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坤,赵向辉,刘育慧,周红梅,李春红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
血府逐瘀汤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李俊坤,赵向辉,刘育慧,周红梅,李春红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给以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MA)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D-二聚体、TNF-α、hs-CRP、IL-6、cTnI、LDH、CK-MB、I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磷酸肌酸钠能够显著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瘀滞及高凝状态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血府逐瘀汤;磷酸肌酸钠;心肌损害;心肌保护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人体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后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危症,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医师救治困难,病死率极高。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心肌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不高,52.3%~62.8%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甚至可致患者病情恶化及猝死,给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目前,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出现心肌损害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性反应产生的炎性损害、高凝状态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等有关[3-5]。因此,如何早期抑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炎性反应、降低患者高凝状态,进而逆转或者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营养心肌细胞的常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已经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心肌损害的保护效应不甚理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综合疗效[6]。本研究观察了血府逐瘀汤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救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诊断符合《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且反映心肌损害的主要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煤球取暖53例,燃气洗澡29例,其他原因8例;患者年龄大于18岁。排除年龄大于65岁者;入院前7 d内进行过心肺复苏、直流电复律和除颤者;入院前合并有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入院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者;恶性肿瘤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者;对本治疗方案中药物过敏者;近2个月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或生存时间小于7 d者。所有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入院后APACHEⅡ评分、病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在脱离毒源后给予吸氧、防治脑水肿、抗生素预防感染、促进脑细胞代谢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赤芍25 g、丹参20 g、川芎12 g、桃仁15 g、红花12 g、牛膝10 g、柴胡8 g,1剂/d,水煎取液500 mL,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以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浆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MA)水平。
2.1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害标记物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cTnI、LDH、CK-MB、I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害标记物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心肌损伤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临床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可表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且患者血流动力学随着心肌损害加重的程度逐渐恶化,进一步加重其他重要脏器如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7]。对于引起心肌损害的因素中,相关研究显示血液瘀滞及高凝状态与心肌损害密切相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持续的严重组织缺氧能够损伤患者红细胞的流变学特征,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亦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以及血小板活性增加(黏附及聚集功能增强)[8],血液黏度增高,导致循环血液淤积,增加血栓发生风险,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以及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的指标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9],最终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促进心肌损害,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此外,炎性反应亦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缺氧及酸中毒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发多种炎性因子及递质的释放,诱发心肌组织的炎性损害[3]。hs-CRP是临床重要的反映炎性程度的标记物之一,该因子能够直接激活补体系统及单核细胞,促进炎性发展,增加心肌细胞的炎性损害[10]。TNF-α与IL-6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级联式炎性反应,损害血管内皮细胞[3-4];其次,IL-6及TNF-α亦能够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氧自由基释放,加重心肌损害。因此,临床如何早期改善患者血液淤积及高凝状态,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轻包括心肌在内的多种脏器损害程度,对于救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至关重要。
在评价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当中,cTnI、LDH、CK-MB、IMA等则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反映心肌损害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其中以cTnI在评估心肌损伤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被公认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金标准”[11]。IMA则是人血清白蛋白流经缺血组织时局部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的,IMA受骨骼肌损害的影响极小,能够灵敏地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在心肌缺血损伤发生后5~10 min可迅速升高,且与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成正比,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能够结合并辅助cTnI对患者心肌损害进行临床评估[12]。
磷酸肌酸钠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能够与ATP不断进行转化,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亦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维持ATP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稳定心肌细胞膜,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心肌微循环[1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等功效,方剂中丹参、红花及桃仁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可显著减轻血液淤积及高凝状态;此外丹参、红花及桃仁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功效,可抑制各种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炎性反应对组织脏器的炎性损伤。方中牛膝、川芎及赤芍亦能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尤其是扩张肺小动静脉血管,改善患者肺循环,增加供氧,有利于患者预后[14]。柴胡则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D-二聚体、TNF-α、hs-CRP、IL-6、cTnI、LDH、CK-MB、I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府逐瘀汤联合磷酸肌酸钠能够显著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淤积及高凝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陈静芳,赵学辉,李济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损害的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2(10):209-211
[2]寇锋军,王月文. 10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心肌损害分析[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32(11): 587-590
[3]邱丽丽,胡英华,冯克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29(9):347-349
[4]毕玉磊,胡英华,赵彦辉. 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TNF-a,IL-6,CRP的血清学变化及临床意义[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3(12):1180-1181
[5]徐瑞华,张艳芳,杨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30(6):893-894
[6]杨祯玲,张万炅. 香丹注射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5,36(6):1078-1079
[7]陈贵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3):105-106
[8]张琼,阳小灵,周观林.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浆血栓烷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8(3):19-20
[9]刘佳宁,李英,康红. 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伤残医学,2010,23(3):54-55
[10] 吴飞燕,梁赋.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1):1461-1463
[11] 谢晓英,刘晓强,丁睿. RV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浆PCT、CRP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19(3):387-388
[12] 马春华,李立祥.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3(12):107-109
[13] 杨维刚.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0):154-155
[14] 陶利洪,王彩云. 血府逐瘀胶囊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15,35(9):924-927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计划课题(20150553)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9.012
R595.1
B
1008-8849(2016)29-3228-03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