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庄天舒
(长春大学 a.特殊教育学院;b.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022)
视障高等全纳教育实践与研究
徐明a, 庄天舒b
(长春大学 a.特殊教育学院;b.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022)
自2005年起,我国开展了辅修专业模式的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学生培养、支撑服务、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的全纳教育状况,针对现阶段我国全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辅修模式提高全纳教育质量。
全纳教育;现状;实践;视障大学生
全纳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了。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理念,每个学生(包括残疾学生)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拉开了世界各国发展全纳教育的序幕。
以美国为例,其全纳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回归主流教育。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残疾儿童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系统要为所有障碍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并规定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标准、提供教育服务的种类、保障等,这些都为未来主流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普通教育的主动性运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普通教育主动性运动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教育的形式、特殊教育的基本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等等,特别强调:特殊教育的改革需得到普通教育者的参与和支持,特殊教育的改革要同普通教育改革相结合。普通教育的主动性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3)融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融合教育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保护障碍学生的利益,使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融合教育涉及了学校教育体系改革,这是对特殊教育体系的再建构及对其本质的再认识。推行就近入学,保障残疾学生进入住所附近学校学习。学校要在其社区范围内为所有学生敞开大门,使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和公平地接受教育。残疾学生可以在与其年龄和年级相应的普通教育班级接受教育。残疾学生在所在班级完成主要学习任务,有需要时可在资源教室的辅助下接受特殊教学和辅导。教师和资源中心主要为普通教育班级的残疾学生提供教学和教育支持服务,教师要将特殊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融入到普通教育课堂当中,包括教学方法的调整、课程内容的延伸和资源保障的加入。融合教育呼唤着特殊教育和通识教育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再建构,改变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二元体系,建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元体系,探索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合作教学的途径,使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
笔者对中美高等特殊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见表1。因此,美国等国家的全纳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美国设有全纳教育重建中心,以研究、推广、保障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在美国,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与非残疾学生)都平等享有接受有效教育的权利。视障学生从小学起就在其住所附近的学校普通班级里学习,相关部门给予他们高质量的支撑保障,保证盲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美国的教育是在盲人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融入健全学生中进行全纳式教育,并享有较高水平的支撑服务,以增强学生的融合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没有单独招收盲人学生的学校和专业,盲人学生可通过考试进入想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学习,可选择的专业广泛,选择率较高的有语言学、教育学、法律、心理咨询等,其就业面广泛。[1]
表1 中美视障高等特殊教育状况比较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重视特殊教育,继续扩展残疾人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努力加快推进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十二五”期间,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政府继续增加投入,2012年的教育经费投入达到全国 GDP的4%。[2]以此为契机,高等特殊教育迅速发展,以独立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系、专业的形式实施高等全纳教育的条件已经成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接受国际教育新潮流(全纳教育)的挑战,就应该将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置于全纳教育环境中。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全纳的社会氛围,为残障者提供全纳教育需求的各项支撑保障。同时关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残疾人高等全纳教育发展早也较成熟,培养学生的层次从专科、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这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全纳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3]。加大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推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应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小部分轻度残疾的低视力学生,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普通高校与健全学生共同学习(即随班就读)。而我国视障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学院,针对残疾学生单独命题考试,独立招生,学生录取后在特殊教育学院与同一残疾类型的同学共同学习,完成学业。视障大学生可选择的专业相对单一,主要是针灸推拿专业、音乐专业,近年来又开设了康复专业。
上海市率先在普通高校招收视障大学生,2002年为参加高考的盲人学生提供盲文试卷、大字试卷,通过单考、统招的形式招收视障大学生。10多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共招收盲人大学生100多人,开辟了我国视障高等全纳教育的先河[4],但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不高,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的就更少了。
1986年我国第一所招收盲人大学生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学院的建立,实现了盲人高等教育零的突破,从此残疾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大学了。前中残联主席邓朴方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龙头,是特殊高等教育的清华、北大”。2005年借鉴世界各国全纳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20年来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经验,长春大学率先实施了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其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院办学发展简况
3.1辅修专业模式的视障高等全纳教育实践
辅修专业模式的全纳教育中,盲人学生在通过“单考单招”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针灸推拿或音乐专业半年后,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填报想要辅修的其他专业。长春大学为盲人大学生开设了英语、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三个辅修专业,辅修专业的学习通过考试择优录取。通过全纳教育考试录取的学生在特教学院学习主修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音乐专业)的全部课程,同时从大学二年级起进入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的相应专业中与健全学生共同学习其选择的辅修专业的部分主要课程,以此融入到全纳教育中。视障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在同一教室、同一课堂学习相同的专业知识,完成课堂中所有的学习环节,期末共同考试(盲生使用盲文试卷或大字试卷),考题难易度相同,适当延长考试时间,判分标准一致。残障学生通过辅修专业模式的全纳教育学习,修满学分后,除拿到主修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可以拿到辅修专业的结业证。
3.2高等视障全纳教育支撑服务实践
支持体系的建构应注重残疾人自我支持、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同伴支持四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其中学校支持为核心支持,也是高等全纳教育有效开展的核心,主要包括:①转变教育理念;②扩大专业设置范围,给残疾学生更多的选择权;③无障碍环境支持,以保障残疾大学生能够全面融入并参与到校园学习生活中。此外,学校教师应懂得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并掌握相关技能,保证教师-学生的顺畅沟通。健全学生对残疾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对他们学习、生活的理解、关照及学习上的激励等,都能提升残疾学生全纳教育的效果。在视障大学生全纳教育中具体的支撑工作包括:
(1)盲文教材和试卷制作。盲文书籍的制作繁琐且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盲文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盲文教材只有医学类的,而现有全纳教育专业的盲文书籍出版社因使用量很小而无法出版。盲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融入全纳教育的基础保障,所以学校资源中心为支撑视障大学生学习辅修专业的全纳教育课程,制作了英语专业等盲文书籍、资料,并且制作了部分语音书,保障盲人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为了使参与全纳教育学习的盲人学生与健全学生同时参加题目相同的期末考试,我们为盲人学生提供盲文试卷、为低视力盲生制作大字试卷。
(2)设备支撑。为盲生提供录音笔、助视器、盲文打字机、读屏软件等。
(3)教师支持。教师要充分了解盲人学生的学习障碍,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学生由视力障碍所带来的学习障碍,例如:教师要将板书内容读出来;课堂中涉及的图要尽可能用相近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教师还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全纳课堂氛围,鼓励视障学生与健全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使他们增加友谊和理解,健全学生可从盲人学生身上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盲人学生可以在健全学生身上学习自己欠缺的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良好的融合氛围[5]。
(4)建立良好的全纳教育氛围。普及知识,让健全学生、特教教师充分了解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达成理解和尊重,并利用学校视障资源中心辅助盲人学生适应全纳环境,提高融合能力,增强自信心。
3.3辅修专业模式的视障高等全纳教育成果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至今已有7届200名盲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业的同时,完成辅修专业的全纳教育学习,其中有一名辅修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了雅思考试,赴美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三名辅修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到特教学校工作;多名辅修英语专业的学生反馈在推拿工作中因其辅修的专业,在就业和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与辅修专业全纳教育学习的学生有60%主修和辅修成绩达到优良;20%主修或辅修专业科目考试不及格;50%因学习压力大,中途退出全纳教育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辅修专业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少有学生在就业时选择与自己辅修专业相关的职业,因其在辅修专业学习中,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少,专业技能偏低,缺乏专业自信。
目前,我国约有8502 万残疾人,这是一个庞大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状况彰显了我国的人权发展状态,如何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残疾人更好地接受教育、融入社会至关重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以随班就读方式开展的全纳教育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入学比率较低,不到 2.5%,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率 28.5% 的比例。为了更好地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的层次、开发其潜能,置残疾人的高等特殊教育于融合教育环境中意义深远。实施残疾人高等全纳教育,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6]。
全纳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先进主流模式。以辅修专业模式的视障高等全纳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视障大学生以及提高全纳教育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全纳教育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兴趣和专业选择意愿,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辅修专业模式开展的全纳教育,在我国残疾人全纳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1]麻一青.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7):35-37.
[2]罗延龄.残疾人成才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 1993(4):28-29.
[3]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马宇.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J]. 海峡教育研究,2013(1): 84-86.
[5]朱峻薇.为盲人读者搭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平台:以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的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8 (11):126-128.
[6]陈更娟.论我国高等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13(2):284-286.
[7]齐云涛,张紫薇,周晓焱,等.我国孤残儿童的发展性社会福利服务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54-56.
责任编辑:李凤英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Higher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XU Minga, ZHUANG Tianshub
(a.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b.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Since 2005,a subsidiary major mode of high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carried out. During these ten year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students training, support servic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inclusive education situ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clusive education at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by using the subsidiary major mode.
inclusive education; status quo; practic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
2016-06-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44);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17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24号)
徐明(1979-),女,辽宁沈阳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研究。
G760
A
1009-3907(2016)09-0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