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丽 朱小冬 李小兰 张 曙 杨利辉 陈慧娴
术中压疮评估表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卢春丽朱小冬李小兰张曙杨利辉陈慧娴
目的:探讨术中压疮评估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4年12月9000例患者并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术中压疮评估表进行评估预测,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根据风险值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和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各期压疮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总的压疮发生率以及Ⅱ、Ⅲ和Ⅳ期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压疮风险评估表更适合手术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
压疮;风险评估表;手术
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体位,局部组织的受压和手术中的失血、低血压等因素,造成患者压疮发生率升高,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1]。传统的压疮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普通住院患者,对手术患者进行准确地术中压疮危险评估,给予及时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我科采用改良后的术中压疮评估表,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和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4年12月择期手术患者9000例,其中男4865例,女4135例。年龄15~89岁,平均48.6岁。手术种类包括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等手术;麻醉方式主要有全麻、椎管内麻醉、颈丛及臂丛麻醉等;手术体位有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等。患者手术时间0.5~10.5 h,平均6.9 h。将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试验组采用术中压疮评估表进行评估具体如下:
1.2.1术中压疮评估表的制定术中压疮评估表的特点:摒弃了与术中压疮发生无明显相关的评估项目。增加了与术中压疮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麻醉类型、手术体位、预计术中施加外力、预计术中出血量、压疮相关异常检验结果、压疮相关基础疾病等),见表1。
表1 术中患者压疮评估表
附加评分: ①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加3分。② 其他情况(如休克、严重创伤、术中大量冲洗液致无菌区潮湿等)酌情加1~3分
1.2.2评分、压疮风险等级和护理措施患者应用新制定的术中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1)评分<10分为压疮低度危险,术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10~14分为中度危险,术中常规执行手术体位摆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骨隆突受压部位使用软垫或悬空;采取相应保温措施,注意非手术野身体保暖,冲洗液加温至36~37 ℃,加温输血、输液,严防术中患者低体温;保持手术铺巾干燥、平整,防止皮肤消毒液、冲洗液流至受压部位。(3)15~19分为高度危险,予强化措施即对骨隆突处使用高分子聚氨酯凝胶体位垫(啫喱垫);受压局部粘贴安普贴凝胶敷料(美皮康等),增加支撑点的抗压性,有效降低震动和分散压力。(4)≥20分为极度危险,除上述护理措施外,给予术前原始体位的摆放即保持卧位稳定、肢体舒展,保持体位垫与皮肤之间平顺、无皱折、无皮肤挤压,约束带柔软、平滑,松紧适宜,避免身体移位,手术床倾斜度宜控制在10~20 °;重点部位的保护如受力点皮肤涂抹凡士林,贴美皮康,增强局部皮肤屏障功能;选择柔软、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的凝胶垫。保护角膜,双眼贴眼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隔15~30 min轻抬受压部位,缓解局部压力。
1.3评价标准手术结束时至6天内,观察患者手术中受压部位和患者各期压疮发生情况。每例患者压疮的确定需要由2~3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确认。压疮分期:Ⅰ期压疮为皮肤完整但出现发红区,发红区域指压不褪色;Ⅱ期压疮为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溃疡呈浅表性;Ⅲ期压疮为伤口深及皮下组织,但尚未侵犯筋膜;Ⅳ期压疮为组织完全被破坏或坏死达到肌肉层、骨骼以及支持性结构。统计两组发生各期压疮患者的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各期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及两组总的术中压疮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2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2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789例,包括I期压疮352例,Ⅱ期压疮281例,Ⅲ期压疮98例,Ⅳ期压疮58例;试验组患者发生压疮413例,其中I期压疮302例,Ⅱ期压疮73例,Ⅲ期压疮25例,Ⅳ期压疮13例。
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评估有4种较为成熟和实用的评估量表,即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和Anderson危险指标记分法[2]。主要用于评估普通的住院患者,缺乏普遍认可的手术患者的压疮专用量化评分标准。术中压疮是指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受压的部位于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组织损伤。术中患者压疮的形成相对于普通住院患者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不同的特征[3]:即力和剪切力是造成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手术时患者长时间的体位固定和压迫是压力形成的原因;手术时间是术中压疮的危险指数,当手术持续4 h时,每延长30 min压疮增加33%[4-5];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术中冲洗导致的潮湿环境、术前异常检验项目等,均会导致术中压疮的产生和进展[2]。
我科根据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高危因素,保留与手术患者有关的评估项目,例如年龄、体型/体指数,皮肤、手术时间和基础疾病等,而放弃与术中压疮发生无明显相关的评估项目(性别、控便、饮食、活动情况等)。增加了与术中压疮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麻醉类型、手术体位、预计术中施加外力、预计术中出血量、压疮相关异常检验结果、压疮相关基础疾病等[3]。一旦手术过程中发现新出现的高危因素,如手术时间延长或缩短、术中出血增多或手术体位改变、术中冲洗液浸湿无菌巾等改变后,需随时调整或重新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值,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按上述要求设计出针对术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的量表,预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的护理干预和防护。
结果显示,术中压疮评估表评分并予以护理措施的试验组患者,发生压疮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术中压疮评估能更准确地评估术中压疮的风险和发现术中压疮的高危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表明术中压疮评估表科学、合理地评估术中压疮的风险,更准确地发现高危患者,有效地减少了压疮的发生,保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平稳健康。
总之,术中压疮风险评估表在传统评估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特异性和普遍性,更加科学、合理,适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校正、修改和完善。
[1]周楠,黄绿香.我国手术中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2):95-97.
[2]王彩风,巫向前.3种评估表对住院老年人压疮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5-18.
[3]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4]O'Connell MP.Positioning impact of the surgical patient[J].Nurs Clin North Am,2006,41(2):173-192.
[5]Sehoohoven L,Defloor T,Tweel I,et a1.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during surgery[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02,15(2):163-173.
(本文编辑刘学英)
523000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卢春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60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