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的宫观与音乐仪式

2016-11-07 02:07杨含丹王义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教

杨含丹++王义彬

摘   要:朝宗宫是位于厦门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的一处道教庙宇,有一段时期被称为龙王宫,历经浩劫而重建,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朝宗宫曾是厦门妈祖信仰文化的重要庙宇,通过两次对其进行田野考察,观察太上老君诞辰庆典的斋醮科仪中的音乐仪式,及记录朝宗宫秘书长阮先生以及正一派道士的口头叙述,以此来了解在当下,本地人眼中香火旺盛的朝宗宫以及其音乐仪式。

关键词:朝宗宫;斋醮科仪;道教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55-02

朝宗宫位于具有厦门特色渔民文化的沙坡尾,坐西北朝东南,面朝海湾,如今所见到的双层庙宇,是灾后选新址重建的,神像的位置在二楼。

朝宗宫地理位置特殊,庙宇易受损,历史上曾有过修复或重建。台胞阮福贵先生按原历史风貌雕塑了宫殿内大部分神明金身并提供神明供桌。现占地面积为93.6平方米,建筑面积162平方米,建筑物为两层砖混结构,一楼为生活配套区,二楼为供奉神明、祭拜的宗教活动场所。2001年农历十一月初六举行落成开光典礼。2013年复名为“朝宗宫”。每年约有一万多人次参加宗教活动,信教群众大部分来自厦港渔民、周边居民和港澳台同胞,朝宗宫成为厦门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对台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据阮先生介绍,现殿内供奉的神明主要有:四海龙王、太上老君、妈祖以及玉皇大帝等。朝宗宫每年有三次大型的节日,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五日的太上老君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以及农历十一月十二日的龙王诞辰。

笔者曾两次到访朝宗宫,具体情况分别是:2015年4月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到达沙坡尾,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田野考察,主要访谈对象为阮先生及参与太上老君诞辰斋醮科仪[]的某位道士;以及2015年5月21日下午大概2点半开始访问阮先生。

2015年太上老君的诞辰为阳历4月3日,朝宗宫从4月1号就开始举办诞辰庆典(包括斋醮科仪2和戏曲演出)。在农历二月十三至二月十五期间,白天由从漳州龙海请过来的职业道士举行斋醮科仪,晚上是思明区歌仔戏团的演出。朝宗宫并没有专门的道士,诞辰庆典的道士以及歌仔戏团(芗剧团)都是从外面请过来的,庆典费用由几部分组成:朝宗宫宫观基金,信众添的香火钱以及道教协会的资助等等,最主要的是信众捐给寺庙的香火钱。通常歌仔戏演出的天数要长于举办科仪的天数,此时的歌仔戏的演出通常会涉及到“娱神”与“谢戏”两种性质,安排较灵活,因此演出的日期早于科仪开始,晚于科仪结束,都是可以的,此处不予多述。

太上老君的诞辰主要是在正日诵《道德经》,其他时间诵《五斗经》(有五本,最主要的是《北斗经》,主要作用是祈福解厄)等日常经文,在连续三天的斋醮科仪中,通常是早上七点开始,下午四五点左右结束,科仪时间视经文长短而定。一天会有八到九场的科仪,每两场中间会休息一段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每场40分钟左右。每场科仪由五个身穿道袍的道士负责祭拜及“念经”(道教仪式所进行的唱诵活动),由三至四位乐师负责乐器演奏。据某位乐师说,龙海地区的道教科仪音乐是由泉州厦门地区的南音演变而来,俗称“四管音”(音译),“念经”所用的语言也是闽南语。五个并排站于法坛的道士,高功(为首的一位)穿红色法衣位于神像前正中间,是整个科仪的灵魂人物,手持橙色毛巾包裹着的笏板(又称朝板)与话筒(需要唱诵经文),见图1 ,参与科仪的众人都需跟随其同拜同起。位于高功左右两侧的是监斋,身着红色道袍,是高功的副手,立于高功左侧的监斋负责敲木鱼,立于高功右侧的监斋则负责击磬。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为“三法师”,身穿黄色道袍,主管唱颂导引,也是高功的副手,处于五人中的最左和最右的位置,都讲与监斋相似,左右两人分工不同,位于最左侧的都讲手持三清铃,处于最右边的都讲应该是持有引磬(未看清)(如图2所示)。流传于中国的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本土,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宗教。据此次来朝宗宫斋醮的道士介绍,闽南地区的道教几乎都是正一派[],正一派是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另一派是全真派,多流行于偏北的地区,关于道教两大派的流行地域有待深探,此处只是记录该道士的言论。闽南正一派道士可以婚嫁,不住观不吃斋,以为人做法事维持生计。

在斋醮科仪中,除了道士,还有一众信众的参与,一般开始新的一节课,是乐队先开始演奏乐曲,一首曲毕,五位道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念经”,乐队由刚开始的主奏转变为伴奏,道士们开始唱诵与乐器演奏旋律相同的经文,信众方才归位。道士们唱诵经文并非是一直是齐诵,高功唱,其余四人和的时候也不少,高功的领唱地位也显示了其在斋醮中的重要性,道士们所带来的经文在科仪过程中也一直放在高功面前。

上文提到,在神明诞辰的庆典期间,戏班的演出通常会涉及到“娱神”与“谢戏”两种性质,阮先生直接将其总结为“敬献戏”。戏班唱戏的目的为愉悦神明,看戏者为众神明,其为“娱神”的内涵,此时应选喜庆、应景的剧目,一般由朝宗宫出面邀请戏班。而“谢戏”则不同,一般是某(几)位信众或者附近居民(一户或几户)出资请戏以答谢神明让其得偿所愿,或是家逢喜事(生儿子,上大学等)想借机庆祝一番等,彼时的剧目内容偏向于状元及第等内容,可以由宫观出面邀请戏班,也可以出资人自己去邀请。

戏班一般是在傍晚六点半到七点开始演出,但神明诞辰“正日”的后一天情况会不同,当天中午会先做普渡(祭拜岸上的亡灵)再送王船(犒劳海上的无主孤魂),因为正午是一天中阳气最浓的时候,“唱戏”(闽南对戏班演出的一种说法)是在完成了上述两个环节以后,于是下午四点左右开始。通常神明诞辰做普渡是在“正日”的后一天,不会选在正日当天举行。但2015年太上老君诞辰庆典的“正日”刚好是最后一天,神明有指示不做普渡不送王船,因此“正日”与做普渡的日子便没有冲突。阮先生提到,经常与朝宗宫合作的戏班有两家,一家是思明区歌仔戏团,一家是龙海市秋珠芗剧团,通常是由朝宗宫里的工作人员出面选空档期的戏班邀请。但朝宗宫并非只与上述两家戏班合作,其他名声好、演出精彩的戏班,也会受到邀请。但如果戏班在神明诞辰庆典的第一个晚上演出失败,或者出现演员、服装道具过于老气,演出的剧目不适合节日氛围等情况,在庆典日程中临时换掉戏班的情况也很常见。传说在以前,出现过神明出面“托梦”邀请戏班的情况,戏班会在收到托梦的第二天直接来到朝宗宫,宣称自己是被某位神明邀请过来演出的,在此情形下,戏班是不会被拒绝的,因为人们都有共识,神明托梦是不能乱说的。

朝宗宫经历了从繁华,落没,到繁华的几次起伏,现在是香火旺盛的时期,不仅是厦门宗教文化的敷衍地,也是沙坡尾特色文化的保留地,尽管经过多年的沉浮与改革,原汁原味的朝宗宫已不复存在,但在如今城市文明快速发展的厦门,还能保有如此的现状,也可以让人感到一丝的安慰。朝宗宫作为沙坡尾闽南文化的一部分,与沙坡尾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当下,不需要再出海捕鱼,朝宗宫最初的功能也几乎消失殆尽,加上沙坡尾原住民的搬离,职业道士的数量减少,信众的老龄化,政府对沙坡尾地区的行政规划等等因素,朝宗宫目前的繁荣,是否只是海市蜃楼,一种“暂时”的平衡?是否能够克服上述种种困难,维持现状并成功转型?这不仅仅是朝宗宫的问题,厦门包括其他地区迅速发展的城市文化与生存在城市夹缝里的“原生文化”的并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甬琴.寻找传承与变迁中的民俗文化——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J].电影评介,2011(03).

[2]卢志明,徐晓晶.揭开厦门港“朝宗宫”之谜[N].厦门日报,2012-10-

07.

猜你喜欢
道教
《中国道教通史》述评
略论《今言》背后的道教因素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道教对其影响思考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道家道教研究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
道教诸神的新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