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11-01 20:51天津市新华中学
天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学自学学案

■天津市新华中学 陶 扬

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市新华中学 陶 扬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意义在于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因此,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状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只关注讲授知识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态;学生以获得知识、再现知识为主,缺少对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等。为此,我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启发自学为教学关注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高教学针对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模式的框架与内涵

(一)模式框架

课前“知问”:教师设问、知问,学生自学、提问。课上“导学”:组织交流,互助解疑;引导认知,探究深问;渗透方法,总结归纳;检验效果,落实应用。课后“反思”:问题整理,教学反思,分层助学,反思提升。

(二)模式内涵

该模式运用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联动既是课前知问、课上导学、课后反思的联动,也是各环节中师生行为的联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上,学生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课后,学生反思整理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据此进行个性化指导,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课前“知问”、课上“导学”、课后“反思”,所包含各环节的内涵如下。

1.课前“知问”。设问——教师通过导学案为学生明确自学内容,呈现学习目标,设置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或相关材料。自学——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自学教科书或相关材料,完成导学案上的教师设问。提问——学生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知问——教师课前了解学生所提问题,为课上“导学”环节做好准备。

2.课上“导学”。环节1:组织交流,互助解疑——学生交流预习成果,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向互动,提出尚未解决的预习问题。环节2:引导认知,探究深问——教师针对重难点知识设置问题链,搭建认知桥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探究、大胆质疑,力争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环节3:渗透方法,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完成知识生成,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环节4:检验效果,落实应用——教师通过课上练习或测验等方式,了解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落实知识与方法,检验学习效果。

3.课后“反思”。问题整理——学生反思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汇总练习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将仍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在导学案上。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导学案了解学生问题,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将反思整理在教案上。分层助学——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后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反思提升——学生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再次反思知识落实情况,实现自我提升。

二、模式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促学”的核心,不同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形成适合学科教学的各种变式,而不是死板地套用模式。在课前知问、课上导学、课后反思的处理方式上,探索不同的做法。例如,课前知问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教师通过批阅预习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前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问题;利用课上时间,学生进行自学,反映出问题所在;通过小组交流,汇总存在问题等。课上导学可以按照模式中的四个环节依次进行,也可以按照问题—环节的流程分解成大循环(问题一,环节1~4;问题二,环节1~4)或是小循环(问题一,环节1~3,问题二,环节1~3,最后是环节4),等等。课后反思可以是集中安排反思时间,学科教师进行辅导答疑,也可以是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在学案上总结收获和遗留问题等。

三、实践成效与思考

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在我校各学科、各级部科学有序地开展实践研究,并在过程中广泛交流,不断改进。通过实践收获如下。

1.教师努力改进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有教师在谈做课体会时说:“在引导学生探究深问方面,要让学生放手去做,还课堂于学生。”有教师说:“‘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起到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学校现代化评估中,有专家指出:“新华中学积极推行的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具有科学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随堂听课中,能够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积极互动,效果较好。”

2.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环节的指导训练,促进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对高一新生学习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觉得学习科目多,疲于应对,感到忙乱”“不会预习”“不会合理分配时间”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知问环节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领下,阅读教科书,思考问题,找出疑问,带着问题上课,逐渐形成习惯。学生学会通过不同方式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在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参与讨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后反思中不仅反思、总结知识学习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而且反思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与问题,学会用框架图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及时归纳和记录学习的方法等。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师鼓励下愿意积极思考、提问题的学生多了,提出的问题也多了,问题质量提高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模式的推行,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了集体备课质量。教师们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集体备课中,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的不同,针对知问环节中反映出的不同问题,调整导学的方法,使预设更加充分。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活动中,与会代表认为我校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获得学习体验、提升能力,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激情和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高,促使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准备每节课,促进课后教学反思,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在河西区双优课评比中,我校教师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近三年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引发思考如下。

1.“知问”是教师普遍感觉到的难题,表现在形式和时间上。为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开展“微型课堂”比赛,促进教师对知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师生互动形式,让教师快速了解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也总结出了几种知问的方式,但这一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导学”因学科、课型、班级而异,需要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学案进行灵活运用,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才能使导学更有效。

3.“反思”环节需进一步落实。反思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课后反思、交流,整理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再据此进行个性化指导,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反思环节是学生把问题写在学案上,教师在批阅学案时看到,需要有落实指导的时间,现在还只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如何实现分层推进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以“促学”为核心的“知问—导学—反思”教学联动模式的第一轮实践即将结束,我们正在汇总问题,总结经验和体会,为下一轮的实践做好准备,力争通过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邓 蕙)

猜你喜欢
导学自学学案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