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侠
摘 要:反思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走极端的现象,为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课堂;现象;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75-01
全国各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新观念、新教法、新课堂精彩纷呈。老师们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透过课堂气氛热闹的背后,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走极端的现象,一些做法虚假浮躁,华而不实,造成数学课堂本质化缺失。
一、师生关系,认识偏差,角色错位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呈现的模式就是教师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需要时提供一些材料,接下来就由学生自己去研究,最后的结论可以多样化,学生皆大欢喜。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标倡导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因为毕竟学生的知识还不丰富,内部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还不多。他们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扫除障碍。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有指引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在孩子有疑惑、忙争论的时候发挥作用。要大胆介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但绝不可以放任。这样的课堂就显得比较简约、大气却又扎实有效。
二、情境创设,只顾新颖,不讲效率
如何创设新颖的情境可以说是每位教师最发愁的事,有的教师却仅仅为追求与众不同,为设置“出彩”的情境而绞尽脑汁,结果却事与愿违。如一位老师执教《认识三角形》时,利用幻灯片出示一幅建筑的图片,还煞费苦心的选了一首班得瑞《初雪》,一曲结束,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加上是赛课,学生所找的三角形不是老师事先设置好的三角形。此刻的老师紧张得乱了阵脚,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了下来。评议上述情境,教师带着孩子“绕圈子”,令他们云里来、雾里去,虽然学生颇有兴趣,但这种情境除了华丽的外衣外,对促进思考、激发探究毫无益处。
本人在执教《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可能一词产生的需要。新课伊始,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森林王国里举行主持人选拔大赛,最后机灵的小猴和可爱的小兔并列第一,但主持人只有一个,怎么在短时间内从中公平的任意选择一个呢?山羊伯伯最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两张纸条分别写上小兔、小猴的名字,放在盒子里,让一个小朋友上来摸,摸到谁,谁就是主持人。
师:小朋友猜猜摸的结果会怎样?
生1:小兔
师:还有谁表达再完整些?
生2:可能是小猴。
师及时板书:可能。
这样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感知可能的意义,自然、有效。
三、小组合作,如同摆设,效果不佳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从形式上来说已成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在教学中,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走样,具体表现在:
1.形式单一。很多的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上。
2.效果不佳。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似乎能常常感受到那种华而不实的热烈气氛,只听见叽叽喳喳,很难找到倾听者。
3.忽略思考。有的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合作学习,一直到下课还是合作学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之又少,人为地导致了中下等学生人云亦云。
针对以上合作学习缺点,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办法:
1.拓展合作学习的形式。除了可以采取同位合作、小组合作,还可以采取学生与电脑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只要双方能互动,就是有价值的合作。
2.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老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老师也要参与其间,了解情况并给予合适的点拨。在学生汇报成果时,老师更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明确的判断,以便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认识。
3.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把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有效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以便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做到“一还三让”。也就是还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数学这片草原上尽情奔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崔萍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操作的策略初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2,(1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