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nslog的翻译停顿行为研究路径分析

2016-11-05 02:52:32聂玉景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眼动仪鼠标键盘

聂玉景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基于Translog的翻译停顿行为研究路径分析

聂玉景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Translog能记录译者键盘和鼠标动作,同时兼容眼动仪再现眼球运动轨迹。它可通过5种路径来提供停顿行为数据,如录屏重放、线性表示、停顿图、XML文档以及眼动仪。5种研究路径各有所长:录屏重放能够动态重现所有停顿行为,线性表示直接显示停顿时长和位置,停顿图能够显示停顿行为全貌,XML文档具体到每个时间节点,眼动数据则揭示键盘或鼠标停顿时的认知聚焦所在。研究者可根据需求选择某一路径或综合运用多种路径,采集停顿行为数据。

翻译;停顿行为;Translog;数据分析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情境中,行为人动作的暂停可能预示其认知努力投入的增加,停顿越长、频率越高预示着行为人所投入的认知努力可能越多[1]。据此,翻译过程中的停顿行为,可作为重要指标来判断译者语言熟练程度和认知心理活动[2],认识译者在具体文本翻译过程中的时间规划、行为倾向、遭遇翻译困难的位置和处理策略等。在停顿行为数据支持下,研究者能够高效甄别译者个体所遭遇到的难点和译者群体所判定的难点,作出及时而符合译者认知水平的反馈。比较相同译者不同体裁文本中的翻译停顿行为数据,也可推测译者对不同体裁的熟练程度和处理策略,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翻译训练。

大规模的翻译停顿行为数据,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翻译学习者的群体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停顿行为的规范和普遍特征,扭转以往基于经验对翻译行为的预判,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过去曾认为停顿较多意味着译者水平有限,但实证研究发现,翻译停顿行为与译文质量之间实际上无显著性相关[3]36,研究者不能仅根据停顿时间和频率等表象来判定译文质量。翻译过程实证数据还能揭示不同译者群体停顿行为差异。如比较职业译者和翻译学习者译前停顿时长,可以发现职业译者在动笔前投入较多时间通观全文,而翻译学习者缺少整体意识故而停顿时间较短[4],不同的译者还会表现出个性化翻译停顿行为[3]52。研究者可根据学习者长期行为数据反馈作出回应。

1 Translog的出现背景和介绍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意识到认识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将研究重心从译作转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行为。起初,翻译研究利用有声思维来分析译者的翻译过程。有声思维支持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同步或异步将其思考过程以语言形式描述出来,而对描述内容的分析可以获悉译者如何实现语言转换及其翻译习惯等[5]。然而反对者指出,译者的注意力资源有限,很难多线同时处理任务,有声思维显然会增加译者的认知负担,影响翻译思考进程,且描述的内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6],最终会破数据的生态效度。以此为媒介的停顿行为界定和分析,难以反映真实情境下译者的行为,所得出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不高。因此,替代方法须实现最大幅度减少对翻译过程的干预以及耗用译者注意力资源。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翻译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化,催生出以Translog为代表捕捉键盘录入行为的软件。其操作便捷,对物理环境要求不高,较少受人为因素干扰,可以大规模在最接近日常翻译的环境下捕捉数据[7]。

翻译过程研究中,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当属Translog。Schou在2009年的文献统计亦显示有80多篇文献使用Translog作为研究工具,其中不少就用于翻译停顿行为分析[8]。Translog最早是Jakobsen和Schou两位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学者为研究翻译过程在1998年开发的。考虑到主要用于翻译领域,将其命名为Translog,即Translation和 Log两词缩写而成。Translog从第一代Translog2000起步,经历Translog 2006,直至现在包含Translog Supervisor 和Translog User的Translog Ⅱ版。本文以最新版的Translog Ⅱ为例,也将其所兼容的Eyetrack考虑在内,探讨停顿行为的分析路径。

它对翻译过程的显性干预微乎其微,能准确记录译者所有键盘和光标的活动,如删除、增加、剪切、复制、光标移动,以及精确到0.001秒的敲击按键时间[9]。目前,Translog的数据收集路径中,至少有5种方法为研究者提供停顿行为数据,即翻译行为录屏重放、线性表示(Linear View) 、停顿图(Pause Plot) 、详细记录各种按键和鼠标行为的XML文档以及与之兼容的眼动仪数据(fixation)。

1.1Translog的录屏播放

译者或者研究者只需点击Tranlog Ⅱ supervisor中的重播键,加载译者事先保存好的XML文件,如图1所示的录屏播放对话框会及时弹出,再点击其中播放按钮,计时器便开始跳动,原速再现译者的键盘和鼠标动作,研究者亦可通过暂停、快进、后退和减速等键选择具体段落、句子或单词观察译者的翻译行为。图1中,上半文本框是源语言文本,下半文本框供译者输入译文。在播放时,译者的每一记键盘敲击和鼠标移动点击,都会以动态的形式完整展现在译文文本框中。

图1 Translog的录屏播放截图

利用菜单中的暂停键,研究者能估算出译者在具体翻译情境下的时间规划和分布,特别是planning时长。从计时器跳动开始,到第1个字母出现为限的停顿时长,可以计算为译者用于译前planning的时长(不过,其中包含了第1个字母键入的时间和观察者的反应时间)。处于不同翻译水平的译者,他们用于译前planning的时间可能会存在差异。翻译初学者译前用以planning的停顿时间较短,而经验丰富的译者群体在此阶段则停顿时间普遍较长。熟练译者倾向在译前会对源语言文本作整体分析,初学者则缺乏全文整体意识。再者,研究者还可以计算出译者在翻译某个具体词句段落前后的停顿时长,借此可以发现翻译学习者具体文本翻译时,何处词句处理存在犹豫或难度较大等问题,以及停顿时鼠标动作情况等信息。结合停顿行为的前后微情境,研究者能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1.2线性表示

作为Translog三大主要分析功能之一的线性表示,采集了颇为丰富的翻译行为数据,其中就包含停顿数据信息。研究者可以点击Translog Supervisor菜单上的工具栏(Tools),选择第1项线性表示,如图2所示的子菜单会弹开。线性表示菜单默认的停顿值为1秒,最小单位为0.001秒,研究者可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停顿阈值。在线性表数据中,默认一个点来显示1秒。为了便于和其他信息符号区分和方便观察统计,点的呈现颜色可以由研究者自行设置。另外在此界面还可以调整停顿单元时长,最小单位可为1秒,最大能设为20秒,以获取特定停顿时长的发生频率和位置。如图2中,特定停顿时长设为10秒,研究者可以发现:该段文本翻译时,某位译者停顿超过10秒的次数接近40。其中最长一次甚至达到1分32秒,最短为10.546秒。据此还可进一步推断译者存在疑虑或困难最大的词句所在。对全体译者相同译文的翻译过程数据整理归类后,研究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译者在该译文中普遍存在疑难或困惑点所在,同时还能获悉每位译者的疑困所在,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贴近其最近发展区。

1.3停顿图

同样位列Translog三大主要分析功能的停顿图,以呈现停顿数据为主要目标,以数学坐标图的形式清晰地显示译者的译文进展过程。译者和研究者可以点击Translog Supervisor菜单上的工具栏(Tools),选择第二项停顿图,如图3所示的子菜单即可自动弹现。译者的目标语文本输入为X轴,时间跨度为Y轴,停顿图的界面可以根据译者或者研究者的需要放大或者缩小,不仅能观察到翻译行为和时间跨度的整体趋势概貌,还能清楚地辨认出到译者每一字符键入和时间进程的关系。

图2 Translog的线性表示

研究者可以发现译者的每一停顿都可以进程曲线的断裂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字符间的停顿都可以精确到0.001秒的时长表示。因此,停顿图以极为精确的方式提供译者的停顿行为数据,如停顿时长、位置和频率等。将全体译者的停顿图综合比较后,研究者可发现学习者群体的翻译活动倾向和停顿的群体特征等信息,作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指导决策调整,以提供更为精准的学习指导。

图3 Translog的停顿图

1.4XML文档

XML文档是译者在完成全部翻译活动后,所保存的翻译过程数据文档。内含丰富的翻译行为信息,翻译过程中各种活动以event值表示,下辖Interface、Mouse和Key等范畴。翻译活动的起止时间同样可精确至0.001秒,时间的表示形式为MMSSsss(M表示分钟,S为秒,s为毫秒)。译者对Translgo界面操作的时长,以Interface Time时间显示。鼠标活动以Mouse Value值呈现,主要有光标的上移(up)和下移(down),鼠标操作时间亦精确到0.001秒,两次鼠标活动时间差可算为一次停顿时长。研究者可以将鼠标操作位置与停顿时长综合考虑,推测触发停顿行为的诱因。

译者的键盘敲击行为,即每一个字符键入的时间、键入的位置,也有准确显示。如图4所展示:译者录入第1个字母O的时间节点为8814,第2个字母u的时间节点为9563,第3个字母完成的时间节点为10515;光标也随之从位置0依次移至1、2。第3个字母和第1个字母的时间差可以视为第1个字母完全录入所需要的时间(当然其中无法排除译者的3个字母键入用时)。研究者同样还可以第1个单词最后1个字母的时间节点与第2个单词第1个字母时间节点差,计算出词间停顿时长,用于评估译者对词或词块的熟练运用程度。

依照此算法类推,前1句最后字母的时间节点,与后1句第1个字母之间的时间节点差,则可以估量出译者对特定句式的熟悉度。延伸到译文段落层次,第1段最后1字母的时间节点与第2段第1字母之间的时间差,算作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长。利用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长,研究者可以总结处于不同水平译者群体的段落间时间规划的普遍性特征,即译者是否倾向于以段落为单位来规划译文翻译活动。

图4 译者XML文档

1.5与Translog兼容的眼动仪

眼球运动轨迹能够反映所记录对象在阅读时的大脑活动。将译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和阅读者的轨迹数据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眼球运动频率显著高于阅读者的眼球运动,显然翻译对参与者认知努力要求程度更高[10]。眼动仪利用录像机记录眼球位置来测量眼球运动与瞳孔放大程度,根据瞳孔的移动与虹膜放射计算眼球的移动。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佩戴类似Tobii眼动仪,研究者可以随时知道译者注视的位置和注视时长。Just和Carpenter认为,人的外在行为与其认知心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1]。这一点在眼睛和大脑假说中也得到支持:目之所及,思之所至。故通过分析眼球移动轨迹,注视的位置和时长,能较为可信地推断译者在特定文本部分认知心理活动。具体而言,眼动仪可以提供翔实的译者行为数据,如注视图提供译者注视发生的频率和顺序,热点图反映译者目光聚焦次数最多的区域,录制的视频也能够显示译者在阅读过程和输出译文过程中注视行为变化路线的数据[12]。

译者两次注视之间的间隔,即译者没有看显示屏的时间段,可以视为一次注视意义上的停顿[13]。显而易见,眼动仪所提供的停顿数据性质和translog程序所捕获的键盘鼠标动作停顿数据属于不同类型,可互为补充,全面勾勒出译者的认知心理活动。就停顿发生区域而言,Eyetrack所追踪到的停顿行为,既可能发生在阅读源语言文本区,也可能发生在译文区,也可能在两者之间频繁往返切换[14],非简单的线性关系。Translog提供的键盘键入和鼠标动作数据,未能区分是发生在源语言文本,或是在译文区域。图5中圆圈显示,译者在翻译整个过程中源语言文本和译文中注视发生的位置、顺序和频率。更为重要的是,眼动仪记录着当译者在没有键盘和鼠标动作时,即停顿时译者注意力凝聚于源语言文本还是译文,可以具体到特定段落语句位置。此类数据有助于更清晰地解释译者在停顿期间的认识心理活动。

图5 眼动仪注视数据[14]

2 结语

Translog利用技术优势记录并储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下的各种行为数字痕迹,为译者和研究者获取和分析停顿行为提供极大的便利和精准的数据。Translog的录屏功能能够动态地重现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所有键盘和鼠标动作,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重放按键获得精确到0.001秒的停顿时长以及位置和频率。线性表示功能提供停顿时长设置,为研究者提供多种选择,并直接显示停顿时长,无需点击重放键并手动记录,减少统计失误。停顿图不仅勾勒出译者翻译进程和时间的全貌,亦能较为精细地展示译者的停顿时长和位置。XML文档记录了译者每个动作的时间节点数据,译者和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计算出词句和段落间的停顿时长。

就数据的准确性而言,线性表示所采集的时长数据最为精确,因为第1种路径中提供的停顿时长中,包含译者和研究者从观察到有字符输出行为到按下停顿按键所耗费的时间,而第3和第4种路径中则计算进译者2次按下字符键间的动作时间。重放功能、停顿图和XML文档所提供的停顿数据也有其独特价值:重放功能可以让研究者看到停顿前后译者的动作,了解停顿行为发生的微情境;停顿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停顿行为全貌;而XML文档的数据精确到每个字符,能帮助了解译者词内和词块熟练程度。第5条路径,即与Translog相辅助的眼动仪所记录的停顿时长,恰好呈现译者在无键盘和鼠标动作时的目光停顿在源文本或译文的位置,为解释键盘鼠标停顿行为期间译者的认知活动提供充分的数据证据。研究者可根据研究需求,选择不同路径,或综合运用多种路径采集停顿行为数据。

同具有记录键盘和鼠标活动,但主要用于研究写作过程行为的Inputlog,提供两种独立的停顿分析功能,即停顿分析(Pause)和单词层面的停顿分析(Word Pauses Analysis)。与Translog相比较,Inputlog所搜集的停顿数据信息更为细致和丰富,如词前、词内、词后、句后和段后等的停顿次数[15-16],平均值和方差等数据,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具体单词的词内和词间的停顿信息。如果后继Translog借鉴Inputlog的停顿数据统计分析维度,将能为译者和研究者节省时间精力,同时减少手工统计过程中的错漏,为研究译者的翻译过程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来源。

[1]Butterworth B. Evidence from pauses in speech[C]∥Butterworth B.Language Production, Volume 1:Speech and Talk.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0:155-176.

[2]Cenoz J. Pauses and hesitation phenomena in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J].ITL-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0(127/128):53-69.

[3]Hansen G. Zeit und Qualität im Übersetzungsprozess[C]∥Hansen G.Empir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Process and Product(Copenhagen Studies in Language Series 27). Copenhagen: Samfundslitteratur, 2002.

[4]苗菊,朱琳.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10 (1):98-103.

[5]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及教学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95-99.

[6]王少爽,高乾.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J].上海翻译,2014(1):27-31.

[7]郑冰寒.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J].上海翻译,2008(3):36-41.

[8]Schou L,Dragsted B,Carl M. Ten years of Translog[J]. Copenhagen Studies in Language, 2009 (37): 37-51.

[9]郑冰寒.洞悉翻译过程的辅助工具:Translog程序介评[J].中国科技翻译, 2006(4):21-23.

[10]Jakobsen A L,Jensen K T H. Eye movement behaviour across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reading task[C]∥Göpferich,et al. Looking at Eyes: EyeTracking Studies of Reading and Translation Processing(Copenhagen studies in language Series 36).Copenhagen:Samfundslitteratur,2008:103-124.

[11]Just M A,Carpenter P A A. Theory of reading: From eye fixations to comprehens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80,87(4):329-354.

[12]O’Brien S. Eye tracking in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C]∥Mees I M,Alves F,Göpferich S.Methodology,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Attribute to Arnt Lykke(Jakobsen Copenhagen studies in language Series 38). Copenhagen: Samfundslitteratur, 2009:251-266.

[13]Dragsted B. Coord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 eye on uncharted territory[C]∥Shreve G,Angelone E.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10:41-62.

[14]Carl M. The CRITT TPR-DB 1.0:A database for empirical human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DB/OL].[2016-05-26].http://mt-archive.info/AMTA-2012-Carl.pdf.

[15]Nie Y J. Analysis of EFL Learners' Writing Process in China[J].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14, 9(1):72-76.

[16]聂玉景,李征娅.基于技术支持的英语学习者写作停顿行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3-101.

责任编辑:柳克

Study on Research Paths of Pause in Translation Process Based on Translog

NIE Yuj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Translog can obtain a complete record of keyboard action and mouse click,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work with eye track to present the process of eye movement, which provides at least five data sources for pause in translation, namely replay of the recordings, linear review, pause plot, XML file and data generated by eye tracking. Replay of the recording can demonstrate the whole process, linear review uncovers the length and location of pause, pause plot presents a sketch, XML file provides fine-grained data about pause, eye tracking discloses what the translators are focusing on cognitively during the pause. The researchers are advised to choose one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five according to their research questions.

translation; pause; Translog; data analysis

2016-05-0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4JSB615);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4GJ010)

聂玉景(1980-),男,江苏高邮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H059

A

1009-3907(2016)09-0048-05

猜你喜欢
眼动仪鼠标键盘
你知道手机拨号键盘上为什么要有*和#吗?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4:42
键盘猫
Progress in Neural NLP: Modeling, Learning, and Reasoning
Engineering(2020年3期)2020-09-14 03:42:00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11-22 14:41:58
ikbc R300机械键盘
电脑报(2019年40期)2019-09-10 07:22:44
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特性分析
低等级公路驾驶员行为特征分析
眼动仪在品牌传播行业中的应用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眼动信号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45岁的鼠标
少年科学(2009年1期)2009-01-20 03: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