这个“生态项”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组织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

文化生态学;山东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教育;音乐生态学

在同属于广义音乐学科的舞蹈研究领域,早在90年代就诞生了一门分枝型的“文化生态学”,即资华筠教授提出的“舞蹈生态学”。这门学科是将舞蹈作为一个“生态项”,将舞蹈视为一种“文化”,运用“特征提取,因子分解”的思路,来具体地研究舞蹈与自然、经济及社会组织环境(包括宗法制度、伦理观念、宗教、交通、政治体制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有效地阐释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问题。

然而反观以声乐、器乐为主体的音乐研究领域,却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与之类似的“音乐生态学”研究思路体系。目前,学界对于我国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文献可谓卷帙浩繁。然而从“文化生态”角度来研究民间音乐的文献却尚不多见,主要有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陶雨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2013年内蒙古大学白晔的硕士学位论文《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文化生态研究》、2011年广西民族大学陈海霞的硕士学位论文《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文生态研究》、好必斯的《建构良好草原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之断想——西部大开发与草原音乐文化的保》(发表于《人民音乐》2003年第6期)等。大多数文献是从音阶、调式、节奏、旋律、装饰音、润腔以及方言对曲调的影响、腔与词的关系等技术性的角度来着手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地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唱(奏)方法;在这些文献中,对民间音乐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者却相对较少;且此类研究民间音乐文化的“少数派”文献,也往往仅局限于静态、孤立地描述民间音乐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地域性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故而容易导致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宏观视野。

山东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比如各种各样的号子、小调、花鼓调、秧歌、大套曲、风俗歌曲、新民歌、儿歌、琴曲……这些民间音乐分散广布于齐鲁大地上,宛若群星荟萃,彬彬之盛,莫可指数。其中,以“鲁南五大调”为代表的一些经典的民间音乐形态还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列。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音乐商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视听娱乐浪潮冲击下,在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日渐式微的背景下,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形态基本上都面临着“传承无力,后继乏人”的困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山东地方音乐将有彻底淡出公众视野的危险。故而,抢救、保护与传承这些民间音乐实为音乐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然而,要保护与传承山东地方民间音乐,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音乐工作者被动的抢救、搜集与整理、录音等工作;而更应着眼于让山东地方音乐走进课堂,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来获得相对来说“活态”些的传承;而且,在此类教育和传承过程中,难免要涉及“创新”的问题,即在保持原有风格、特点和精髓的前提下,通过创新使民间音乐适应于现代社会公众对音乐产品的需求和品味。

笔者认为,这就需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通过考察山东民歌与地域性的自然、经济及社会组织环境(包括宗法制度、伦理观念、宗教、交通、政治体制等)之间的关系,对山东民歌的基本文化属性做出定位,从而解决我们在区域性民间音乐教学中“以哪些方面为切入点”、“重点传承什么”以及“围绕什么来创新”、“如何在创新中传承”等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上“文化生态”对于山东民间音乐的形成和制约机制入手,来探寻山东民间音乐的本质文化属性和发展规律,鉴往知来,从而更好地解析山东民间音乐在当代“文化生态”变迁中的教学、传承与发展问题。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中,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被置于一个宏观的大视野之中,能够形成一个“提纲挈领”式的研究架构。

山东民间音乐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以及社会组织环境的关系:(1)在山东民间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可将山东地区划分为东部滨海区、中北部山地平原区以及西南部运河沿岸区等几个区片,来探究自然环境对地域性各地民间音乐风格的影响,靠对其表现出的或优美、或粗犷、或细腻的多种不同风格的影响机制问题;(2)在山东民间音乐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山东民间音乐与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关系问题。比如各种号子的起源、唱词及旋律特点与沿海捕捞、运河航运等生产作业方式的关系问题;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传统水系交通网对于山东民间音乐同相邻地区音乐交流活动的促进与影响、这种交流活动所带来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的融会与嬗变。(3)在山东民间音乐与社会组织环境的关系方面,则以儒家伦理观念、礼乐制度、山东地区传统的乡学教化体制、传统乡间娱乐活动组织形式、传统文化观念对于山东民间音乐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影响为主;(4)在山东民间音乐与其他社会人文条件的关系方面,可以将各地方言的特点同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可以通过已有的各地方言志中总结的方言特点与各地民间音乐特点相结合,考察各地民间音乐曲调的深层次来源。(5)研究内容的基本观点简述: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山东地区自古以来是连接南北的商旅辐辏之地。南北文化在此交融,在造就山东不同地区民间音乐各自旋律特点和表现风格的同时,也对民间音乐的表现内容与表现方式产生诸多的影响。山东传统民间音乐如鲁南五大调、蒲松龄俚曲等以演唱乃至说唱的方式来表现南北故事、历史传说,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

然而,在南北音乐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基于山东地区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影响,山东民间音乐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那些歌辞格调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本土或外来音乐文化形态,作为自娱自乐的音乐资源。如鲁南五大调、蒲松龄俚曲不仅多用古代牌子曲,而且唱腔旋律古雅,内容多惩恶劝善,且善于运用比兴手法间接传情、重视音乐自身的中和之美;甚至是民间的打夯号子都不忘劝善说教。山东民间音乐在自发、自娱的传承活动中也形成了关于音乐内容约定俗成的规约——“鲁南五大调”的老一代传承人认为城市俚俗小调不利于教化,故而耻于传唱,则高度地表明了传承群体在文化抉择与文化传承方面的自觉性。可以说,无论是对南北各种音乐类型的精心选择,还是对于对民间音乐教化功能及相应表现形式的高度重视,无不反映出山东民间音乐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们对于文化的价值取向,即以儒家伦理观念、社会理想为基础的“乐而不淫、中和敦厚”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虽然山东各地民间音乐风格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说,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到旋律特征、风情色彩,处处可见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按照学界惯例,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研究,通常以省份作为划分依据,如四川民间音乐、山东民间音乐、江苏民间音乐等。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调查中,笔者发现省份的划分更多的是一个政治行为,而在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即使同一省份,也存在诸多不同。因而笔者认为,在研究某一地区民间音乐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三步顺序进行:调查收集民间音乐样本、运用音乐理论工具对其风格特点进行提炼、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进行解释。

在考察了山东民间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等问题之后,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山东民间音乐在各级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的传承的问题。(1)山东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问题。无疑,民间音乐想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这个最基本的要素,而这一要素的关键在于让儿童从小接触这些音乐,所以山东民间音乐应进入本地中小学的课堂,要让孩子们学会唱家乡的歌。笔者在对当地的小学进行调研后发现,孩子们对于音乐课本中的民歌民间音乐抱有深厚的兴趣,这是源于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的不自觉的认同感。但是,由于我们的音乐课本多采用全国统一版本,要照顾到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所以用于本地民间音乐的篇幅不多。以至于错过了一个人音乐审美的最佳培养阶段。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本地民间音乐更多的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而在引入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切入点的选择问题,我们过去的民间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浮躁不实,根据上文所述的研究,将民间音乐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问题。(2)山东民间音乐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承问题。关于高等院校的音乐公共课教学,我们认为可以参考上述的方法,但对于大部多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来说,切入点应该更多的放在以弘扬本民族本地区文化方向,调动高校学生的地区和民族认同感,以达到更好的弘扬民间音乐的效果;关于音乐专业教学,则需向学生细致地讲解山东民歌的文化特征、解析民间音乐背后的区域性民俗文化心理、审美文化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辅之以适当的采风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山东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以便在艺术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其唱(奏)方法,展现其神髓、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分清楚其中哪些是需要传承不变的,哪些是可以加以变革创新的,从而更好地推动山东民间音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3)以山东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和立足点,以当代城乡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为指导,来探索如何通过研究型和创作型教学方式,将山东民间音乐加以适度的包装(不限于音乐本身,同时可包括视觉化的包装),对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表演和伴奏形式等加以扬长避短的变革与发展,从而使一些优秀的民间音乐如鲁南五大调等走上舞台、赢得受众认可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研究和教学运用两方面着手。“研究”即文中所述对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态学研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着手研究。“教学运用”即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解决传统的民间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浮躁、空洞的问题,使在商业音乐冲击下逐渐消失、脱离民众生活的民间音乐重新拥有坚实的自然、社会文化基础。从而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1607135)

徐红磊(1979-),山东诸城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与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山东民间音乐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