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APEC模型的电子教材设计研究

2016-11-01 12:21韩笑陈彦君
中小学电教 2016年9期

☆韩笑陈彦君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基于用户体验APEC模型的电子教材设计研究

☆韩笑陈彦君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随着通信技术、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学习方式已然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电子教材作为信息化学习方式的代表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近些年其关注点也逐渐从开发、利用、功能设计和内容设计过渡到用户体验设计。国外著名学者提出了设计用户体验的APEC模型,翻译过来即用户体验的审美、实用、情感和认知模型。本研究基于此模型,在阐明国外用户体验APEC模型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法依据APEC模型对电子教材的框架进行设计,展示了基于用户体验APEC模型的电子教材设计方案,以期达到帮助设计者设计出使学习者满意的电子教材的效果。

电子教材;信息化学习方式;用户体验;设计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传统的学习方式受其自身性质的局限,无法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电子教材作为信息化学习方式的代表,在应对信息化学习方式变革中优势显著,因此,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合理设计和开发电子教材不仅可以满足信息时代学习者对信息化学习方式的需求,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然而,电子教材作为新生的事物,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结合现有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电子教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开发、利用、功能设计和内容设计等方面,对用户体验设计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但以用户为中心,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心理的软件产品已经成为衡量电子教材可用性的关键。国内对于电子教材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完整的用户体验理论体系,研究还停留在概念的抽象理解阶段。第二,生搬硬套国外的用户体验模型,与电子教材的整合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用户体验设计在电子教材设计上的影响,合理使用现有的用户体验模型,设计出实用且符合学习者认知习惯的电子教材。

二、用户体验APEC模型分析

(一)用户体验设计特色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的需求层次,这也是现代用户体验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体验意识不断提高,用户完成交互行为中的任务并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国外用户体验发展较早,学者基于用户体验的内容与特征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用户体验模型。其中,Dhaval Vyas&van der veer提出的设计用户体验的APEC(Aesthetic Practical,Emotional &Cognitive)模型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用户体验APEC模型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特色,笔者将它总结为两点:第一,该模型强调设计者不应该只关注传统的用户本身的体验,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用户和系统之间的整个体验过程上。不难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用户的愉悦度,设计出的产品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实用价值或提高其素质,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产品。第二,设计者在体验设计上应该提供一种支持用户个性化成长和表现的产品。设计的本身是具有多样性的,它应该结合体验者的不同特点进行完善,不能够千篇一律。在明确这两点的用户体验设计基础上,设计者综合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性建构了用户体验APEC模型,对预测人机相互作用中的可能性和提高用户个性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AAPPEECC框架分析

如图1所示,APEC模型主要研究交互系统和用户之间的特性并且充分调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框架中引入了“meaning”这一概念,它代表了用户的“体验”。用户行为和系统的感知反馈为“meaning”的产生打下基础。在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时候,我们发现可以借助功能、交互、外观三种可见性系统功能实现“meaning”的交流。用户再通过审美、情感、认知、实用四个方面持续进行这种“meaning”。用户体验APEC模型框架符合人类与系统交互的一般规律,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交互设计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模型中由于考虑了每种交互产品使用者广泛、用途多样性的特点,在行为和反馈之间的双向箭头也详尽展现了多种耦合性,所以,在具体设计交互体验时,设计者应该结合产品相关特性选择那些合适的交互方式,巧妙地使用模型来应对多种变化。也正是由于用户体验APEC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与系统间交互存在动态性,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模型框架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交互。

图1 用户体验APEC模型框架

三、电子教材的用户体验APEC模型建构及构成要素分析

(一)电子教材与用户体验模型的契合度分析

电子教材属于多媒体学习材料的一种,需要遵循多媒体学习理论,其目的是利用多种媒体帮助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在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如果设计的信息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方式,那么,这种学习也是更有效的。所以,电子教材的多媒体学习理论观点与用户体验APEC模型中的核心目标相一致,其目的都是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用户“自我实现”。

交互设计是电子教材的核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学习者与电子教材之间的交互过程。用户体验APEC模型中对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进行了详尽的设计,这和学习者与电子教材之间的交互设计相类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教材与用户体验模型具有很好的契合性。

(二)电子教材用户体验设计

Dhaval Vyas&van der veer在其著作中揭示了用户交互体验的4个方面,即审美、情感、认知和实用,因此,可以根据这四个方面的体验进行交互体验的设计。然而电子教材不仅仅只有交互特性,也有其自身的教育信息特性,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可以适当参考用户体验APEC模型构建电子教材的用户体验模型。

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其教育特性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用户体验APEC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模型与电子教材的交互体验具有很好的契合度,但并未考虑到电子教材的信息特性,所以,我们需要对学习者需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除交互体验以外的教育上的体验。因此,我们在此模型中加入了信息体验维度,以便让学习者通过电子教材获取知识。本文在Dhaval Vyas&van der veer用户体验APEC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电子教材的特点,构建了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如图2)。

图2 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

1.信息体验设计

该层次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提供的内容(包括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学习者自产生的内容两类)是否满足学习者的诉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是否适合学习者需要、是否满足学习者预期并能够对学习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思维体验。该层次的设计内容包括: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制定。

学习者需求分析在电子教材的设计中主要指针对学习者的需要来设计电子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清晰的用户需求转化为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学习者需求分析是电子教材用户体验的开始,只有把握好用户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符合学习者需求的电子教材。

教学目标制定是指在明确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来指导学习者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在电子教材的用户体验设计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地学习教材内容。

2.审美体验设计

该层次用于衡量学习者在使用教材时的视觉感知,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视觉体验,包括教材设计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够使学习者产生视觉上的愉悦。该层次的设计内容包括:界面设计、导航设计。

界面设计是学习者审美体验的关键。其中要使界面看起来美观,必须要满足以下要素:第一,界面清晰。界面清晰可以减少学习者的视觉负担,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审美体验。第二,重点突出。通过对界面布局和色彩的调节可以起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作用。合理的界面布局和界面的色彩搭配也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审美体验。

导航设计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层次布局和色彩搭配。良好的层次布局可以增强导航的层次感,方便学习者使用导航链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功能上。搭配好导航栏的色彩同样也可以清晰地展现教学功能,增强导航设计的美感。

3.情感体验设计

情感化设计是旨在抓住用户注意、诱发情绪反应(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情感体验设计用于衡量学习者在实施交互行为时获得的情感感知,包括良好的交互氛围、及时的反馈、自由平等的对话关系、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决定了学习者的参与热情。情绪反应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Mahlke认为用户体验评价方法应集成认知和情感因素,将情感方面的评估作为对用户体验综合评价方法的一部分。依据Mahlke的观点,我们认为情感层的设计因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指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系统的有用性是保证电子教材正常展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易用性则是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应用系统功能的前提。在设计电子教材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技术因素才能满足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第二,非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包括:教学过程的享受性和内容吸引性。享受性指学习者可以享受参与电子教材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需要设计电子教材的教学活动来使学习者愿意参与其中,从而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内容吸引性则是指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内容来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参与热情。

4.认知体验设计

认知体验设计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结合电子教材的特征,认知层的设计因素主要包括:功能设计、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主要的标准有三个方面:第一,符合教学和管理的需要。教学和管理是设计电子教材功能的目标,在明确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基础上设计出的教学功能可以使学习者的体验达到预期效果。第二,操作简单。简单、便捷的操作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第三,合理使用多样化媒体。电子教材区别于传统教材的关键就是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展现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媒体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

结构设计最主要包含内容结构设计和交互结构设计。内容结构合理可以使学习者更加系统地学习教学内容。交互结构清晰可以使学习者交互的体验更加简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设计好内容结构和交互结构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的良好体验。

5.实用体验设计

实用性是电子教材的重要质量指标,学习者能否使用教材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效率如何,主观感受如何,直接决定了学习者的未来使用行为。借助电子教材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参考Jennifer Preece对可用性目标的界定以及Jakob Nielsen对网站可用性划分标准,将电子教材可用性的衡量指标划分为一致性、高效性、易辨识和易触发四项。

一致性用于衡量学习者与教材交互时,同种类型的交互场景下学习者感受到的操作方式及交互效果的一致化程度,包括交互机制(操作时序、控件类型、反馈机制)、信息组织、术语的一致性。

高效性主要关注学习者的操作效率,即能否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高质量地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因此,在电子教材开发中如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内容是教材设计者需要关注的因素。学习者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该功能就能够搜出全书所有与关键词匹配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准确地定位信息。

易辨识主要体现在电子教材中各组件的交互,包括按钮、提示和输入操作等。具体设计时,这些操作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

在电子教材中要根据需要设计课后练习或作业,在设计练习时要大量使用交互设计,尤其是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需要使用大量的交互行为来完成作业任务,就需要简单且易触发的交互设计。

四、结论

现如今,用户体验在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电子教材的设计中,设计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设计及功能设计等方面而忽视用户体验的设计,往往很难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习惯且实用的电子教材。用户体验APEC模型包含功能、交互、外观三个方面的有形资产和审美、情感、认知、实用四个方面的无形资产,在电子教材的设计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未来电子教材的设计发展中,我们应该努力提升用户体验,吸引用户参与,设计出真正符合用户心理、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的电子教材。

[1]邓胜利.国外用户体验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3):43-45.

[2]周晓明.EPUB格式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3]王晓晨,杨娇,陈桄,黄荣怀.基于用户体验元素模型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82-87.

[4]丁一,郭伏,胡名彩,孙凤良.用户体验国内外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4):92-97.

[5]巢乃鹏,王成.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出版物评价体系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8):80-83.

[6]方玉玲,邓胜利,杨丽娜.信息交互中的用户体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1):38-43.

[7]杨梓.基于用户体验的创新研究-以中国知网新旧版功能比较为例[J].情报杂志,2014,(3):202-207.

[8]焦婧,杜建萍.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体验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2-25.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6)17-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