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适应这一课改要求,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了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程序及其基本策略.认为其实施过程可通过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概括评价五个环节及相关策略来完成.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93-01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们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思品课的教育质量。面对这种大形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那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明确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要探究并改进传统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要把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新、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首位。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工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谈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验到,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预习时让学生通读教材,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思考教材观点,到网上收集资料扩展对问题的了解等,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总之,让学生利用家里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道德与法制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上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学习新课之前,首先要将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的状态中。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创设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意识的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谈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我们在进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时,总在思索“合作学习”这个新鲜血液,怎么操作才能做到真正有效?使小组合作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我们觉得关键是: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意义要有深入的认识,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灵活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合作学习优质高效。
首先,分组合理化。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避免有的同学做“绿叶”衬托,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按性别差异搭配,合作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
其次,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三、谈探究的形式
师生重点探究:在署名权一课,对于书中的案例分析——是否侵犯瑶瑶的肖像权,和相关的法律链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精读,探究求解。在教学中,不仅仅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示范,这种示范指导体现在巧妙的点拨上,即点拨在要点处,点拨在疑难处,点拨在规律处,点拨在学法上……并让学生由模仿走向独立运用,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师生重点探究”的流程是:同座互动交流→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生生自选探究: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且也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分组对抗等,展开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共同探究。使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所有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堂就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坚持“少讲多思”原则,实施开放性教学:学生能说的都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做,该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学生能讨论明白的就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即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思考和练习时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就不把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日常的思品教学中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会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范蔚主编重庆出版社 2006
[2]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信息网
[3] 《思想品德课程试行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