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慢性咳嗽的效果观察

2016-11-07 12:18:2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小气白三烯孟鲁司

陈 洁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孟鲁司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慢性咳嗽的效果观察

陈洁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氯苯那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治疗效果、肺功能、咳嗽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F25%~7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可以有效改善小气道功能。

慢性咳嗽;小气道病变;孟鲁司特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8周,而肺部又无明显疾病证据的咳嗽[1]。众多病因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多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缺乏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常伴小气道病变[2]。小气道病变是指吸气末管径≤2 mm的细支气管的炎症、充血水肿及平滑肌痉挛等病变,易于被忽视。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临床上多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治疗主要以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为主,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是由于药物不易到达远端气道,因此无法改善小气道病变,导致咳嗽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哮喘[3]。孟鲁司特是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为特异性半胱酰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研究表明,孟鲁司特可以到达小气道[4]。本研究采用孟鲁司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112例。入组标准:①慢性咳嗽均符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咳嗽时间持续≥8周,无典型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病史,肺部听诊无哮鸣音,胸部X射线检测正常,使用抗生素及一般止咳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可以缓解咳嗽症状,临床不能确诊为哮喘;②小气道病变均符合《肺功能学》[5]制定的小气道病变诊断标准: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在正常范围内,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呼气中期瞬间流速(FEF50%)、呼气后期瞬间流速(FEF75%)三者中有两项低于65%预计值;③入组前3个月未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②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肿瘤;③入组前3周接受过β受体阻滞剂或孟鲁司特类似药物治疗;④入组前1周使用过胆碱能、嘌呤类药物;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入组前3周有过呼吸道感染或接种过流感疫苗。其中男52例,女60例;年龄18~60(38.3±10.6)岁。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组胺试剂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参照气道高反应性阳性标准[5],经定量雾化装置让患者吸入浓度递增的组胺溶液后,每次间隔2 min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FEV1较基础值下降达20%或以上时,所需的药物累积剂量(PD20-FEV1)<2.2 mg为阳性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明确为慢性咳嗽后,对照组给予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北京中新制药厂生产,4 mg/片)口服,1次/片,3次/d以及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片(英国默沙东药厂生产,10 mg/片)每晚睡前口服1片。2组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1周内患者症状消失,用药期间无病情反复发作;有效:用药1周内症状有所改善,用药1个月后症状消失,用药期间无病情反复发作;无效:用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肺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由同一医生完成肺功能操作,患者处于直立坐位,操作者仔细说明并示范动作要领,每位受检者反复测量至少3次合格肺功能,取最好结果保存,包括:25%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25%)、50%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50%);75%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75%)、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FEF25%~75%实测值/预测值。

1.3.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有药物过敏、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112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82例(73.2%),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39例,2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29,P>0.05)。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493,P=0.222。

2.3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2组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F25%~75%、FEF50%、FEF7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8/56),头痛5例,腹泻3例;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6/56),腹泻3例,腹部不适3例,所有不良反应未经治疗症状自行缓解。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7,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长期慢性咳嗽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还会造成咯血等不良后果。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变异性哮喘。研究表明,慢性咳嗽患者常伴有小气道功能减退及小气道病变[2]。小气道病变常见于长期吸烟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6]。因此有学者认为,小气道病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气道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甚至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出现[7-8]。也有研究认为,小气道病变导致的气道平滑肌增厚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小气道功能指标能够预测气道高反应性,而这也是哮喘的主要特征[9]。一般小气道病变早期主要是由炎症、黏液栓塞引起,具有可逆性,而在后期时,小气道功能可能因为气道结构的纤维化、狭窄或闭合而不可逆[10]。

既往代春玲[11]证实,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常有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本研究中,112例患者中有73.2%的患者出现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这与曹璐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慢性咳嗽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咳嗽症状,而对于慢性咳嗽伴小气道病变患者的治疗,国内外经验较少。如果是因长期吸烟或慢性感染导致的小气道病变,通过戒烟及控制感染一般可以部分改善小气道病变,但尚未发现对原因不明小气道病变有确切疗效的治疗药物[13]。研究发现[14],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合成的半胱氨酸白三烯在小气道病变炎症级联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小气道病变中的重要炎性递质,半胱氨酸白三烯不仅可以破坏支气管上皮细胞,导致平滑肌增生收缩,还可以增加支气管黏液分泌量[14]。因此采用药物抑制半胱氨酸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对于治疗小气道病变有关键性意义。

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已证实的最强效的特异性抑制气道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药物,通过阻断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与白三烯受体的结合,抑制半胱氨酸白三烯生物学功能的发挥,降低气道及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从而达到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15]。本研究采用孟鲁司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剂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F25%~7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孟鲁司特虽然无法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但可以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空气潴留,改善小气道病变。杨秀娜等[4]研究发现,孟鲁司特无法改善伴小气道病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率,但可以改善其肺功能,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孟鲁司特作为口服片剂,孟鲁司特给药方便,用药安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剂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可以改善小气道病变。不过本次研究只是通过检测肺功能及临床表现来评价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不能全面的反映孟鲁司特对伴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疗效,还需多指标联合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董晓艳,陆权,等.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J]. 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63-171

[3]张丽,孙铁英. 慢性咳嗽高敏感综合征[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0):782-784

[4]杨秀娜,刘新会,杨昆,等. 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伴有小气道病变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8):3152-3154

[5]郑劲平,陈荣昌,钟南山,等. 肺功能等[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78-79;105

[6]赵华. 小气道病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意义[J]. 中外医疗,2013,32(19):188-190

[7]周明娟,许银姬,林琳. 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疾病的预测价值与年龄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01-1203

[8]吴孟烽. 小气道病变早期检测的意义[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49-2550

[9]李希,张川林,黄河清. 小气道病变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6):15-16

[10] 朱景倩,赵建平,涂军伟,等. 小气道指标检测对慢性咳嗽诊断的临床价值[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36-137

[11] 代春玲.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价值[J]. 新疆医学,2015,45(1):75-77

[12] 曹璐,陈一冰,郝峰英. 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2):142-144

[13] 岳秀,杨玉东,樊建勇. 戒烟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15,16(2):11-13

[14] 陈峋,蒋敏,农光民,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患者小气道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260

[15] 王华启. 孟鲁司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3,34(1):124-125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9.031

R562

B

1008-8849(2016)29-3277-03

2016-03-05

猜你喜欢
小气白三烯孟鲁司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摊上了个小气妈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5
孟鲁司特钠联合信必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9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核分枝杆菌及抗原ESAT-6、Ag85B对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