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老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2016-10-27 09:38万静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当代大学生培养

万静茹

摘要:高校的使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与科技转化起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当中的优秀群体,整体素质较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有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创业潜质。因此,高校老师能够通过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使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老师;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1

一、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要求

高等教育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是社会上最具有优势的人。但现在毕业生失业的越来越多,问题不是出在大学生,而是出在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改革高等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成了我们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提高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创新的精神动力。

面对当今国际政治、科技、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激烈竞争,使得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更重要的是社会所急需在校大学生应具备不同程度的创造能力和不同层次的创新精神,这样踏出学校大门后才能为社会及个人创造巨大的财富。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等发展中状态,越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流动越是频繁,这就要求人人参与竞争,要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尤其具备现代人所应有的思维方式和品质,例如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大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开拓创新,敢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勇于拼搏,善于挖掘自我潜能,勤于动手等。随着科技进步、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知识经济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这就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具有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的能力,并且能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取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如果没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新一代大学生就不会取得引以为豪的成绩,也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高校老师如何引导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从高校目前状况来看,首先应树立起重视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的观念。校园是每一位大学生塑造自我提升能力的地方,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引导学生更好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特定的思维模式。高校老师应多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从旧版的“老师教,学生学”变革为“学生教,老师学”灵活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不仅可以加强交流,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是让双方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另外,高校学生管理老师也应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活动,把更多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让同学们有自己组织、自己参与的过程,充分发挥其自身创新能力,得到素质的提升。同时,鼓励同学们提出的不同想法,让更多好的想法变成实际,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发挥自我潜能的平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的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创业精神的内容包括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冒险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创业精神所具有的高度综合性、三维整体性、超越历史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足以给予高校老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条件。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在校大学生应充分被老师挖掘潜质,不断加强刺激培养,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着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高校老师在遵循学校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创业精神通过“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模拟实践来培养。它要求参加者分别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还要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并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报,提出行动建议。因此,参加“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本身不仅是学生实际运用其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其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优秀管理素质的过程。

(二)高校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而沉闷和死板的校园文化则会扭曲人。高校老师在培育创业人格的同时,也能增强创业精神,许多社会成功企业家的例子证明了,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也说明个性特征对于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和“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三)高校老师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和加强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锻炼;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每一次得实践不能只简单地重复过去,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求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同时,大学生还应注意提高对每次实践活动的利用率,注重在群体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高校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基础,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尤其是要注重类似“创业计划大赛”这类要求大学生能综合运用其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模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近十几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适应时代发展的不同人才需求,我们高校老师应在学生入校开始,就对教学目标进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教学计划;培养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当学生刚刚踏入社会时,会有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的状态,但是他们踏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相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政府的全力支持,也将会与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当代大学生培养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