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2016-11-01 09:27裴静蓉
文物季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塔式墓室彩绘

□ 裴静蓉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裴静蓉

2006年9月10日,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发现五座古墓葬。该墓葬出土壁画内容丰富;墓内仿建筑门窗、梁柱、斗栱、出檐等形制简单而不繁琐,具有宋代墓葬的特点;出土遗物中的彩绘陶塔式罐形制特殊。此墓群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为研究娄烦地区这一时期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娄烦宋代家族墓仿木建筑图案壁画

2006年9月10日,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报称静游镇下龙泉村几座古墓葬被盗。我所接到电话后,随即派人赶往现场。经勘察发现,墓地周边到处是散落的条砖,有的刻有图案,并伴有白瓷残片和陶罐残片。在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物旅游局的积极配合下,实施了抢救性发掘。

一、地理位置

图一 墓葬地理位置

图二 墓葬全景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

墓葬位于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的果子坪。村子距县城约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边界,东北面与忻州地区静乐县相临,西北方向紧临吕梁地区岚县(图一)。该地背山面水,属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带。墓葬位于山前的缓坡地带,南部靠山,北面是宽阔的河谷平川(图二)。此地属于黄土丘陵地带,土质纯净干燥,地下水位较低,为墓葬的埋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本次发掘历时10天,共清理墓葬五座。经勘察发现,五座墓的盗洞均位于墓室顶部,墓顶都已破坏。盗墓人将墓室顶部的塔形座破坏后进入墓室内(图三)。

图三 墓顶破坏现状

二、墓葬结构及装饰布局

该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共发现五座墓葬,编号依次为06TLXM1、06TLXM2、06TLXM3、06TLXM4、06TLXM5。五座墓中M1位于墓群的西北方向,M1与M2之间直线距离为2.25米。其余四座向南并列一字排开,M2、M3、M4、M5四座墓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40、4.50、3.90米(图四)。

图四 墓群分布图

五座墓形制和尺寸基本相同,坐南向北,墓向330°。墓葬结构均为砖券穹隆顶单室壁画墓,由塔式墓顶建筑、斜坡土质墓道、砖券门楼、砖砌墓室四部分组成。五座墓的墓顶都遭到了盗墓人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残留的墓顶可知,墓顶是由刻有图案的大块条砖围砌一周作为底座,其上用条砖垒砌,样式造型类似塔的形状。

墓群用砖主要有四种,条砖、方砖、墓顶底座刻有图案的条砖和墓顶用异形砖。条砖尺寸为0.35×0.17×0.05米、方砖尺寸为0.32×0.32米、刻有图案的条形砖尺寸0.35×0.40米。

五座墓的墓葬结构与装饰布局基本相同,但尺寸不同,壁画内容也有所不同。下面将五座墓的结构和壁画内容分别进行描述,总体装饰布局类同于M1,不再赘述。

1.M1

墓室顶部砌有塔式建筑,由于破坏严重,残留有砖雕图案基座和塔身砖砌部分。墓顶残留部分底座,底座径1.5、残高0.40米。残留部分底座为一圈平立的刻有图案的条砖与立砖交替垒砌。图案有的模糊不清,有瑞兽衔草和牡丹花卉等内容。塔式建筑位于墓室顶部正上方,与墓室顶部距离为1.25米(图五)。

图五 M1墓顶建筑

图六

图七 M1墓葬图

土质斜坡墓道,长3、宽0.75米。

砖券门楼总高1.83米。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0、上宽0.3、下宽0.45米,顶部绘有花草图案。两边用红色颜料绘制出两根立柱。立柱之上为普拍枋,普拍枋上承托大斗,大斗承托小斗。斗之上有出檐,施以椽飞和瓦顶(图六)。

图八 M1壁画

图九 M2墓顶建筑

图一○ M2墓门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墓室总高2.9米。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8、最宽处1.08米(图七)。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仿木建筑图案,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柱上承托三彩斗栱,斗栱之间连接有枋,顶部有出檐,砖砌仿木椽飞和瓦顶。柱与柱之间两壁施以彩绘仿木门窗,有方格、斜方格和直棂等样式,并于门窗上方施以幔帐等图案。此墓葬壁画脱落严重,基本已不复存在,从残留的小面积壁画可知,有头戴高冠、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周围有云气纹(图八)。

棺床上有铜簪,头骨残块。

2.M2

墓顶塔式建筑已遭破坏,只残留有几块砖。塔式建筑与墓室顶部距离为1.50米(图九)。

土质斜坡墓道,长2.80、宽0.60米。

砖券门楼总高1.87米。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07、上宽0.35、下宽0.60米。形制与M1相同(图一○)。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米。墓室总高2.60米。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8、最宽处1.40米。

M2墓室装饰布局与M1相同。残留壁画较M1相对丰富。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两部分为赭红颜料绘出的门窗样式,有方格、斜方格样式。门窗上部绘有挽结的幔帐和卷起的竹帘。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壁画内容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从残存部分可见:其中有一副壁画,正中用砖砌出桌子的造型,桌子上放置有茶盏、盘子,盘子内有菜。桌子两边用砖砌出床榻,一边床榻上有一人盘腿而坐,可能为女墓主人形象。身前立有一女侍从,双手托盘,躬身向前。另一边床榻上的壁画已脱落。另一幅壁画正中立有两人,其中一人头戴巾帻,身着浅黄色长袍,腰系带,双手捧一酒瓶。另一人头戴幞头,身着紫色长袍,双手执温碗执壶。

墓顶壁画,有头戴高冠,身着圆领长袍,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头顶绘有云气纹(图一一)。

3.M3

图一一 M2壁画

图一二 M3墓门

图一三 M3棺床造型

墓顶建筑已破坏。

土质斜坡墓道,长2.60、宽0.60米。

砖券门楼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上宽0.3、下宽0.57米。形制与M1相同(图一二)。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04米。墓室总高2.44米。棺床为壸门造型,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20、最宽处1.46米。棺床上有少量的人骨(图一三)。

墓壁装饰布局与其他几座墓相同,有白灰,但没有绘制壁画。

墓顶壁画,有头戴高冠,身着圆领长袍,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头顶绘有云气纹。有龙、虎、鸡、犬、人首蛇身等形象(图一四)。

图一四 M3壁画

4.M4

墓顶建筑已毁。

土质斜坡墓道,长2.65、宽0. 70米。

砖券门楼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2、上宽0.35、下宽0.60米。形制与M1相同(图一五)。

图一五 M4墓门外

图一六 M4壁画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16米。墓室总高2.50米。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20、最宽处1.12米。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门窗部分壁画已脱落,依稀可见斜方格窗样式。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从残存部分可见:最大的一副壁画,有挽结的幔帐,幔帐正中挂一绣球。画幅正中用砖砌出桌子的造型,桌子两边为床榻,一边床榻上有一人着紫色服,盘腿而坐,可能为墓主人形象。身前立有一侍从。另一边床榻上的壁画已脱落。另外两壁小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正中立有两人,一人头戴巾帻,身着浅黄色长袍,双手捧印。另一人头戴幞头,身着紫色长袍,双手执扇。另一幅同样为正中立有两人,手中持物。墓门两边也绘有人物壁画,画面中有两个人物,因大面积脱落,内容不清(图一六)。

墓室顶部壁画已残。

5.M5

墓顶残留部分底座,底座径1.52、残高0.20米。

土质斜坡墓道,长2.60、宽0.65米。

砖券门楼,总高1.85米。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0、上宽0.33、下宽0.57米。形制与M1相同。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米。墓室总高2.68米。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9、最宽处1.06米。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两部分为赭红颜料绘出的门窗样式,有方格、斜方格样式。门窗上部绘有挽结的幔帐和卷起的竹帘。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从残存部分可见两壁较小面积的壁画,其中一幅由于大面积脱落,可见正中站立两人。另一幅中有一支架,搭有衣服。旁边立有一箱子(图一七)。

墓室顶部壁画已残。

图一七 M5壁画

三、出土遗物

因墓葬被盗,损毁严重。公安部门从当地村民手中收缴回部分遗物。主要有4件,分别介绍如下。

雕有门窗样式并施彩绘陶罐,1件。通高19.8、口径14、腹径19.4、底径17.3厘米。口内敛,腹微鼓,平底。罐施以红色彩绘和仿建筑门的造型,腹部做有两扇门的造型,并于两扇门之间用红色颜料绘分隔为两个空间。其中一门造型为:门额上有三个门簪,门扇半开,两扇门上都有门钉,各有三排,每排五个。门前还有两个门枕石。另一门造型为:门额上也为三个门簪,但门扇紧闭。两扇门上同样都有门钉,各有三排,每排五个(图一八)。

图一八 雕有门窗样式并施彩绘陶罐

图一九 镂空火焰纹施彩绘陶罐

图二○ 带莲花座套件塔式罐

图二一 施彩绘塔式罐

镂空火焰纹施彩绘陶罐,1件。通高19.2、口径13.7、腹径18.7、底径16厘米。口内敛,腹微鼓,平底。罐施以红色彩绘和火焰纹,镂空造型(图一九)。

带莲花座套件塔式罐,1件。通高40.7、底径33厘米。通体施以彩绘。由四件组合而成,由上至下依次为塔形盖、罐、带花边的塔沿和镂空带三个支脚的底座(图二○)。

施彩绘塔式罐,1件。由塔式盖和罐组成,应该是带莲花座套件塔式罐的一部分,目前只残留上半部分。盖通高9.8、底径11.4厘米。罐通高18.7、口径12、腹径18.2、底径12厘米(图二一)。

四、结 语

此墓群发掘结束后,最遗憾之处在于:一,由于盗墓人的破坏,墓顶塔式建筑均被毁,原始状态已不复存在;二,随葬品也已被盗,所能看到的是当地公安机关从盗墓人手中收缴回来的4件陶器,具体是哪一座墓里出的哪一件器物已无从考证;三,墓室壁画保留的状况较差,由于壁画与墙体之间的粘贴性差,大面积的壁画已脱落,墓室地面散落了大量的白灰残片。凡此种种,不能完整地提取墓葬反映的文化信息。

以上资料经整理比对,发现此墓群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为研究娄烦地区这一时期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本次发掘的五座墓,为一处家族墓地。从墓葬的分布状况可知,为两代人的墓地。M1为家族中长一辈的,M2、M3、M4、M5为下一代。

(二)由以下几点初步推断此墓群为宋代:

1.五座墓墓室平面均呈圆形,墓内仿建筑门窗、梁柱、斗栱、出檐等形制,依然存有五代之风[1],简单而不繁琐,具有宋代墓葬的特点。

2.M2壁画中所绘人物,其中一人双手捧一酒瓶,另一人手执温碗注子。与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M2西南壁、白沙宋墓一号墓前室西壁、二号墓墓室西南壁所绘人物手捧酒瓶和温碗注子相类[2]。

3.墓顶所绘壁画中十二生肖、二十四宿、夫妻开芳宴等内容均为宋代墓葬中采用的题材[3]。墓壁一桌两榻的装饰形式,尤其是桌上放置有盘、盏、饮食等,墓主人两边还立有侍者。这是宋代中原北方地区最流行的一种装饰[4]。

4.出土遗物中的彩绘陶塔式罐,与1956年太原小井峪宋墓中出土的陶塔式罐相类[5]。

(三)五座墓葬的墓顶建筑均破坏严重,从残存部分可以初步判断:在墓冢的位置,于地表建有塔式墓顶,所用青砖雕刻有瑞兽衔草、牡丹花卉等图案,为同时期出土墓葬中少见。

(四)此墓群出土墓葬的壁画线条简洁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大量道教的内容。墓顶绘有头戴莲花冠或高冠、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头顶和周围有大量的云气纹。由于壁画脱落严重,只能从局部分析,可能为十二神像、二十四宿等内容。尤其是M3中所绘四神及人首蛇身形象,都反映了道教题材的内容[6],在太原地区出土同时期墓葬中少见。

参加发掘裴静蓉 陈庆轩 朱海玉

制图裴静蓉唐洁

摄影陈庆轩

执笔裴静蓉

[1]2006年8月,晋祠宾馆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五代后晋时期(937年)的墓葬;2009年12月,太中银铁路建设晋祠镇青阳河村取土场发现一座北汉天会十五年(971年)墓葬。这两座墓葬平面均呈圆形。

[2]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阳市文物旅游局《2008年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2期。

[3]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2003年博士论文。

[4]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

[5]解希恭《太原小井峪宋、明墓第一次发掘记》,《考古》1963年第5期;代尊德《太原小井峪宋墓第二次发掘记》,《考古》1963年第5期。

[6]程义、程惠军《汉中宋代镇墓神物释证》,《四川文物》200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塔式墓室彩绘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西夏塔式擦擦造像艺术
墓室探秘
彩绘“未来之星”
转塔式砂轮架B轴回转机构设计
恶劣海况下海洋石油116内转塔式FPSO装配载优化
5000年前“塔式壶”的迷思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