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文艺批评栏目本期推出了六篇青年学子的文章,这组文章具有鲜明的共性:敏锐的问题意识、独到的理论见解、缜密的阐证能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篇文章作者都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教授的弟子,他们传承了华师文学院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文章具有观点新颖、持论中正平和的特点。王东昌博士的《马尔库塞的科技与人性理论初探》探讨了马尔库塞对于社会科技与人性压抑之间的隐秘关系,指出马尔库塞把人性论摆在改造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的位置上,甚至把它作为文学的社会历史根基,颠倒了本末关系。造成资本主义统治、压迫甚至是榨取的根源是其现实的社会历史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姚一诺硕士的《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论的中国镜像研究——兼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之关系》对全球风行的文化工业批评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指出不能简单地将文化研究与文化工业批判等同起来,应具体辨析二者可能暗蕴的离散关系,文化工业批判论必须被纳入更广义的文化理论中,充分激发和突显其当代性与理论价值。郭琳博士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学理论对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追溯和思考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欧洲源头对于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活力在于它不仅从观念层面和文学实践的层面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在超越这一传统的基础之上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吉林大学李志宏教授和高足佟建伟博士的《“文学是人学”命题辨正》指出了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的表述不够严谨、准确。“文学是人学”的说法是钱谷融先生对于高尔基“文学是‘人学’或‘民学’的源泉”表述的创造性误读。文学固然是以“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是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审美表达,但不能因此而把该论断的语境和前提虚化,把文学以“人”为中心置换为以“人学”为中心。全文言之成理,掷地有金石之声。北大博士崔凯华的《突破孤立绝缘——试论朱光潜早期美学体系中的基本矛盾》一文直言不讳地指出朱光潜美学体系中关于美感论阐释的自相矛盾:一方面认为审美意象是孤立绝缘的,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生是有机整体,美经验和其他生活经验是有机联系的。朱光潜试图用“心理距离”说和扩大艺术活动的范围的方法去消弭矛盾,但是并没有成功。作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朱光潜始终坚持的孤立绝缘的形式主义美学观及其认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是错误的。事实上直觉、直觉中的形相以及审美意象从来就不可能彻底地孤立绝缘。徐振的《文学伦理学元批评》强调了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边界和局限性的,主张文学批评模式的多元与非中心。徐文首先肯定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提出和倡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接着指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把文学起源和本质都归结为伦理是有偏颇的,如果把本来属于方法论层面的内容拔高到本体论的位置必然导致文学批评舍本逐末,只关注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忽视文学的审美性。徐振的文章思维缜密,言而有据,立意高远,不失为一家之言。六篇文章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新意迭出,值得一读!
(范生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