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1.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开展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愉悦地投入学习中,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若能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实效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为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选择的题目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指导学法——自主学习的关键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
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它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把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再根据拼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就能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
2.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课堂上要变教师单纯的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我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自己积极参与组内的合作和讨论。”
3.训练语言表达,培养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往往看到了、想到了问题,就是表达不出来。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说,使学生从不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4.巧设练习,提高自主研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讲求形式,注重实效。可以适时适当安排游戏、竞赛等开放性练习,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练习题,由其他学生解答。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去探索、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三、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延伸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数学的规律,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我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