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李永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目的:探讨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其中33例为常规组行常规MR序列扫描,另33例为研究组行动态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脊柱转移瘤影响的绝对信号增强值(ASI)、信号强度比(SIR)与噪声比(NR)。结果:研究组的AS、SIR值和NR值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而言,其早期诊断应用增强MRI技术,图像质量清晰,对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MRI技术 脊柱 转移瘤 诊断 应用
核磁共振(MRI)技术对脊柱骨髓异常信号的改变十分敏感,进而早期诊断脊柱病变。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如:图像噪声大、检查时间长、成像质量差[1]。为了提高诊断的质量,增强MRI技术被应用于骨骼肿瘤的早期诊断,根据资料显示,此项技术对骨骼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不明确。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男34例,女32例,最小2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8.3±2.5)岁,肺癌31例、前例腺癌21例、乳腺癌10例、食管癌4例,所有患者均行增强对比、脂肪抑制MR检查、X线平片与CT影像,均得到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行常规序列MRI检查,研究组在常规序列MRI检查的基础上,行动态增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GE Signa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SET1WI、STIR及对比剂,动态增强检查时,行静脉注射,注射流速为2.5ml/s,连续扫描2min左右,减影检查时,增强前后保证各扫描参数一致及定位像相同,成像后,对病灶增强前后的图像进行叠加减影处理。
1.3 观察指标
SIR值、NR值、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ASI、SIR和NR
研究组的ASI、SIR和NR值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
研究组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均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各序列椎体和瘤体的ASI、SIR、NR[n(%)]
表2 研究组和正常组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比较(±s)
表2 研究组和正常组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比较(±s)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n = 3 3) 峰值 峰值后最低值 峰值斜率值 最大增强百分比研究组 5 1 . 3 4 ± 1 1 . 4 6 * 4 6 . 7 1 ± 1 0 . 2 7 * 0 . 7 1 ± 0 . 1 1 * 1 . 0 4 ± 0 . 3 2 *常规组 4 0 . 5 1 ± 1 0 . 2 1 3 4 . 5 1 ± 1 2 . 1 3 0 . 3 0 ± 0 . 1 0 0 . 6 9 ± 0 . 2 7
脊柱转移瘤的MRI常规序列特征性表现有椎体信号异常、跳跃征、椎间盘回避现象及病理性骨折致椎间隙扩大等。对于脊柱转移瘤而言,其早期征象为骨髓脂肪替代,表现为椎体信号改变。如果肿瘤生长侵及椎体骨质,椎体便会出现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改变,此时为脊柱转移瘤进展期,其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与椎体外形变化。
MR扫描的特点为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多切面成像等,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现阶段,MRI常规序列SET1WI、STIR及增强显影等是早期诊断椎体肿瘤的主要方法,而增强MRI技术在常规序列扫描的基础上,对增强前后的常规图像进行了处理,从而更加准确地显示了椎体恶性肿瘤的形态学改变[2]。
本组探讨了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其结果为研究组的ASI、SIR值和NR值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峰值、峰值后最低值、峰值斜率值及最大增强百分比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增强MRI技术应用于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增强MRI技术应用于脊柱转移瘤早日诊断,更好地显示了肿瘤侵犯范围、形态及边界等,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积极推广。
[1]陈迅,梁晋泉,王溥,等.Gd-DTPA增强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应用价值[N].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3):216-218.
[2]吴朝林.脊柱转移的CT和MRI分析[N].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6-570.
R445.2
A
1674-2060(2016)02-0100-01
李永泉(1983—),男,湖南人,学士,放射技师,研究方向:MR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