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观察

2016-11-08 01:40:12张蕾
甘肃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端手臂气压

张蕾

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观察

张蕾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寻找缓解术后手臂肿胀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收住入院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单纯康复指导和训练,观察组在单纯康复指导和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臂肿胀发生率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对减少手臂肿胀发生率和减轻手臂肿胀均有效,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臂肿胀发生率为10%,对照组手臂肿胀发生率为36.7%。结论:气压治疗配合康复指导和训练能减少手臂肿胀发生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防治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术后满意度。

乳腺癌;气压治疗;康复训练;手臂肿胀

乳腺癌为我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患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大,破坏了正常血液、淋巴液循环,术后会出现手臂肿胀、上肢活动受限、麻木、疼痛等不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单纯的康复训练对手臂肿胀有一定的疗效,但起效慢、周期长。2015年1月至12月,对收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患者的手臂肿胀恢复快,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及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42.3±7.23)岁,平均病程(10.13±9.36)周。对照组平均年龄(41.7±9.76)岁;平均病程(10.78±7.48)周。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单纯康复指导和训练,患者自术后第一天至拔除引流管2~3天,责任护士在病房一对一进行以下操作:①辅助按摩:a取站位或卧位,术侧上肢屈肘抱胸前;用健侧手依次按摩术侧上肢上臂外侧、内侧(从肘关节至肩关节);b术侧上肢自然下垂,用健侧手依次按摩术侧上肢外侧、内侧(从指尖至肩关节);c滚珠按摩器辅助按摩。通过以上由近心端至远心端向心性按摩,促进术侧上肢淋巴液、血液回流,预防术侧手臂肿胀。②穴位按摩:用健侧拇指指腹点压、揉按合谷穴、内关穴;用健侧手食指、中指点压、揉按肩井穴,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促进气血运行,缓解上肢、颈肩背部不适。③用健侧手由下向上揉捏术侧上肢,放松术侧手臂肌肉;肩关节不动,屈肘至胸前,手指向上,自然屈曲,腕关节旋转、抖动,手指放松。通过手、上臂肌、前臂肌、肩带肌群的收缩运动和肢体抬高位抖动促进静脉与淋巴液的回流预防上肢水肿[2]。通过以上康复训练可以加速上肢的血液回流缓解肩背部酸麻胀痛,减轻手臂肿胀,力争使患者恢复到术前水平。

1.2.2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和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自患者术后第一天至拔除引流管后2~3天,一日两次,每次30分钟,压力设置为12~14kpa,模式为C模式(持续加压模式),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具体操作方法:治疗时给予患者舒适平卧位,用气压袖套包裹整个患肢至肩背部,开启电源,依次调节工作模式、设置时间、调节压力强度,启动压力泵,开始自远心端以适当压力向近心端循环充气加压,通过间断充气的袖套按摩促进水肿液向心流动,并能促使患侧上肢的淋巴回流增加其静脉的回流[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变化,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暂停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患肢手臂肿胀状况。于术后1个月用皮尺准确测量上肢腕横纹、前臂(腕横纹上10cm处)、肘横纹、上臂(肘横纹上10cm处)、肩(经腋窝过肩峰)等五个部位的周径,以厘米为单位。与健侧对比,如患侧与健侧比较周径大于2cm判断为水肿[4]。

1.3.2手臂肿胀恢复状况。显效:手臂无肿胀、麻木不适感,活动不受限;好转:手臂轻微肿胀≤2cm,轻微麻木不适感;无效:手臂肿胀>2cm,麻木感较重。显效+好转合计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臂肿胀发生情况观察组手臂发生率1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手臂肿胀发生率36.7%(1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

2.2两组患者手臂肿胀恢复状况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臂肿胀恢复状况(例)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手臂肿胀等。出现手臂肿胀的原因如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病变乳腺外,还加腋窝淋巴组织整块切除,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大,破坏了淋巴液的正常循环途径,可引起淋巴液回流障碍[5]。同时,手术疤痕的收缩会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神经的刺激,减少患者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因此造成上肢水肿[6]。

气压治疗仪可以通过充气压力循环气囊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多次有序地使用柔和的压力,大面积地按摩挤压深层组织,增加并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供氧情况,对血液回流和代谢物的排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对淋巴管、血管的挤压,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可以显著提高手臂肿胀的治疗结果。单纯的康复训练对手臂肿胀有一定的疗效,但起效慢、周期长。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患者的手臂肿胀恢复情况较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疗效明显且巩固、见效快,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及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因此,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两种护理方法相结合对缓解手臂肿胀、麻木等不适,更能起到协同、巩固和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臂肿胀、麻木等不适,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与术后只为患者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相比,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两种护理方法相结合,对缓解手臂肿胀、麻木等不适更能起到协同、巩固和增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田娟,孙运粉.可调节上肢软垫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和改善乳腺癌患者患肢淋巴水肿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3028.

[2]徐文红.乳腺癌术后有氧运动康复操[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2-3.

[3]王岭,李晓军,凌瑞,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压力泵治疗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3,11(4):261.

[4]黄玉,罗淑娴.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病人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253.

[5]杨和珍.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4.

[6]曲智勇.上肢及手功能的检查[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56.

A

1004-2725(2016)10-0780-02

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二病区

作者:张蕾,E-mail:326615692@qq.com

猜你喜欢
心端手臂气压
看不见的气压
幼儿画刊(2021年5期)2021-12-02 04:24:04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手臂上的抓痕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12-14 19:47:34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6
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的效果
山东医药(2019年3期)2019-02-13 19:29:06
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获批上市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
抱手臂的娃娃
完美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