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三法”

2016-11-08 23:44周慧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品读

周慧敏

摘 要:阅读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形成语感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阅读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阅读中的品读地位更为突出。通过学生与老师抓住文章的精美之处,进行反复咏读、品读,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的内涵,进而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升华情感。其中,对比鉴别、揣摩内涵、借助本义等都是引导学生品读的好方法。

关键词:小学阅读;品读;对比鉴别;揣摩内涵;借助本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91-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一块内容,无论是让学生当堂诵读课文,还是在课外给学生布置阅读的功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形成语感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阅读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阅读中的品读地位更为突出。通过学生与老师抓住文章的精美之处,进行反复咏读、品读,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的内涵,进而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升华情感。

一、对比鉴别法

有对比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品读才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对比品读是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的重要方法。

删词对比品读。文章中有些句子的修饰语很多,这些修饰语能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对于这类句子,我经常采用删词法引导学生品读。如《观潮》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中就有很多修饰语,在教学时,对(千万匹)、(白色)、(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几个词,我就采用逐一删去后再与原句对比的方法来指导品读。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这些词写出了浪潮来时的样子和气势,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同时也学到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换词对比品读文章中有些动词更是用得精妙传神,对于这些词就可运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如《颐和园》中:“游船、画妨从水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句中的“滑”字就用得特别传神。我让学生把“滑”换上“划”后与原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用“滑”更衬托出湖面的平静。经常这样品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就会逐步提高。有些时候作者为了避免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会用几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表达,碰到这样的句子,也可引导学生把几个意思相同的词换成同一个词后读一读,比一比,从 而让学生明白表达同样意思时,用几个同义词来表示,句子会更流畅,音律会更优美。

填词对比品读。有些段落中出现很多的动词,这些动词都用得十分准确。可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往往不会引起注意。在教学时,我便出示缺了动词那段话,让学生填补出缺了的动词。学生在填词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比较,如果填错了 ,老师再引导学生比较。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自己推敲比较还是老师引导学生比较,都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如《爬山虎的脚》中写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那段话就可以通过填词对比品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改写对比品读。改对比品读就足把原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同语表达的意思改成概括性的描述,然后再与原文对比,使学生明白用上这些词语,文章更具感染力。如《巨人的花园》中写由于巨人的冷酷无情,使春意盎然的花同又回到了寒冷冬天。原句是这样写的:“与此同时,鲜花调零,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通过对比品读,学生体会到原句不仅音律优美,而且因为有了具体的描写,能使读者仿佛看到鲜花、树叶纷纷飘落,人们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的情景。从而为失去美好的春天而惋惜,进而体会到这些词语的作用,感受到具体描写的魅力。

二、揣摩内涵法

文章中有很多词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意思,对这些词语要引导学生认真瑞摩,挖掘出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卡罗纳》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句中的“屏息凝神” 就包含着较丰富的内容。于是,我抓住“屏息凝神”进行发问:“大家屏住呼吸是担心什么?”(担心自己说话不注意而勾起卡罗纳的伤心……)“凝神地望着他是关注什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现在怎样?他需要什么帮助,我该怎样帮助他?)通过挖掘词义的内涵,学生体会到这个眼神表现出的是大家对卡罗纳深切的关心。

再如:“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是不是觉得老人很小气?不,老人生活的确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老人的艰辛不仅是每天要栉风沐雨,还时常会遇到像二婶这样爱占小便宜的人,在本已是微薄的利润上再剥一层,所以当二婶少给一个铜板时,老人不再笑呵呵了,变得很不快乐。段中描写老人“愣愣”以及“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

这些描写老人外貌、语言、神态的语句,细细读来,颇有味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发现。

三、借助本义法

有些词语的本义并无什么特别,但在用在某些句子中就别有一番风味了。对于这类词语,我们可以借用本义来品读。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这句话中的“装饰”就很有意味。在教学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装饰”的意思,然后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教室里有些什么装饰,从而明白这些装饰都是为了—人为地做上去的。最后回到课文中品读句子,使学生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乡下人家的美是自然淳朴的,不需要人工雕遂,那些随意攀爬的藤蔓都是 一道―。《秋天的雨》中“小朋友的脚被那甜甜的香味勾住了”的“勾住”一同就用得更传神了。

结语:

品读中最忌教师多问。因为教师的“问”容易使学生思想定格,使“品”受限,从而限制学生思维。但是没有思想的课堂却又如一潭死水,良好“思”是品读的开始。在品读中,教师应追美点而不设问。美的事物大多数学生都能捕捉到,越美的地方,越能震撼人心。教师应对美点多追,使学生对美点有所思考,这样自然可以导出学生的“问”,我们就能发现学生课堂学习中最需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品读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