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彩霞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05)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志愿精神现状研究*
柳彩霞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05)
志愿服务发展方兴未艾,如何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也备受关注。作为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学生,在选择志愿服务时其选择类型、参与动机和职业收获均呈现出显著专业性、职业性的特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需要从专业学习、专业实习、机制培养等方面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社工;职业规划;专业实习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1]。志愿者服务源起西方社会,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于1993年开始实施,并带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无论是志愿者组织还是参与志愿活动的群体,都成为志愿职业发展的强劲生命力。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目前遍布各个行业领域,扶贫开发、专项项目、大型活动、社区服务均已广泛涉入,也成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专业、职业的视角采用调查的方式研究社会工作该特殊专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精神现状,以加强对该群体的志愿精神培育和专业教育,促使两者的融合发展。
本次调查主要以广州两所高职院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广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两所院校中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共248名学生实施调查。问卷设计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志愿服务的途径、类型、动机、收获等方面设计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围绕职业发展的7个职业能力设计问题。调查过程均由笔者亲自组织实施,发放问卷248份,回收问卷239份,根据问卷回答的准确性、科学性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231份。通过整理编码,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1.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鉴于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招生的特殊情况,普遍呈现出性别比例不协调,男生少女生多的特点,在尽可能考虑到样本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中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失衡(详见表1)。
表1 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n)
从样本构成特征可见,志愿服务作为目前青年大学生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已经被大多数学生接受,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年级分布可见,不同年级大学生是否参与志愿服务存在差异,通过在此之后检验发现,大一与大二、大三相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问及“为什么没有参与志愿服务”时,学生有不同回答,主要集中在“刚进入大学,想先玩玩”、“没意思”、“没时间”等原因,因此积极性不高。
2.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
随着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高校也成为一支强劲有力的队伍,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选择志愿服务的途径多样化(详见表2)。
表2 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多选)
大学生的特殊角色必然要求其获得的主要信息来自于学校组织,尤其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团委,通过与校外各种社会力量的项目合作、社区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社会的多种选择,其权威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为学生首选参与志愿的途径;其次,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的非正式传播方式符合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快的特点,体现出朋辈群体的影响力。另外,NGO(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志愿服务,广东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更是与青年学生紧密相连,因此不可避免的成为大学生所选择的仅次于学校组织志愿活动之外的另一重要途径,而社工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通过社工机构参与的。
3.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类型
社工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训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社会组织和社区活动,进一步通过调查学生主观上选择志愿类型的意愿时可知,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专业倾向性(详见表3)。
表3 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类型(多选)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无论是课程实习实训或社会实践,都要求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长期接触并提供真实的服务,因此,通过探访、专业小组、社区活动等形式,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参加到主动寻求专业锻炼机会,尤其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同时也反映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上。在关于参与动机的进一步调查数据表明,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是因为专业课程要求而参加,位居前三位的参与动机分别是:锻炼自己,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90.5%);希望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17.7%);充实个人简历,为找工作做准备(16.2%)和获得肯定,结交朋友(16.2%)。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更加的理性和对社会充满探索性,反映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意识。
4.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收获
志愿服务的本质特征是无偿性,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的所获更多的不是体现在物质性回报,而更多的是社会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详见表4)。
表4 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收获(多选)
从实际参与志愿活动的收获看来,一方面,青年学生有发展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性需求,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强烈的专业发展和体现自我价值的发展性需求。当然,因为目前学校评价的综合性,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也纳入到综合考核体系中,使得志愿活动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尤其是社区活动等专业性强的志愿活动,对培养职业观念,锻炼职业能力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利于青年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详见表5)。
表5 高职社工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寻求个人发展的职业匹配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探索个人职业兴趣与社区的有效结合点,针对性的发展社区服务中所需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营造社会支持网络。志愿服务正是在社会实践探索职业生涯最适合的途径之一。
1.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壁垒,让学生走出去,让志愿活动与专业学习融合
我校作为广州社区教育的特色院校,在社区服务和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在城市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发挥作用。因此,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过程中,应最大程度的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学校、院系则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团委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如社会工作协会的发展、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密切联系校外实训基地等,力争提供高质量、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将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
2.创新专业实习实训,让实习变得灵活起来,让志愿服务补充实习体系
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教育培养中实习实训的重要性。目前实习教育主要有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等多种方式。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对实训要求很高,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其专业的伦理对服务进行了限制,必须本着对服务对象负责的原则开展,因此,许多学生在服务之前是缺乏自信的,担心提供的服务不能让服务对象满意。因此,事先的观摩锻炼和与服务群体的接触非常必要,这主要是通过参与专业机构组织的活动,以义工的方式实现的,如义工探访、残障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调研等。因此,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志愿服务尤其是专业类服务,对于尽快的培养专业意识和素质,明确专业服务的要求很有帮助,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让志愿服务成为专业实习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了专业服务的阶梯性,有力地强化了专业实习体系的完整性。
3.另辟蹊径的志愿者与社工联动机制,让志愿者向社工转变的职业生涯发展无障碍
2013年广东省民政厅曾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旨在增强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从目前实施的现状看,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社工的专业性和志愿者的多元性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作用。如果有一种方式让这两种力量在同一主体上综合起来,是否可以让志愿者更加专业,让社工更加全面呢?在培养专业社工的职业路径中,通过志愿的方式参与到各种服务项目中去,参与到各个服务领域中去,参与到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中去,能帮助他们更多体验社会,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职业技能,增强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的要求,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培养专业社工的路径,当然,这需要社会服务机构的大力合作与共同培养,在社工专业进行职业定位中更多的体现出自主性,有效防范因职业价值不符而带来的未来社工的流失现象。
[1]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2]张松才.职业发展视角下高职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无锡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柳彩霞.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9).
[4]朱凯.大学生眼中的“志愿服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2).
[5]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J].青年研究:2007(5).
责任编辑:周小梅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社会工作本土化人才实务导向的教育模式研究”(2013A185);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度攻关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群)校企社政协同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广州市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016-06-18
柳彩霞(1978-),女,湖南浏阳人,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教育。
G71
A
1009-1890(2016)03-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