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模式”:师德建设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访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2016-10-31 09:40作者单位德州市教育局山东德州251200
现代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德州市德州

(作者单位:德州市教育局,山东德州 251200)



◎局长访谈◎

“德州模式”:师德建设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访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本刊特约记者韩光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2010年以来,德州市秉持“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理念,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成效卓著。2012年,德州市被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全国首个“师德建设示范基地”,成为德州市改革开放以来最亮的“名片”之一;同年,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会在德州召开。德州师德建设的影响由此走出德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成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优秀范本。尤其是随着师德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德州市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再次成为教育热点,引起全国教育同行的密切关注。为此,《现代教育》杂志特约记者近日采访了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师德建设是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记者: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多途径和模式,德州市为什么选择师德建设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切入点呢?

张书鹏: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选择师德建设作为提升德州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切入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层面来看,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教师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要求我们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教师的“四有”标准,成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背景下,引导全体教师保持心灵上的一方净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第二,我们提出“向师德要质量”的师德建设理念,是基于长期以来德州教育现实的思考。2009年9月,德州市教育局在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职业倦怠、社会信誉度不高等严重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的师德建设,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空泛化、强迫灌输等倾向,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工作脱节,呈现出孤立性和封闭性。师德建设往往窄化为次数有限的学习师德规范、优秀教师事迹和师德演讲等具体活动,停留在外在的思想观念的灌输上,没有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自主发展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流于形式,既没有带给教师足够的意义感、确定感和幸福感,也没有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教师内涵式发展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培养人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具有自我获得知识更新的能力,具有自我调整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伦理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思想进步能力,具有自我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实现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幸福。持续深入地发掘和激活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正是德州师德建设实践探索的根本意义所在。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发展的意义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理想的教育是:师生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教师崇德向善,积极进取,敬业爱生,业务精湛,与之朝夕相处的学生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师生对教育理想的共同追求是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之源。

基于此,德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向师德要质量”的新思路,在探索与实践中构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效性的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实现教师职业道德提升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完美统一,以德导能,以能表德,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统率、引领作用,为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实现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服务。

德州模式的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过程

记者: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难题,被人们比作“一壶烧不开的水”。与人们习惯认识中“务虚”的师德建设相比,德州师德建设的内涵是什么?着力点在哪里?

张书鹏:传统师德建设的困惑主要是师德建设概念界定模糊,造成师德建设力不从心,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使得很多教师谈“德”色变,损害了教师对职业的基本判断和信心。这导致了师德建设实践域限过窄或过宽,人们对师德建设的内涵、作用认识不清,往往以群众考评代替师德建设,以开展具体的师德“活动”代替师德“建设”,导致师德建设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职业行为相脱节,背离了师德建设的实际意义。

我们认为,师德建设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者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标准,通过学校为教师成长导航、服务,引领教师个体系统地提升个人职业行为质量,实现专业的自主化、内涵式成长,生成优秀的教育品质,形成教育特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成就名师的教育管理行为。

具体来讲,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师德建设的起点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良心”,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成就师德的过程,师德建设的终点是教师彰显高尚师德的教育教学业绩。因此,我们把开展师德建设的着力点定位于“以德导能,以能养德,以能表德”。“以德导能”就是用教师职业道德引领教师职业行为,“以能养德”就是教师职业实践成就教师职业道德,“以能表德”就是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业绩彰显高尚师德。

长效机制是师德建设深入发展的强力保障

记者:师德建设是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阵风”,一些地方的师德建设甚至陷入“轰轰烈烈搞活动,认认真真走过场”的怪圈儿。反观德州师德建设,为什么能数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影响与日俱增呢?

张书鹏:我们认为,师德建设绝不是应景的“活动”。我们一直倡导的师德建设理念是“德以导能,能以表德”。高尚师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基于此,我们在打造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2012年全国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会结束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们要把师德建设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德州教育在全国的影响,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德州市教育局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就着力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师德建设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组织机构。2013年,市教育局设立德州市师德建设工作室,建立了全市各级师德建设工作室“星级化”建设制度。这可以说是德州首创、全国独有,为全市师德建设提供了健全的体制保障。

二是发展完善了德州师德建设规划。我们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遵循科学、高效、有序的原则,对我市师德建设作了重新规划。基本思路是“九年三阶段”:强化师德建设阶段(2010-2012),优化教师职业行为。主要是“德以导能,能以表德”师德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深化师德建设阶段(2013-2015),提升教师专业质量。主要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深化师德建设,服务教师教育特色形成和名师培养。升华师德建设阶段(2016-2018),助力名师成长。主要是通过升华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走名师成长之路,收获职业幸福。

三是初步建立了我市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德州师德建设,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专项经费共60万元,用于建设师德建设研发基地和“教师职业个性工作室”等。全国独有的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在我市初步形成。

现阶段德州师德建设工作模式——“3591”模式

记者:德州师德建设的工作模式一直是全国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

张书鹏:德州师德建设在持续推进、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工作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逐渐深入教育本体内部,不断触及教师成长的深层次问题,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了德州师德建设的成效。

当前,德州师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3591”。

“3”:就是上面说到的三个阶段九年的科学规划。

“5”:就是着力构建五个层次的师德建设主体系统,各级主体各守其责,各尽所能,合力推进。一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全面管理、引领、督导;二是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师德建设的县域推进;三是乡镇(街道)教育办及中小学校,负责选择合适载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四是乡镇(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室,具体负责本单位师德建设规划的实施、管理;五是教师个体,凭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搭建的平台、提供的支持,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道路,强师德、提师能,争做区域名师,达成职业幸福。

“9”:是九个研发基地。为推广典型,推动工作,德州市教育局依托部分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建立了九大研发基地,使之成为师德建设成熟成功模式的“生产基地”和“推广中心”,形成规模效益:一是禹城市德效工资制研发基地;二是陵城区乡村教师成长俱乐部研发基地;三是德州一中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基地;四是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研发基地;五是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研发基地;六是宁津县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研发基地;七是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教师职业个性成长工作室”研发基地;八是德州市光明街小学师道反思研发基地;九是德州学院附属小学教师书院研发基地。

“1”:是一种师德建设成果快速推广模式——复制、粘贴。德州师德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来自基层的实践,接地气,好移植,易成活。很多工作模式直接复制、粘贴,就能取得很好的实效。

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德州师德建设越来越接近于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诸如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与教师职业行为(师能)“两张皮”的问题,师德建设运行、管理、评价机制问题,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行为质量,实现学校和谐发展、教师幸福成长、学生全面成才的问题,等等。德州市师德建设的实施和推广,转变了教育发展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增强了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自律、主体意识,形成了向师德要智慧、要思想、要质量的经验,催生了德州教育的正能量。

师德建设催生教育正能量,促进德州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记者:德州师德建设九年规划已完成接近三分之二,对德州教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张书鹏:德州市通过创新师德建设,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四个提升”。一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针对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确立的师德载体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准,引导教师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水平,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二是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以积分制考核为主体的师德师能评价体系,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积分管理为手段,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脉络更清晰,程序更流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工作高效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模式,引导教师由他律转为自律,使教师个体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工作充满成就感,生活充盈幸福感。四是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的提升。德州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模式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教育部、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中国教育学会、省教育厅等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之,全市中小学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生成创新特色、品牌、亮点工作的机制和土壤。

师德建设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记者:德州师德建设很好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请问:主要的经验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书鹏:回顾德州师德建设近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德州师德建设之所以能够常抓常新,不断发展并取得突出成效,主要在于对新时期师德建设概念、机制体制、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在于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在于不断生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生命活力,在于其建构模式的科学、有序、易复制、好推广的可操作性。

同时,我们也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对师德建设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滞后,影响整体推进。二是理论研究工作有待加强。如何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师德建设,如何在吸收已有先进理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德州师德建设成果,使之上升到普遍适用的理论高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三是师德建设成果转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广、应用、转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使之为德州教育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目前,我市师德建设已经进入升华师德建设阶段(2016-2018年)。升华师德建设是以教师职业个性成长工作室建设为载体,使教师职业个性形成教师人格、教育品质,实现教师“乐业、立言”。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当前大批补充、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如何更好、更快、更多地通过指导、引领、制度创新等途径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教育专家类的名师、名校长,从而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升华师德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建设好师德建设·名师成长研发基地,打造升华师德建设的新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升华师德建设、助力名师成长工作,深入探索以师德建设促名师成长的策略、途径,继续为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正能量,继续扩大德州教育的影响,继续为全国师德建设提供优秀样本。

(作者单位:德州市教育局,山东德州251200)

(责任编辑:高原赵燕朋)

猜你喜欢
内涵式德州市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茶馆式图书馆走进高校理念浅析——基于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角度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