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铭
[摘 要]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要寻找教学支点,让学生找到思考、表达的“扶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激趣、质疑和悟情等方式,“撬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阅读,这样就赋予阅读课堂以灵动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堂 激趣 质疑 悟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阅读课堂,往往是一片沉寂的景象,教师单向地分析讲解,“平铺直叙”,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支点,应当落实到每一节阅读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趣——增强阅读期待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阅读课堂上,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孩子们的生龙活虎,听不到孩子们畅所欲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激活阅读课堂,要以趣为支点,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让他们不自觉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来。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时,教师考虑到九寨沟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因此,以多媒体呈现九寨沟美轮美奂的景象。
师: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它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播放视频录像,只见学生们的目光随着屏幕的切换闪烁着,渐渐地呈现出惊喜、渴望的光泽)大家来谈谈看后的感受。
生:九寨沟的风景果然不一般。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游览九寨沟,好不好?(学生说“好”)那我们出发吧!大家闭上眼,我们乘坐飞机到四川,坐上去九寨沟的汽车,到南坪,向西行四十里路,九寨沟终于到了。
教师话音未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睁开眼睛,满眼都是浓浓的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中,孩子们一直精神饱满,思维敏锐,兴致盎然。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化平实为生动,以创新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了一个色彩鲜明的九寨沟,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条生动有趣的阅读之路。在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学生的心是投入的,读也会更加深入。
二、质疑——敏化阅读思维
有人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对阅读也是如此。敏锐的思维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而质疑是敏锐思维的导火索,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想激活阅读课堂,教师必须科学创设情境,以疑为支点,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从而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和发散性。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时,教师给学生搭建思维互接的平台,引起一场思维风暴。
师:“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一句中,有个字用得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生:“捧”字。
师:那它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生:我觉得杏花太小了,玲珑可爱,所以是“捧”出来。
师:奥!看来这“捧”字里的意蕴很丰富啊!那你觉得在“捧”字前可以加上哪些形容词语呢?
生:视若珍宝。
课堂在继续,孩子们的思维在跃动。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以疑质疑,点亮课堂,让学生在词语的揣摩间夯实基础知识,丰富词汇积累。
三、悟情——提升阅读体验
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紧密相联。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经验来自阅读感悟,阅读感悟的获得和发展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点拨。换而言之,激活阅读课堂,教师要以情为支点,融情于课堂,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主题之间搭建桥梁,形成纽带,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即将结束时,教师告诉他们,文章其实还有一段,那是多年后作者回到故乡,再一次看到母亲,并配乐范读。
师:“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虽然现在母亲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我想她一定还喜欢听那些民谣,你能读给她吗?
(只见孩子们面色凝重,一个接一个地读起来。此刻的朗读脱去了之前的稚嫩,清脆的嗓音中饱含深情)
师:现在你能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情引情,让学生沉浸在优美感人的画面中,行走在意蕴深沉的文本里,课堂上传递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颗善感的心灵。
总之,阅读课堂上的支点多种多样。寻找支点,教师一定要不断琢磨、探索,以教材为基点,以学生为核心,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静谧世界,在阅读中丰富积累、净化心灵、提升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