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敏
摘 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单片机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基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从师资培养、学生能力提升、订单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简要阐述了《单片机》课程校企合作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单片机;校企合作;师资培养;订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8.115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设备的发展,它们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和智能化。随着对智能设备需求的增加,对嵌入式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片机作为最简单、最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智设备上。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单片机》课程。该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电子电路设计、硬件调试和软件编程等实操能力,所以,《单片机》课程的教授比普通课程难度更大。本文借鉴一些高职院校的研究,总结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深度校企合作经验,探索了《单片机》课程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1 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电子产品的主要控制单元,单片机在医疗器械、智能家居、航天技术、汽车电子和家用智能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单片机技术已经成为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核心,社会各界对单片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单片机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而在单片机人才培养方面,他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阶段,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课堂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往往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单片机》作为一门实操型课程,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满足用人企业需求的学生是其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想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实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单片机就业需求之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的人才。
2 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2.1 单片机师资培养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在校企结合人才培养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师资。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培养师资。一方面,教师到企业中去接受企业的培训,并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中,切实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提高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人才到高职院校来,作为兼职教师。他们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应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授课更加注重实用性,对于高职学生培养应用型技能非常有利。
2.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各种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业调查学习,采取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单片机的实习、实训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由学生组成单片机项目小组,在若干名企业技术人员和单片机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开发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对于出色的项目小组,学校还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2.4 订单式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为单片机用人企业提供单片机定制班。单片机用人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进行合作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学校根据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订单班级人才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技能相匹配,进而突显教学的定向实用性。 ②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安排相关技术员工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开发流程和管理规范。对于企业来讲,这大大缩减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双赢。
3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我国的职前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专业院校与专业机构、用人单位之间还是存在不少隔阂。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创新,将会给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针对对实践性有更高要求的《单片机》课程,相关人员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与用人企业需求之间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潘涛.浅谈高职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
[2]宋蕴璞,周文泳,徐鸣谦,等.高校单片机教学实验设备与方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3]丁茹,李辉,郑桐,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顾力平.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