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 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立德树人”的要求,我们在确立多元文化融合的办学定位,成就中职学生职业梦想、推进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德育工作实践,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形成了军校文化、校企文化、院校文化等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
关键词:立德树人;多元文化深度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24-03
“立德树人”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切实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军校文化、校企文化、院校文化等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
一、确立多元文化融合的办学定位,成就中职学生职业梦想
如何把选择中职校的中考落榜生从自卑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找准专业发展定位,重树自尊和自信,大声说出“我能行”,从而选择并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是对中职学校提出的严峻拷问。
对此,我校明确提出了“德技双馨、身心健康”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学校发展战略,创新军校共建、校企联动、院校协作模式,实现了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多边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中职学生成人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体”,即坚持党政育人合一、多元主体合一的思想,破解了学校党政工作主次轻重有别,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协作冷热不均之窘境,树立了“一盘棋、共发展”的思想。
“两翼”,即明确了就业与升学“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德技双馨、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标,形成了“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是通过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较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通过与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合作,在自治区率先启动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直通车”,打通了中高职衔接“断头路”,拓宽了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
三是创建了自治区职业院校首个“兵员培养选拔基地”,为国防建设培养和输送有专业、懂技术的优质兵员,为中职学生献身国防、出彩人生开辟了事业坦途;
四是学校坚持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办学格局,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发展选择。
“四轮驱动”统筹了学校发展布局,激发了学校内生动力,助推了学校规模适度与内涵建设协调发展。
二、推进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如何对中职校的“问题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增强中职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情怀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自觉和道德自律,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老大难”问题。我校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引入“准军事化”育人模式,实施“四进一创”工程,把国防教育、军事化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我能行、我成长”的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开展“准军事化管理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继1995年我校创建包头市青年军校以来,21年来学校坚持把准军事化管理引入校园,着军装、出早操、抓内务、拔军姿、练养成,把国防教育与军训科目内容引入课堂,纳入课程计划,实施早操、间操、会操“三操”训练,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学校组织开展了“六看六比六评”教育活动(即看军容风纪、比着装形象、评军校标兵;看内务整理、比自理能力、评内务标兵;看卫生清理、比行为习惯、评卫生标兵;看三操活动、比精神风貌、评操课标兵;看就餐秩序、比节俭习惯、评自律标兵;看课堂常态、比学风表现、评学习标兵),引导学生告别陋习。通过开展“六星文明班集体”“四化班级建设”“四化文明宿舍”和“五好文明学员”的创建活动,学校对“优秀标兵”“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受奖率达到80%,学校班风、学风、教风、校风和干部作风等“五风建设”卓有成效。如今,学生勤学苦练、崇尚技能成了校园新时尚;热爱集体、荣誉至上,成为学校的新常态;遵规守纪、文明礼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成为同学们的良好习惯;积极进取,阳光向上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二是深入开展“国防知识进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和国家观念。我校把国防教育课纳入了课程计划,每周六下午组织实施。学校编写了《三歌进课堂100首》(军旅歌曲、校园歌曲和草原歌曲)、《学生国防教育读本》等5本校本教材,建设了“国防教育长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了傅前哨、潘厚任等全国著名军事专家和科学家来校作报告;通过“班班通”校园信息化平台,组织收看《国际军事动态》《国防警示录》《国际时事热点》等优秀节目,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是积极开展“连队建设进校园活动”,提升学员国防实战化水平。2010年6月,经陆军预备役步兵第30师批准,我校正式编入了89团“双37高炮连”,成为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预备役正式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把预备役连队特有的管理模式在全校推广,多次参加上级比武演习、抢险救灾,为建设和谐包头做出了贡献。我校连续三年被预备役步兵第30师评为“基础建设优秀连队”。《国防动态》《华北民兵》《战友报》等部队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了我校国防教育的情况。2014年6月,现任解放军中部战区司令员、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韩卫国将军亲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对我校预备役连队建设和国防教育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创建“兵员培养基地”给予了大力支持。
四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校园活动”,创建兵员培养基地。 2014年11月,在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包头军分区的关心支持下,“包头军分区兵员培养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为部队培养和输送有专业、懂技术的合格兵员正式启动,也标志着驻地部队每年定向从我校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兵员有了机制和制度保障。2015年,我校30名在校优秀学员应征入伍,实现了中职学生保家卫国的“迷彩梦”。
“四进一创”活动丰富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彰显了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为中职学生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中职学校深化德育工作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创新“引企入校”模式,使企业文化进校园成为常态。2013年我校与一机集团林峰公司合作,在校区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校中厂,厂校合一”的产教一体化格局,构建了实训与生产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企业把8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引入学校,实现了教学实训“车间化”、 生产运行“企业化”、企业管理“精益化”,学生在实训和生产实践中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是拓展“引校入企”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我校与一机集团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机集团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在生产车间占地5000平方米的瑞特公司建立了自治区首个“现代学徒制”生产实训基地,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水平闯出了一条新路。学校先后组织了六批次800余名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结对子”拜师学艺活动。校企双方联手组织了学生技能大赛,13名学生被企业正式录用,“招生即招工”一体化办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结出了丰硕果实。
三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造现代学徒制试点“升级版”。为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我校与一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以有“大国工匠”美誉的卢仁峰、宋殿琛、张学海为代表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聘请了50余名能工巧匠和专家学者为学校“特聘专家”,启动了“劳模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活动。2015年我校又与一机集团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和北奔集团建立了两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北奔集团签订了“校企共建汽车装配与制造合作基地协议”,实现了学校主干专业与企业主体岗位全覆盖和无缝对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取得新突破。目前,我校已与100余家专业对口、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的局面已经形成。
(二)深入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弘扬劳模精神。我校紧紧抓住“全国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契机,利用校园网、校报、板报、多媒体平台等宣传阵地,发挥包头作为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的独特资源优势,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深入开展以“三爱三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彰显德育感召力。我校充分发挥包头市国家级技能大师、企业家和劳模群体的独特教育资源优势,聘请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宋殿琛、卢仁峰、刘培林等劳模为学校“特聘教师”,定期组织“劳模专家大讲堂”活动,与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技能大赛等工作。全国劳模宋殿琛是我校20世纪90年代的毕业生,作为自治区唯一 一名基层工人代表,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级技能大师卢仁峰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被誉为“独手焊侠”,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技术工人。2015年央视《大国工匠》节目特别报道了卢仁峰的事迹,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劳模的身上体现了劳动者的力量和创业者的伟大。劳模精神必将激励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职业梦而不懈努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一是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职业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十八岁成人宣誓”和“我们的节日”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了纪念“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开展了“五月鲜花——校园文化艺术节”“激扬青春志、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和“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识讲座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学生在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当代中职学生的风采。
二是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案》,把感恩教育、企业文化、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应知应会、书法音乐欣赏等内容排入课表。学校重视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了20余本人文素养校本教材,开设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公共艺术》《法治案例》等8门人文素养课程,开展了“五个一”和“六进课堂”活动,组建了校园足球、桥牌社等35个学生社团,成立了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建立了“心灵港湾”活动室,学校被命名为“包头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市教育局体育示范学校”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三是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实践研究》《中职学校时事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形式创新研究》等4项国家级课题已经立项研究,《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5项自治区级课题已结题。在2015年教育部举办的德育工作座谈会上,作为自治区唯一代表,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材料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学校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和云计算平台,建成了“心灵港湾”“国防教育长廊”“安全教育平台”“名画作品欣赏”“报刊休闲岛”“技能大师工作站”等25个精品文化长廊。
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德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我们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开放办学、内涵发展、提质增效、多元主体文化融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创新、德育环境创新等方面做了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洋.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
[2]何瑛,洪云飞.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调研分析[J].电子制作,2014,(7).
[3]朱铁壁.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