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良
摘 要:传统思品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知识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本文从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思品课堂运用时事进行教学的生活化作了一些粗略的探讨,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优化提供一些惜鉴。
关键词:思品课堂;生活化;时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54-02
传统的思品教学模式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现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现在思品课教学追求的目标。
思品课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思品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思品课堂实现生活化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时事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时事是指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内的国内外大事二时事教育是对思品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在日常教学中,可把时事教育和思品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时事的学习,也促进了思品课的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时事体现思品课堂的生活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时事在教学过程生活化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在思品教学的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等阶段引入时事教育。
第一,利用时事作为课堂教学导人材料。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人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的日常生活人手,使新课导人生活化。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时事材料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真实性、广泛性等特点,比较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人材料。教师应根据本节思品课所学内容选择有关联的时事材料,通过展示设问、讨论、解答等过程讲解时事,引出新课。时事导入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人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从而集中精力学习新内容。
第二,利用时事讲解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生命所在。思品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略显深奥。如果教师仅仅简单地阐述理论,不仅不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还会给学生留下思品课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如果适当地利用时事材料,一来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可以用时事中现实的、鲜活的事例证明课本知识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第三,利用时事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记忆、理解,还需要运用。作业不仅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还应具备深化和提高功能以及体验和发展的功能。在练习巩固阶段,可利用时事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时事问题。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头仆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能力,同时又进行了时事教育,加深了学生对时事的认识和理解。
二、时事在教学内容生活化中的应用
思品教材在相当大程度上存在内容死板、事例陈旧、观点滞后等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的传统做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动学生发掘社会热点新闻,让他们自己搜集、自己讨论,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体验情感,体会学习乐趣。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社会热点新闻中关于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的内容,如毒胶囊、瘦肉精、地沟油、黑心棉等事件,在课堂中学生相互交流,热烈讨论,通过情景再现、观点辩论等活动深刻地认识到在消费活动中,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较好地领会了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探索的快乐,在探索中堵养了实际运用的能力。
三、时事在教学方法生活化中的应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教学手段的贫乏性和单一性,致使思想品德这门本来应是内容最丰富、讲解最精彩、最能联系实际、最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学科,变得刻板、枯燥、沉闷。因此在生活化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空洞说教,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的手段,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下面以时事播报为例来了解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中,时事播报是一种常见的时事教育形式,它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新闻资料,通过演讲的形式把新闻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整理、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
学生选定新闻后,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述完成时事播报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朗读新闻,因为这样做只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所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不能充分发挥时事播报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播报不应“读”,而应“讲”。面对一条完整的新闻,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播报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能通篇朗读,而是事先对整个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以求用简短、有效的语言把新闻讲述清楚。这样操做,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纳能力,并对自己所讲述的新闻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新闻播报不应满足于“讲”,更应重视“想”。时事播报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时事的层次,还应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学生讲述新闻完毕后,还应要求学生针对此新闻发表自己的感想。通过此步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条新闻所蕴涵的道理,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新闻播报不应只是学生讲,教师也应讲。学生限于自身的能力水平,有时不能准确地理解新闻,讲述的内容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讲解点评。教师通过对学生整个时事播报过程的讲解点评,一方面可以指出学生的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全体学生对此条新闻的理解水平,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