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琼 李志峰 孙小元
摘要: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与学术劳动力市场是否完善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环境中,学术劳动力资源供需并非完全由市场调节,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和院校主导学术劳动力价格,高校教师流动呈现出流动意愿不强、流动动力不足等特点。同时,制度隔离的强制性、市场筛选的片面性与社会资本的排他性又进一步消解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性和公平性特征,加剧了高校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从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迈向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需要强化市场在学术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弱化政府的干预和控制作用,促进高校教师自由、公平、有序流动。
关键词:学术劳动力市场;学术劳动力;高校教师;社会流动
中图分类号:C913.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8-0110-04
高校教师流动是学术系统重要的社会行动,直接关涉学术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学术系统变迁的焦点,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领域。高校教师有序和谐的流动对于学术系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内外部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教师流动也日益呈现出常态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等诸多特点。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高校教师流动频率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不合理流动的现象,如学术精英的流动价格越来越高;人才流动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流动壁垒的制约以及流动文化中的功利主义等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师流动的方向。
尽管高校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市场制度不规范,市场调节能力不强,市场管理失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日益凸显,导致高校教师不合理流动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与学术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性伴随而来的制度隔离的强制性、市场筛选的片面性以及社会资本的排他性对高校教师不合理流动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度隔离、市场筛选以及社会资本对教师流动意愿和流动行为的影响机理,科学判断学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与高校教师流动意愿和流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高校教师的自由、公平、合理流动具有积极意义。
一、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内涵与特征
广义的学术劳动力市场是以学术系统整体学术人员为中心而形成的知识型劳动力市场。本文所说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以不同层次类型高等学校教师为主体。以满足高等院校和教师双方需要为宗旨的劳动力市场。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来看,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和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
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劳动力价格三个要素的关系由市场主导。劳动雇佣关系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而形成。其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市场整体呈现出公平性、自由性、竞争性的特点。而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则是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劳动力价格三个要素的关系不是由市场或者不完全由市场主导。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雇佣关系主要是通过不完全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与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不同,由于外界力量尤其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强干预,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多地是一种非良性竞争。学术劳动力市场呈现出非自由性和非公平性的特征。
目前,在我国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市场机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学术劳动力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完全性。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政府对学术劳动力市场干预较强。政府干预较强主要是由于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和市场调控手段的缺失造成的。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甚至指挥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和控制功能。高校作为独立的社会法人,理应面向社会独立办学,对教师人力资源的配置具有充分而且是必要的自主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运行机制是政府主导下的科层管理机制,直接受到政府公共管理政策的影响,高校在学术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自主权较为缺乏。从本质上理解,高校还不是市场竞争主体,对于学术劳动力的配置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力。政府对于高等教师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仍然保持高度的控制权力,尤其是在地方高校,教师的准入和在学术系统内外部的流动都需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性。不完全竞争性是指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学术劳动力流动或者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非竞争性障碍。如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设置各种不同的流动壁垒,使得优秀的人才难以流人,不能够满足组织需要的人才难以流出。劳动力价格难以在市场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不完全竞争性导致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近亲繁殖、“学阀垄断”、价格失灵、教师流动障碍等现象泛滥,教师流动行为还不能够完全自主决定。
第三,政府和院校主导学术劳动力价格。在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价格是由市场主导的,价格尽管有差异但是体现出按劳分配、岗职匹配的基本原则,总体来看是较为公平的、透明的、公开的。但是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教师劳动报酬差异是由政府引导和院校主导而形成的制度性差异。比如一些人才计划中的政府定价以及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大都是以高价格因素为诱导的,从而引发学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或待遇悬殊。而这种学术劳动力的价格差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由市场来决定的。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教师而言,高校很难按照社会平均劳动力价格信号来支付其不同的劳动报酬。由于政府和院校对于教师工资的主导作用,市场调节学术劳动力价格的能力较弱。
二、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
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必然对高校教师流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自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高校教师就是一种独立的、自由流动的、具有高度竞争性的职业。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大学发展过程中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三大理念,并影响了世界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要维系高校教师的这种职业特点,就必然需要外在的环境——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支持。市场准人、市场价格、市场的供需关系等都必须体现出市场对于教师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只有在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环境中,高校教师才有可能独立、自由地流动。不完全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必然对高校教师流动产生阻碍作用,导致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可能导致的制度隔离的强制性、市场筛选的片面性与社会资本的排他性就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教师流动的独立性、自由性、公平性和竞争性,直接导致高校教师的不合理流动。
第一,制度隔离的强制性抑制了高校教师流动意愿。所谓制度隔离是通过制定政策或者确立制度将社会人口分割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制度性社会排斥和歧视的过程。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隔离是指通过组织制度的制定将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和意志的群体排斥在组织之外。制度隔离是学术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和恶性竞争,制度的非规范化,市场管理法规的不健全,制度隔离现象频频发生,制度隔离的强制性必然形成高校教师流动的种种障碍。制度隔离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表现为劳动就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人才管理制度以及教师准入制度、身份制度、教师发展和考核评价制度等对于学术劳动力流动发挥强制性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如国外知名学者流动到中国的居留身份制度,教师流动过程中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流动过程中的学历限制制度等等都在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自由流动意愿。这些制度隔离现象是学术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性的集中反映。造成了教师流动过程中的流动壁垒,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流动行为,阻碍高校教师的自由、公平和合理流动。
第二,市场筛选的片面性增加了高校教师流动的盲目性。市场筛选是指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对学术流动群体通过分析、鉴别挑选出特定对象的行为。市场筛选对学术劳动力“学术信号”②的初步甄别,是高校对于教师准入和考核晋升进行组织筛选的基础。完全条件下的学术劳动力市场筛选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竞争,对高校教师流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市场筛选的正向作用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市场筛选的片面性得到进一步放大。流动性黑箱阻碍了教师流动过程中的市场筛选,搜索和发现合适岗位信息、流动谈判等交易成本难以估量,高校招不到适合组织发展的教师,教师也难以获得确切的院校招聘信息,教师流动的盲目性加大,教师的流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评估,必然对教师的流动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三,社会资本的排他性妨碍了高校教师流动的公平性。社会资本是人们在社会结构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资本。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对高校教师流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高校教师流动过程中,教师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多,获得的流动信息越多,流动机会也就越多。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交易互信指数偏低,院校和教师双方不能完全对等地获得信息,必然会造成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决定高校教师流动行为的并不仅仅是凝结在教师身上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存量越多的人越容易获得流动的信息和机会,而社会资本较少者获得的信息和机会就较少,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及其功能异化而导致的流动排他性行为必然导致流动机会的不公平性。社会学理论认为,排他性是指拥有特定社会资本的群体成员对群体外人员实施社会排斥的特性。这种排他性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具体表现为对院校内部群体采取保护性政策,提供更多的流动机会,如留任本校毕业生担任教职,排斥其他高校的学术人才进入,等等。
三、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基本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主导的统一调配学术劳动力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和对教师资源配置的需求。促进高校教师的自由、公平、合理流动,必须加强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推动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向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转化。
第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高校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组织内部的教师流动政策将会更加公正,教师流动更为自由,制度的隔离边界将被进一步打破,市场对于学术劳动力的配置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这个背景下,学术劳动力市场将会越来越公平、开放,竞争性也将越来越强。透明、公正的制度是保证教师流动与就业公平的基础。良好的制度,是促进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反映了学术共同体成员对流动过程中独立、自由、竞争的价值观念的承认与尊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学术劳动力是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教师自由选择就业机会是反映学术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择业自由度在不断扩大,教师流动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制度障碍正在逐步减少。高校作为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其用工制度是反映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进程的另一重要指标。从院校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用工自由度也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反映出用工制度越来越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劳动力价格作为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其定价自由度也是衡量学术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从高校收入分配情况看,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主要包括国家工资、校内津贴、地方性津贴与福利收入四个方面,其中校内津贴和福利收入由高校决定,可见学术劳动力定价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如果我们把学术劳动力定价自由度作为学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判断依据,则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解制度桎梏,创新制度设计。
第二,发挥市场筛选的正向功能,增强高校教师流动的有序性。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高校教师流动意愿。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双方必定会产生交易成本,包括搜索和发现合适求职者的信息成本、与求职者谈判的成本、起草和实施合约的成本等等。对求职者进行市场筛选,就要求高校面向市场提供全面准确的岗位信息,对学术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并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价格。同时,学术人员也需要向市场提供准确的求职信息,包括求职地区、求职岗位、工资待遇要求、工作能力评价等重要信息。这样,高校就很容易搜索和发现求职者的相关信息,求职者也可以更为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院校和岗位,从而有效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二是鼓励市场竞争,引导高校教师流动过程。市场筛选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的流动,使其流动行为更为合理。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较大的时期,往往会出现多个岗位提供给一个人,同时也有众多求职者竞争一个岗位的局面。因此,在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筛选对于流动者和高校都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彰显人力资本。体现高校教师流动价值。对于高校教师流动而言,其流动的基础是凝结在教师身上的人力资本。可以这样说,学术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交易的是存在于教师身上的人力资本,教师流动的价值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为高校可能创造的学术和非学术价值的总和,市场筛选就是对流动教师的人力资本进行估值并将其作为实现流动行为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本反映出教师以学术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教师学术职业值体现的依据。因此,市场筛选可以确认教师人力资本的市场价格,其结果凸显了教师流动的价值。市场筛选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流动,使教师在流动过程中找到与自身最匹配的岗位。所以,在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发挥市场筛选的正向功能。
第三,消解社会资本的负向作用,保障高校教师流动的公平性。高校教师职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自由流动的职业。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之际,“教授”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形态,是可以在不同国家地区和大学自由流动的职业。学术共同体的选择是学者进入到大学从事学术职业的先决条件,政府和教会对于大学的干预是有限的。大学内部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聘任教师由大学教授会自主决定,以合同的方式规定大学和教师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大学和教师是平等的也是公平的双向选择关系。在这个高度民主性和竞争性的环境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社会资本对学术社会的负向作用不可小视。越是在成熟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教师自由流动的选择权就越大,社会资本的负向作用也就越难发挥。可以说,自由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消解社会资本的负向作用,充分体现教师流动的公平性。
总体来说,我们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放权,让院校具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配置权,充分发挥市场在教师流动中的调节作用,促进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