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娅琴 田传茂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宋词词牌名的特点,然后简略描述了其翻译现状,最后通过一些实例探讨了宋词词牌名的常见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省略法、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文章指出,“直译法+加注法” 或“意译法+加注法”是实现宋词词牌名翻译“音美、形美、意美”的重要译法。
【关键词】宋词词牌名 特点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一、引言
当下,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政府正在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宏伟战略,将一切中华文化的精华推向世界,与世界共享。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宋词词牌名是宋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实现宋词这一文化精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把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和意境传递给外国读者,共享传统中国的文学宝藏,对词牌名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建立词牌名翻译的统一标准,总结有效的词牌名翻译策略与方法,可为宋词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宋词更好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二、宋词词牌名的特点
宋词不同于散文、小说、剧本等文体,有其特定的格式,即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只是表明一首词所遵循的格律,如字数、句法、韵脚、平仄等。词牌名常常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涉及众多的地名、人名、典故等内容,具有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词牌名与词的内容联系并不紧密。作者填词时,选择最适合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词调形式,一般不考虑词牌名的原始含义以及原来词曲的内容。不过,词的内容一般应与词牌所包含的意境一致。
从词牌的类型来看,词牌名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典故性词牌名和普通类词牌名。普通类词牌名涵盖不具有历史典故的词牌名和源自已有词句的词牌名,以及为了附庸风雅而创生的词牌名等。无历史典故的词牌名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形:有的词牌名可能包含有某种历史典故,但现在却已无从考证。
三、宋词词牌名的翻译现状
较之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词的翻译更具难度。但仍然有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将其译介到国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者们做了很多开拓性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其中不乏洞见与精湛之作。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对于宋词的翻译,尤其是对词牌名的翻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现阶段对词牌名的翻译,尚未出现统一的翻译准则,所以翻译的灵活性较大,译文多种多样。不同的译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翻译理念,就会形成不同的翻译风格。翻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状阻碍了宋词有效的对外译介。
四、宋词词牌名的翻译方法
从理解环节看,要透彻理解一首词,首先需要掌握词人及词作的背景信息,如词人所处时代特征、生平境遇,词作的类型和内容题材、艺术风格,词人创作时所处境况、思想感情等。其次,要了解词牌名所属类型及其文化背景信息,把握词牌名背景信息与词作内容的内在联系。从翻译环节看,要解决词牌名翻译的不标准和不统一问题,似应从翻译方法着手探究。通过对已有译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宋词词牌名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译法。
1.音译法。在我国,音译(transliteration)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佛经翻译。唐玄奘“五种不翻”中的“不翻”指的就是音译。在21世纪的今天,音译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越来越多。例如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对许多具有汉语文化特色的词汇多采用音译,如“土豪”(tuhao)、“大妈”(dama)、“户口”(hukou)、“关系”(guanxi)等。据《中国译学大辞典》,音译指“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就汉语词牌名的翻译而言,音译指用汉语拼音为其注音,即汉字的罗马字母化。
例如词牌名《蝶恋花》,最早来自于梁简文帝的“翻阶蛱蝶恋花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鹊踏枝》,宋词人晏殊将其改为《蝶恋花》,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绪的情感,虽涉山水,但多寄情于物(参见百度百科“蝶恋花”词条)。翻译家黄龙将《蝶恋花》译为To the Tune of Die Lian Hua,赵恒元则译为On the Pattern of Dielianhua(顾森、李崇月,2008)。音译的长处是译文简洁,而且能使译语读者感受到异国情调。如果将“蝶恋花”按其意思译为Butterflies Love Flowers,不仅失其简练,也不像词牌名,更无异域风情。有学者指出,“人名、地名之类的专用名词,意义深奥难懂、无法用几个字说清的术语概念以及在译入语找不到对应物的文化词语等可考虑音译”。词牌名属于文化词语,其翻译可采用音译法。不过,音译有一个缺点,即不能见文知义。因此,使用音译翻译词牌名,最好在首次使用音译名时利用注释交代其含义。
2.省略法。翻译中的省略法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识地将原文某个词或者某个部分省略不译。例如词牌名《沁园春》,其来历有多种传说。有一种传说认为,该词牌名与汉朝窦宪有关。窦宪倚仗权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然后召集朝中文臣武将来沁园宴饮。附炎趋势的文人写了歌颂沁园的词章令歌姬演唱。后人将这种词章制成词牌,名为《沁园春》。
美国著名华人作家聂华苓在翻译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时候,略去词牌名《沁园春》,只翻译了“雪”(Snow)。作为文化词语,词牌名会给译语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省略词牌名,可以为读者的理解扫清障碍。但同时,原文的文化信息也丢失了。省略法在文化翻译中并不鲜见,但翻译中的文化传真要求译者减词不减意。古代文论家刘勰所说的“善删者字去而意留似可作为运用省略法应遵循的原则。就上面的词牌名翻译而言,词牌名可省略,但应用注释说明《沁园春》的有关背景信息。
3.直译法。据《现代汉语词典》,直译“指偏重于照顾原文字句的翻译”“偏重原文字句”是直译的核心内涵。“字句”的“字”可理解为指“字面意思”或核心词语(如实词)的字面意思,“句”指“句子结构”亦即原文的词序或表达方式;“偏重”指“大致保持”。换言之,如果一个译文大致保持了原文核心词语的字面意思和词序,则可判定为直译。
就词牌名翻译而言,直译指翻译其字面意思。例如词牌名《苏幕遮》,可直译为Screened by the Southern Curtain;词牌名《忆秦娥》直译则为Recall a Qin Beauty。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直译可能会造成读者误解:《苏幕遮》与Southern Curtain没有任何关系;《忆秦娥》蕴含的意境是一种沉郁的感情基调,而非如上面直译文所暗示的儿女情长。
4.意译法。据《现代汉语词典》,意译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原文大意”可理解为原文深层含义或字里行间意义,“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指不拘泥于原文字面和表达方式,以正确达意为原则。因此,意译是“得意忘形”,是“舍形取义”,意译的文字已基本看不到原文字面意思和措辞方式,只保留了深层含义。
就词牌名的翻译而言,意译指翻译其隐藏的含义。意译比较适合翻译典故性词牌名。例如上文提到的《苏幕遮》,源自古龟兹国,是为了配合浑脱舞而作。“苏幕遮”其实是一种涂了油的帽子,而“浑脱”则指油囊,跳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使用“苏幕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让冷水泼到头面。根据这一典故,有人将《苏幕遮》意译为Water-bag Dance。不过,意译之外,还需用注释交代词牌名的文化背景信息。
5.加注法。据《中国翻译词典》,加注法(annotation)指“按照字面‘直译会造成原文意义的丢失时,译者所加的注释”,并将其分为两种类型:音译加注释和直译加注释。而《中国译学大辞典》的定义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完整地传达原文语义和风格的一种补偿方法,是为了尽可能达到翻译等值而采用的辅助性手段”,并将注释功能分为释义、解惑、补正。
词牌名作为一种文化词语,常常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文化背景信息的译介离不开加注法。在词牌名的翻译过程中,加注法常常与其他译法结合使用,如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
例如词牌名《雨霖铃》源自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首先可直译为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然后增加脚注或尾注如下:It is related to the legend of Emperor Xuanzong and his imperial concubine Yang Yuhuan. When Emperor visited Sichuan, it rained for dozens of days on his way to Luo Valley. The rain splashed the bells on the carts, making a series of ringing. Hearing this, Xuanzong began to memorize his past lover Yang Yuhuang, so he made an opera singer compose a song with the name of ‘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该注释有利于译文读者透彻理解《雨霖铃》的含义。同理,《雨霖铃》也可音译为To the Tune of Yulinling,然后加注。
五、结语
翻译不但是审人之美,而且要传人以美。著名学者钱锺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指出,“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词牌名的翻译也应如此,既要表达出原作的意美,又要不失其音美与形美。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熟练的双语转换能力,还应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求真务实的学术风范。对于严谨的译者,上面所提到的“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似可实现宋词词牌名翻译的“音美、形美、意美”。
参考文献:
[1]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顾森,李崇月.浅谈词牌名的翻译——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86-88.
[3]江晨阳.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浅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5,(7):192-94.
[4]柯平.加注[A].载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第二版)[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316.
[5]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欧秋耘,刘莹.词牌名汉英翻译统一性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21-14.
[7]田传茂,杨先明.汉英翻译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本文为长江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朱娅琴,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田传茂,长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