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华
去年年底,滨州市滨城区考察团一行56人在许雯副局长的带领下远赴江西弋阳参观学习。五天时间,行程紧凑,收获满满。考察了6所学校,观摩了“家校夜话”“叠山论坛”两项特色活动,还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育局领导做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不断震撼、感染着笔者。
一、 初看:震撼中坚定投身实验的决心与信心
弋阳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时间并不长(2014年秋季开始实验)。在短短的时间内,实验全面铺开、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弋阳教育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弋阳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刀阔斧,润世有声”。
1.转变了教师观念
在弋阳县“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课堂上教师压缩讲和练的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感悟获得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行为决定于思想,课堂的转变决定于教师理念的转变;公开课之后教研组的评课活动证实了这个理念转变不是某几个特殊的教师个体在变,而是语文教师整个群体教学观念在转变!
2.改变了课堂结构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在潍坊的“主题写作型、主题展示型、主题研读型、主题速读型”等十大课型基础上,弋阳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完善提升,尝试单元整合教学,打破原先“一篇课文讲到底”的单一教学模式。群文阅读课、读写结合课、预习过关课等课堂教学,犹如朵朵馥郁的鲜花,绽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芬芳而美丽。“提速、增容”在弋阳的语文课堂中真真切切地实施着。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达到“提速、增容”的目标,他们一是重视了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二是倡导“小组构建,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契合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日益增强、综合能力日益提升。
4.改变了学校教育效能
学生爱上了语文课,也爱上了阅读。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课上一起读,课下自主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也随之铺开。师、生、家长们通过随笔、诵读比赛、好书推介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学校微信群、弋阳县教育梦读书联盟、弋阳县家校合作协会等平台,交流、分享、互动……教师、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提升,“用校风影响家风,用家风带动民风”的目标逐步变成现实,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可能完成的伟图也正悄然勾画挥洒。
看到这些变化,更感到滨城区教育局领导选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决策是英明的,也必将为滨城学子、滨城教师、滨城家庭带来福祉。作为教研员,参加到实验中去的决心、信心倍增。
二、细察:遗憾中预测实验推进的难度与瓶颈
轰轰烈烈的实验,令人震撼的“弋阳现象”,光环之后还是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可能也是我们开展实验取得更好效能,必须解决的问题、突破的瓶颈。
1.实验开展不均衡
实验在校际之间、师师之间、课课之间不平衡。学校之间主要是实施力度、实施质量不均衡;教师们对于主题学习实验的热情、研究精神、实施能力、操作水平不均衡,课堂教学效率难以保障。教学成绩的压力,老的教学观念的惯性,也造成了不同时期同一位教师实施力度、水平的差异。
2.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有的教师对主题学习实验理解的偏颇,穿新鞋走老路,不在课堂阅读配套丛书,而在课外布置大量的阅读,违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难以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量和效果。
但更难以解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吃不透教材包括配套丛书,提炼不出恰当的主题,明确不了准确的“一课一得”训练点,更缺乏对教材教学的全局观和长远观;课堂上时间意识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随意性强,缺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弋阳“请进来,走出去”的意识是明确的,行动是果断的,他们赴山东潍坊溯源寻根,到河南林州、浙江温州等地跟班探访,也请来专家培训诊断。但是,形式上的学习模仿虽能短期见效,终究难以走远。校情、班情、学情、教情千差万别,实验需要本土化,需要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实施效果。
弋阳面积大,师生数量多,学校多且分散,客观上也制约了教研室进行专业指导的力度,制约了获得专家诊断、外出观摩机会的普遍性。各学校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构建自己的课堂模式。因此看起来百花齐放热热闹闹,但课堂教学效率难如人意。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其实应建立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
三、深思:借鉴中探究实验推进的路径与方法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是实验推进的关键
区教育局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作为全区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来抓,各单位、各教育联盟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重新审视“语文主题学习”的意义,重视教学视导中对实验学校开展情况的反馈意见,并对照弋阳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经验,重新梳理形成整改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2.制度建设、评价激励,是实验推进的杠杆
(1)教育局和各单位需要在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上进行探索变革,提高实验的适应度,增强各单位和教师对实验的热情和投入度,为实验保驾护航。
(2)教育局可以每学期或每年度根据各实验学校的实施情况,组织实施“实验先进学校”和“优秀实验教师”的评选,以评价来推动,以典型来带动。
3.活动开展、资源库建设,是实验推进的抓手
(1)“五层面”“三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层面”指区级层面、教育联盟层面、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三主体”指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
全方位不断开展优秀资源、优质课、观摩研讨等评选活动和师生读书论坛、汉字拼写大赛、诗文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创新,激发教师开展实验和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也保证实验的持久开展。
将弋阳“家校合作”经验借鉴到实验中来,不仅提倡“亲子阅读”,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将“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拓宽、拓深;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当观众,当评委,甚至当组织者,让阅读进入家庭和社会,让家庭和社会了解实验、支持实验。
(2)改进备课方式,加强资源库建设
①从区级、教育联盟、学校层面,进一步改进备课方式,资源共享,切实给实验教师减负,保证实验教师有充分阅读教材和配套丛书的时间。
②区教研室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资源评选,把优秀的教案、课件等资源上传到区教与学资源平台,全区教师共享。
4.课型建设、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是实验推进的根本保障
(1)加强课型建设,保证实验实施的规范化
加强“语文主题学习”课型建设,参考实验实施先进地区的课型、案例,通过滨城区区域性的合作探究,建立符合滨城区特点、适合滨城区教情、学情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型,让老师们在实施中有依傍、有参照,保证课堂的规范性。这种专业化的模式和“套路”也有助于教师快速成长。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实验实施的科学性、特色化
①成立实验核心组,强化专业指导团队建设。
教育局加强实验指导团队建设,成立区级实验核心组,吸纳全区优秀教师,共商共策。集中专业资源,从课型研究、活动推动等不同层面,尝试、探究、总结、突破,提升专业指导水平和指导能力。
各单位(或各教育联盟)也要成立自己的实验核心组,确立核心成员,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实验研究共同体。
② 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培训学习力度。
走出去,接近名师,接触前沿,通过不断地培训研讨和交流,教师实验的自信心才会不断加强,实验的方式方法才会不断开拓;请进专家问诊把脉,才能准确找到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良方。
③ 点面结合,整体促进典型示范。
开展全区、各教育联盟、各单位的“语文主题学习”优质课评选,从“面”上促进教师整体执教“语文主题学习”课型能力的提高,激励实验教师在课堂上用好配套丛书,在课堂上开展课外阅读。
开展全区、各教育联盟、各单位的“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以课例、论坛、成果展示等为载体,加大听评课力度、经验推介力度,培养骨干教师,树立典型学校,从“点”上进行方向引领、方法示范。
④ 课题引领,发挥教科研的带动作用。
李希贵督学主持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本身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成果卓著。但要在滨城结出硕果,还需做好本土化、校本化的工作,开展好行动研究、策略研究。这也是教研室、各实验单位、每一位实验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