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蕾
【摘要】 目的: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究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通过对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院校教师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结果: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利用互联网,同时大部分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但仍需加强对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结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拓宽教师的信息获取渠道,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信息化 医学高职院校 教师素养 调查
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育管理过程当中以及教育的科研过程当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全面的应用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
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全面深入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应用,促进教育过程的进一步优化,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同时也使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和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最终实现我国教育进程的现代化发展[1]。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是当前环境下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的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寻求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找到解决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一、问卷调查
首先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制作针对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将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调查该院校中任课教师以及院校当中教学管理员的信息化态度、信息化应用能力、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的技术培训状况等。本次研究当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共回收324份有效问卷。参与本次调查的教职人员包括了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
二、 结果
2.1年龄与信息化素养的关系
教师的年龄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对自身信息化素养评价最高的年龄层是36~45岁,主要由于该年龄层的教师与35岁以下教师相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又比46岁以上的教师更具对新鲜实事物的探究精神。从整体上看,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
2.2教师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式
在教师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当中,互联网络的其中最主要的获取途径,其次是与其他同行教师相互交流,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
2.3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
调查发现,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教学资料,其次是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这与表3当中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调查结果相吻合,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所示。
2.4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技能状况
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局限于文字编辑、收发电子邮件等基础性的能力方面,在课堂中应用信息化作为教学手段的比率较低,具体调查结果见表4所示。
三、讨论
3.1教师的年龄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从本次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年龄处于36岁~45岁阶段的教师,其对自我的信息化素养评价较高,这与该年龄阶段当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及保持着对形象事物兴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3]。一般来说,人的智力状况发育至25岁左右就会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增长也会出现相对缓慢的状况[4]。
因此当处于35岁之后时,若能对一项事物保持学习兴趣,则学习的能力和速度就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对于医学院校的教师而言,若能在工作当中保持对信息化的热情与兴趣,则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3.2教师获取资源与信息的渠道较狭窄
在本次所有的受访教师当中,获取资源与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互联网络,然而对于校园内的电子信息资源并未获得充分的利用,主要原因可能是该院校当中的部分教师缺乏科研意识或者是该高职院校的电子资源储备量较为有限,不能满足教师的科研活动需求,存在一部分教师在科研工作或教学实践工作中仍需要到更大的图书库或互联网络中获取教学资源[5]。学校中电子信息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能限制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仍需进一步拓宽教师的资源与信息获取渠道,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提供支持和帮助[6]。
3.3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该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较低,在课堂当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范围比较小,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化行为方式仍需进一步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该院校中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设备教学,以及网络的全方位覆盖,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应用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欣慰的是,该校教师对于制作电子课件等掌握情况较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情况较好,同时教师的信息化基础技能水平较高,这为进一步提升该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教师的信息化安全意识以及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对于网络平台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大部分的教师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利用,并能够较好的遵守网络信息社会当中的安全准则道德准则,然而,仍有少部分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高校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消化和吸收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当中的作用,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 结论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并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高校教育的教学实践当中,并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较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较低,缺乏信息化意识,因此仍需进一步的提升高职院校当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些到企业当中交流、了解的机会,拓宽教师的视野,同时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参 考 文 献
[1]徐黎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03):44-47.
[2]龚静,胡平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湖南地区职业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08(09):59-62.
[3]方向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04(25):73-77.
[4]方卫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3(19):27-29.
[5]张霞,杨劲松.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培养[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3):87-90.
[6]孟晓莉,朱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05(2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