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的几个词

2016-10-29 08:08
东方剑 2016年8期
关键词:五仁张老汉酥皮

◆ 乔 叶

关于月饼的几个词

◆ 乔 叶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

这首儿歌是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的,迄今为止似乎也只听到过这么一首关于月饼的儿歌。第一次听我就有了疑问:为什么是打月饼呢?打月饼,月饼它不疼吗?

慢慢长大,这疑问也慢慢跟着长大:油饼是烙,煎饼是摊,这都是眼见为实的。月饼则是打,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便有内行的朋友告诉我:过去做月饼很繁琐。要打馅,馅里有核桃,冰糖,这些都要打碎的。还要打皮儿。皮儿要打得很结实和筋道,需要用杠子打压。最后把准备齐整的面和馅料填到木模子里,蒸,蒸好的月饼因为热胀冷缩满满地卡在那里,要敲打半天才会出来。打,贯穿了月饼制作的整个过程。所以是打。

这说的显然是北方月饼。

木模子用的是什么木?

枣木。

为什么用枣木?

因为枣木不容易变形,还因为枣木吸油。蒸月饼要在模子里先刷油的。枣木模子吸油性好,等到打过了今年的月饼,很容易就能把它刷得干干净净,明年拿出来再用,像大理石一样,光滑润洁。绝不生虫。

打,这个动词用在这里可真好啊。那么有力量,那么有场面感,让我一听就心生欢喜。

——饮食行业里的很多动词都选得极其好。那次,我听一个名厨聊狮子头,简直是字字珠玑:“狮子头是个淮扬菜,看着简单,吃着也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我们行内不说做狮子头,叫摔狮子头。先把肥四瘦六的五花肉切成石榴籽大小,形状均匀,不粘不连,再加入南荠丁和蟹黄,加鸡蛋、粉芡、盐和胡椒等调味料,然后用筷子摔打成剂,再烧开高汤生汆,这样一道狮子头,没有两个钟头不成。这样摔出来的狮子头也才醇厚不腻,酥嫩入口。有个老主顾,喜欢我做的狮子头,得了重病,临死前两天医生说他想吃啥就吃啥,他就让人捎话给我,说想让我再给他摔个狮子头吃。我就给他摔了个狮子头。他这走得就圆满了。”

悲伤

16岁那年,我已经离家读书。那一年的中秋来得早,和国庆隔了几天,所以没有放假,全班同学得以在一起过节。不知道谁出的主意,最后决定到山上去过中秋之夜。山名凤凰山,与学校遥遥对望,山头满是小小的松柏。没事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去山上遛一圈,那是我们的小小乐园。

黄昏时分,我们整队出发,突然有人叫我,一看,是大哥来了。他手里提的东西,大约是月饼。他说他到市里办事,顺便来看看我。我连忙把他领到宿舍,到门口才发现没拿钥匙。大哥把月饼递给我就要回去,我送他下楼,看着他的背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突然哭了起来。任谁都劝不住。有人感叹我们兄妹情深,却没有人知道,大哥的背影让我想起了去世不久的父亲。我的父亲,他再也看不到月亮了,任何月亮。

然后,我们来到了山上。在山顶的一处平坡,我们席地而坐。月亮渐渐地升了起来,有人唱歌,有人笑闹,而我始终沉默。山下是万家灯火,头顶是皎洁月色,我的心却空旷而忧伤。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这象征着团圆美满的佳节,居然有着如此刺骨的凄凉。

那年中秋的月饼,是我吃过的最悲伤的月饼。我一边吃,一边哭。哭得吃不下了,就停一会儿,然后接着吃。也许是因为泪水的缘故,那月饼不好吃。可是我舍不得扔掉。怎么能扔掉呢?

后来母亲和祖母先后离世,我的悲伤都再没有那么沉痛过——也许和幸福一样,连悲伤都是第一次最为刻骨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感受力会获得某种程度的减弱甚至免疫。有时候,我们把它称之为坚强。

五仁

所有月饼的种类里,我最喜欢五仁。一盒月饼打开,最先寻找的就是五仁。

“五仁月饼是汉族传统糕点之一,属于广式月饼的一种,在中秋节各式月饼中最为著名。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等特点……边缘呈象牙色,底面棕红色;口味香甜,绵软带酥,有多种果仁香味。”

读着百度百科这样的介绍,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莫名其妙的,这几年来,将近中秋的时候,网上都会兴起一股讨伐“五仁”的风潮,说什么“五仁月饼太难吃,不配存活在世上”“恨一个人又不想得罪他,就送他五仁月饼难吃死他。”这后一条让我爆笑。如果有人因此而送我五仁月饼,我会想办法让他越来越恨我呢。

为什么会这么恨五仁呢?不能理解。在这件事上,我终于明白了人和人之间就是有一种不可沟通性。

——值得欣快的是,也并不缺少知音。

“五仁月饼为什么被人嫌弃?因为它普通却成本高,因为它传统没新意,因为它默默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过或凄凉或团圆的中秋节。莲蓉可以用土豆和香精制作,豆沙可以用咖啡渣和香精制作……各种水果月饼可以用坏掉的水果渣和香精制作,连黑芝麻月饼都不能保证是没染色的芝麻。只有五仁月饼,瓜子就是瓜子,花生就是花生,核桃就是核桃,冰糖就是冰糖,掰开看看怎么都造不了假。也许这就是五仁被讨厌的原因吧,现世不就这样,越实在,越被嫌弃。”

嗯,这个应答可以得满分。

酥皮

除了五仁,便是酥皮。或者说,我最喜欢的是酥皮五仁。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为它做过一枚硬广告:“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酥脆,酥麻,酥软,酥松,酥甜,酥香……都是酥美。吃酥皮的时候,眼看着那些酥皮如雪花般落下来,落在桌子上,衣服上,我都会珍惜地捡起来,一点一点很有耐心地把它们吃掉,统统吃掉。这么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丰足和富有。

曾在毕淑敏那里读到过一个酥皮月饼的故事:某村张老汉祖传打月饼的手艺,尤其是酥皮和自来红。酥皮就是酥皮,自来红么,就是冰糖加上红丝,比酥皮贵点硬点。张老汉从大年初一开始打月饼,却不急着卖,立秋之后才赶集,让月饼上市。因对于穷人们而言,月饼是很奢侈的零食,不到节下他们就不会买。尤其是八月十四,张老汉的月饼就卖到了高潮。这一年,因天灾,庄稼欠收,穷人更穷,张老汉的月饼没有卖完,回家的夜路上,又遇到了劫匪。张老汉颇有功夫,躲过了劫匪的袭击,并用防身利器反击:“只把匪人的眉棱处削掉一角,顿时鲜血封了他的眼。”

劫匪讨饶,同时求饼。原来打劫只是为了月饼,因他从没有尝过张老汉的月饼。张老汉就给了劫匪一块自来红——重点来了。“此匪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道:‘爷爷只给了小的自来红,还没给酥皮呢。’张老汉叹了口气说:‘酥皮你已经吃过了。’匪徒说:‘爷爷一定是记错了。’张老汉说:‘哪里会记错!刚才打你,用的就是酥皮。要是换了自来红,你早就没命了。’”

打人用便宜的酥皮,送人则是贵的自来红。这故事讲得真是让人爱。当然我也爱极了故事里的张老汉。

又是一年中秋在即,又到了吃月饼的时候。一晃已经吃了四十多年的月饼,已然人到中秋。在我之前,有多少人吃过多少月饼呢?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里有了“月饼”一词,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对中秋赏月吃月饼有了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而到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民间风俗……如若把《春江花月夜》里的“江月”改为“月饼”,这几句就变成了这样:“人生代代无穷已,月饼年年只相似。不知月饼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离中秋还有一个月,就已经开始收到月饼。好利来,稻香村,香雪儿,元祖,蛋黄,枣泥,火腿,鲜花……各种各样的牌子和品类从天南海北汇寄过来,大都是杂志社和出版社的心意。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月饼。中秋节是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要走一些重要的亲戚。月饼很贵,先供走亲戚用。没有什么精致的包装,不过是牛皮纸包好,最上面封上一块红纸,红纸上大多没字,讲究些的才有字。若是两个字便是“月饼”,若是四个字便是“中秋月饼”,更高级些的是红纸上还印图,不是“花好月圆”便是“嫦娥奔月”。我们便是拎着这样的月饼走亲戚,走完了亲戚也便到了八月十五,剩下的月饼才可以吃。它们已经变得硬邦邦的,但到底是月饼。一家人围着,每个人分半块。

奶奶经常只吃一点。

“不能多吃,沉。”她说。

沉,是形容词,也是动词。沉在胃里,不走。

那时候真是小啊,根本不怕“沉”,总怕没的吃,便吃了玩,玩了吃。还会很腹黑地藏起来了一些,留着以后偷偷吃。

如今早不再藏了。琳琅满目的月饼被包装得新雅奇巧,每年都早早来吊我的胃口。因是中秋,因是月饼,总带着些和月有关的文艺范儿:“月是故乡明”“月光曲”“岁月静好”……然而,却再也吃不了多少月饼了。因知道了什么是“沉”。

——月饼本身沉于胃,月饼之外的东西,沉于心。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五仁张老汉酥皮
?种酥皮叫妃乐
酥皮山楂叉烧包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酥皮月饼
寻找王喜来
月饼的奥秘
MISHMASH
雪媳妇
寻找海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