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张元
给平淡的生活穿上智慧的风衣
——评忆苏散文集《莲花时光》
●纳张元
掩卷,却未能沉思。只因依旧沉溺在这初莲静放般宁静、柔和、淡荡的韵致与馨香间,迟迟不能亦不愿回到红尘凡间。《莲花时光》,从名字到内容,都确实极美,甚至着实地让我讶异了——这位生长于古城巍山的小女子,竟能如此地懂得。
她懂得爱。展开书卷,蓦然发现,她的笔下,美好的情被酝酿得那么温暖而和婉,让人未曾觉察间已堕入如桂花酒般清甜而醉人的浓香与温存。她如此幸运,拥有相伴相惜的爱人。默读她的文字,一切便了然,让人不由得为她的幸福而展眉微笑,只因她如是说:“从十四年前那个秋日开始,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份割舍不开的情怀,在一路溜走的光阴里,时光已将我们两个本是陌生的人揉和在一起了。”她如是说:“在已经走过的十四年和今后的数个十四年里,我们注定不能大富大贵,注定没有高官厚禄,但我们拥有彼此的宽容和厚爱,拥有老人健在孩子绕膝的温暖,拥有四季不断的满园花草,拥有彼此间感情的依赖和亲情的寄托。这,便已足够。”有如此心意和心境的她,拥有的是世间最难得的情感与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最单纯的依恋与珍惜呵。
她懂得亲情。在她的笔下,能织善裁的母亲为她植下早春般的梦。在她的笔下,初初长成的儿子是如此地活灵活现,一声声的“小子”充盈着如此的骄傲。这些文字,其实何止是文字呵,而是母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欣赏,宽容与懂得。她写小女子,写人间最平凡的夫妻,写不起眼的小鞋匠,写认识的、见过的、触动她的人。这或许便是慈悲的大爱吧。这位女子,有着怎样的心灵呵,才能如三月春风般温软地、慈悲地、平和地吹沐着这一切的平凡与简单,并让她的文字有了一种醉人的力量。
她懂得时光,亦懂得时光中静默的倒影,岁月痕迹的点滴。她爱秋日,非关刘禹锡“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兴,只因与秋似乎冥冥间拥有的缘分,只因秋这一季节在她的生命中寓意了许多无法释怀的美好,承载了如斯值得珍惜的幸福。若是你读到“在这个云淡风轻的秋日午后,坐在窗前的我,心底欢喜,宁静从容”这样的文字,又如何能不动容呢?她也爱生活过、拥有过、流逝去的点点滴滴,从旧日的院、写过的信、爱过的书到她去过又离开的那些美好的风景,漾濞、和顺、乌镇、大理等等,她都如此细腻地感触着,品味着,用文字为之轻吟漫舞着,诉说着她与它之间的缘起缘继,心动情随。
她还懂得这世间许多的、仿佛最平凡无奇的微渺存在。一花一木,在她笔下,不知怎的,都有了蠢蠢欲动的生意。古人说:“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此语自然是浪漫的。若是斗胆将这样的浪漫由遥遥的旧日时光延续至今,则许多的植物将不得不以忆苏为知己了。渺小卑微如最不起眼的蕨,她懂得,所以她说:“坐在夏日的时光里,将自己念想成一株来自深山的孤独的,空寂的蕨。无关风花雪月,任由沧海桑田,就这样,安之若素,于繁华尘世。只要一片树荫,一袭枯叶,一块泥地,就能成就一个安静的梦。蕨,那份淡定的洒脱,那份能染绿心情的素朴的潇然,足以让人在这炎炎夏日,收获满怀的清凉。”这样的文字,将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这原本见怪不怪、早就吝啬赐予它一丝瞩目的小小植物了。因为,忆苏的文字捕捉到了这小小生灵的魂魄与呼吸,且融入了属于忆苏的领悟与心性。卑微如苔,她亦欣悦。这段文字着实太美,让我不由得不赘引于此了:
“这小小的苍苍的绿,以自己的翠,诠释着时光的另一种模样。这低低匍匐着的小小的身姿,连花朵,都悄然隐去不为人知,只以独特的姿态,于大自然的热闹中展现自己素朴的存在。这低调的低温的安静的绿,无声地,将自己涂抹成一首光阴的绝句,点染出时光的辽远。这浅浅的深深的苍苍的绿,安静地,为尘世的空隙渲染最妙的补白,为大自然书写最精彩的漏笔。在大自然花开花谢的繁茂里,苔,只以一抹苍翠,谱成一缕若有若无的,游丝般的乐曲,悄悄地,萦绕在时光的流里。”
这样的苔,原本只属于忆苏,却又因着她的文字,而将属于许多多情而善感的心灵罢。只因她懂得。因为她的懂得与分享,有幸读到她文字的我们,亦懂得了多情多感原来是极难得的幸事。
不知他人如何,我却实实地懂得了“冰心”二字。忆苏的文字便是晶莹流转、光华动人的玉壶,而其间最可珍贵的,原来便是她不染尘垢、高洁自然的一颗冰心。因为有了这颗冰心,她的文字无须粉饰,无须雕琢,便自然有了清水芙蓉的天然韵致,也自然有了沁入心脾的清馨。我不得不说,我实在感叹于忆苏文笔的清新,触觉的细腻,行文的流畅与自然。弥漫于文字间的,是心的美好倒影出的从容与灵性。读到这样的文字,温雅、柔和、淡淡的清馨与喜悦弥漫心间,仿佛种下心香一瓣。所以,读这样的文字,果真有了“读书香到心”的会心与静好。岁月、人生,尽是美的,尽是动人的味道。
若是你喜欢,这本记录了时光,烙印了生活的小书,便可伴你许久了。春日的醺然暖阳中,执卷在手,温茶在杯,时光便也在淡淡的花香中如醉如梦。夏日的苍翠藤萝下,你也可细品慢读,或许便有了“雪飞炎海变清凉”的惬意。若在秋日,那便更好了。一叶落,天下秋,此时,随着小书品读时光,青灯相伴,或是朗月相照,感受萧瑟与明媚中自在流淌、有情变幻的季节,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再有,冬日的冷寂中,这本小书倒正像“晚来天欲雪”时,友人殷殷询问“能引一杯无”的切望,盈盈着无力抗拒的温暖和情意了。
不由想起文如其人的老话。不知怎的,读忆苏的文字,我执着地相信了这一点,也不由得有些怀想了:
写下如斯文字的这位女子,会怎样在人间烟火的小院天地中执着地守护、酿造、晕染着属于她和他的静好岁月?
写下如斯文字的这位女子,会怎样温存地爱着她的孩子,轻抚着生活的点滴美好?
写下如斯文字的这位女子,会穿着怎样的裙裳,悠悠缓缓地徜徉在小城巍山的古街陌巷与素花浅草间?或许不经意间便沾染着旧院的苔痕,又撩惹了一抹斜阳为她留驻,再让落寞的花儿情愿为了她的寻觅而执着守候于黄昏或雨后的枝间叶上。
如此的浮想,只因她的文字,用最真的语言、最亲切的笔触,最温软的律动,诉说着、分享着、漫吟着她对这一切的依恋、懂得和珍爱。行笔至此,“读书香到心”这句她最喜欢的话语,再次会心地浮上心间。掩卷,未能沉思,却在一片心香中,闭目,游心,悦意而忘忧了。
编辑手记:
忆苏,本名苏佳琴,大理州巍山县人。在近年来的大理散文创作中具有女性独特的温婉气质,文字细腻、抒情真挚。铁栗用一个写作者的眼光品读忆苏散文,以其创作的空间、时间、情感为解读对象,将忆苏散文创作的特点归纳出来,并将这种特点的创作成因归结为忆苏对巍山的爱和真诚,还对其散文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做了点评。纳张元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审视其作品集《莲花时光》,得出的结论是忆苏懂得爱、懂得亲情、懂得时光、懂得平凡,更值得肯定的是她给这些赋予了智慧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