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泳清,李国良,邱思鑫,刘中华,张 鸿,林赵淼,李华伟,纪荣昌,罗文彬,汤 浩,阮妙鸿,邱永祥*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建 福州 350013;2.福建省农村工作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直立紧凑型叶菜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的选育
许泳清1,李国良1,邱思鑫1,刘中华1,张鸿1,林赵淼1,李华伟1,纪荣昌1,罗文彬1,汤浩1,阮妙鸿2,邱永祥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建福州350013;2.福建省农村工作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短蔓直立,分枝性好,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适合机械采收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直立;紧凑;叶菜型甘薯;福菜薯22;选育
叶菜型甘薯是指以甘薯茎蔓生长点以下约15 cm幼嫩茎叶作蔬菜用,这类甘薯品种具有质地鲜嫩、无苦涩味、适口性好等特点[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叶菜甘薯日益成为市场的“新宠”[2-4]。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600.3亿m2,一直以来对甘薯的利用只重视作为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用,而轻视其鲜嫩的茎叶可充当蔬菜的重要作用,我国许多地方有食用甘薯叶的传统习惯,主要是以普通品种的叶片和剔除表皮的茎作为蔬菜,而缺乏专用型品种。2000年以前,各地利用的品种主要是从大量的普通品种中筛选出主要性状适合做菜用的加以试种,其中最具代表性品种为我国台湾省选育的新品种台农71[5]和福建省农业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福薯7-6[6]。台农71初步具备叶菜型品种的特征特性,但在食味特别是纤维含量、香甜味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福薯7-6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和国家鉴定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此后国内许多单位开展相关的育种研究,陆续有一些叶菜专用型品种选育的报道,如泉薯830、广薯菜2号、莆薯53等[7],这些品种在产量、适应性、食味品质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其中福菜薯18号作为新选育的叶菜型甘薯品种,2008-2009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区试,产量与食味评分均为第一位。
但是随着近年来叶菜型甘薯的大面积推广,叶菜型甘薯产业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种植生产方面,叶菜型甘薯种植最大的问题是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高,特别是采收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不仅如此,用工量大还造成了采收不及时,加大了种植成本又降低了产品品质。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适时调整育种目标,对甘薯种质资源形态学特征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特别是适合机械采收的特性如茎杆直立性、分枝强弱、节间长度等性状资源的筛选,开展了杂交育种,选育出了直立紧凑型叶菜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
1.1选育目标和方法
针对叶菜型甘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市场上叶菜型甘薯的需求,笔者适时调整育种目标,主攻选育适合机收的叶菜型甘薯,而株型直立紧凑的叶菜甘薯品种适合于机械采收。具体的育种目标:直立紧凑型品种要求鲜嫩茎叶产量高于对照(福薯7-6)、株型直立或半直立、单株分枝数达15条以上、耐密植、食味品质优、抗一种及以上主要病害的甘薯品种,侧枝整齐度好,叶势上冲,叶片大小中等偏小,分枝夹角≤40°。
建立了直立紧凑型品种的育种目标,首先明确核心种质资源鉴定标准,即:直立紧凑型叶菜甘薯亲本短蔓,株型紧凑,分枝数多,叶片小而厚,可食茎叶品质好,无苦涩味,抗病性好的品种。根据资源鉴定标准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筛选出符合种质资源鉴定标准的资源作亲本,开展杂交育种。利用二倍体甘薯进行嫁接诱导开花,进行人工杂交获得杂交种子。从实生苗开始围绕育种目标进行筛选与鉴定,株系主要考查茎叶生长形态,低世代品系主要鉴定株形与育种目标的符合度、茎叶产量和食用品质,高世代品系主要鉴定适应性、抗逆性等。最后推荐品种参加国家或省区试及品种审(鉴)定。
1.2选育过程
福菜薯22(原系号y3)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11年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属于叶菜型品种。2012-2013年在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基地、闽侯青口现代农业科教基地进行产量、品质和适应性鉴定。2013年同时对该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表现为抗蔓割病。试验结果表明,福菜薯22产量、品质、适用性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达到叶菜用甘薯的品种标准,于2014年提交参加国家菜用甘薯区试。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区试,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生产试验,2016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正式命名为福菜薯22(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4)。
1.3鉴定项目
1.3.1生物学特征特性参照张允刚等[8]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李强等[9]甘薯DUS测试标准进行性状调查。
1.3.2食味品质鲜嫩茎叶的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参照国家区试采用适口性评定法,按照烫后颜色、香味、苦涩味、甜味、滑腻感等指标综合评定,以百分制计分。
1.3.3鲜嫩茎叶产量表现按照国家甘薯菜用型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1.3.4抗病性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薯瘟病的抗性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合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分别在济南、徐州、福州和广州进行。蔓割病的抗性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福州进行。
1.3.5丰产性及稳定性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早期鉴定
2012-2013年多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表1),福菜薯22的株型直立,分枝的夹角小,侧枝长势整齐紧凑,适宜密植,有利于机械收获。单株分枝数、茎粗细、食味品质和抗病性均优于对照品种福薯7-6,由此可以看出福菜薯22是一个商品性好,品质优,适合于机械采收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
2.2产量表现
福菜薯22于2012-2013年进行了多点鉴定试验(表2),结果表明,2012年8次采摘平均产量34 111.5 kg·hm-2,比对照福薯7-6增产3.3%。2013年,8次采摘平均产量为36 349.5 kg·hm-2,比对照增产4.8%。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新品种菜用组区域试验,全国10个试点2年区试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2015年分别在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和江苏徐州进行生产试验。收获茎尖产量平均为37 673.0 kg·hm-2,比对照增产11.36%。
表1 福菜薯22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结果
表2 福菜薯22茎尖产量表现
2.3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
对国家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表3),结果表明,福菜薯22茎尖产量的丰产性参数和产量效应值均高于对照,稳定性参数和变异度均小于对照。表明福菜薯22是一个产量较高,稳定性好的叶菜甘薯品种,适于10个区试点种植。
2.4品种特征特性
福菜薯22株型短蔓直立,分枝性好,单株分枝数15~18条,成叶浅复缺刻,叶片大小中等偏小,顶叶、成叶、叶主脉、叶侧脉、柄基色、脉基色、叶柄、茎均为绿色,茎尖无绒毛,蔓粗中等。结薯习性较好,单株结薯2~3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淡黄色,薯肉橙红色。
表3 福菜薯22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
注:CK为福薯7-6。E1~E10表示国家甘薯菜用型区试点济南、徐州、漯河等10个地区。
2.5品质性状
国家甘薯品种菜用组区域试验表明(表4),福菜薯22茎尖无茸毛,可食茎鲜嫩,口感好,烫后颜色翠绿,有香甜味,无苦涩味,有润滑感。食味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品种福薯7-6。
2.6抗病性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4),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感根腐病,高感黑斑病,高感薯瘟病Ⅰ型、Ⅱ型。病毒病、疮痂病和食叶害虫危害轻。
表4 福菜薯22品质性状及抗病性试验结果
3.1种植密度
茎叶菜用平畦种植行距25 cm×20 cm,每667 m2植1.3万株左右,垄畦留种用种植每667 m2为0.4万株。
3.2田间管理
平畦种植按一般育苗圃管理,整畦时施用1 500~2 500 kg有机肥做基肥,薯苗扦插成活后打顶“促进分枝”,春、夏季种植要注意及时采收,生育期120~130 d为宜。当外界气温低于25℃,建议利用大棚保温,延长生长期和提高产量。
3.3采摘
种后30 d左右可以直接采摘,采摘时嫩茎蔓长在15 cm以内,且每条分枝应留1~2个节。薯菜两用时应留主蔓,且酌情控制采摘量。福薯22株型直立紧凑,侧枝整齐度好,耐密植,适宜机械化采收。
叶菜型甘薯是我国甘薯育种最具特色的研究,近年来,通过国家鉴定的品种有10多个。但这些品种的相似度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当前叶菜型甘薯的推广潜力在于能否克服生产中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适合机收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突破叶菜型甘薯推广的瓶颈,为叶菜型甘薯大面积推广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直立紧凑型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的选育,正是符合了这育种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叶菜型甘薯的育种进程。
福菜薯22是产量高、食味品质好、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鲜嫩茎叶产量达37 673.0 kg·hm-2,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该品种的株型表现为直立紧凑型,节间短等性状,因此可作潜在的一种适于机械采收的叶菜甘薯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1]蔡南通,林衍铨,邱永祥,等.茎尖菜用型甘薯“福薯7-6”[M].福建农业科技,1999,(5):35.
[2]陆漱韵,刘庆昌,李维基,等.甘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17.
[3]张富仙,吴列洪,余文慧.叶菜型甘薯在衢州试种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1,(4):753-754.
[4]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20一23.
[5]吴东根.叶用甘薯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4):44-45.
[6]蔡南通,黄华康,邱永祥,等.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1):12-15.
[7]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8]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9]李强,马代夫,李洪民,等.甘薯DUS测试标准制定及新品种保护[J].杂粮作物,2005,25(1):24-26.
(责任编辑:柯文辉)
Breeding an Erect, Compact, Leaf-vegetableSweet Potato, Fucaishu No. 22
XU Yong-Qing1, LI Guo-Liang1, QIU Si-Xin1, LIU Zhong-hua1, ZHANG Hong1, LIN Zhao-miao1, LI Hua-wei1, JI Rong-Chang1, LUO Wen-bin1, TANG Hao1,RUAN Miao-hong2, QIU Yong-Xiang1*
(1.InstituteofCropSciences,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cientificObservingandExperimentalStationofTuberandRootCropsinSouthChina,MinistryofAgriculture,Fuzhou,Fujian350013,China;2.FujianRuralWorkResearchCentre,Fuzhou,Fujian350003,China)
A new 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 cultivar,Fucaishu No.22, was bred by crossing the female parent,Quanshu 830, with the male parents,Tainong 71, Fucaishu 18, Fushu 7-6, and Ziyeshu,by open-pollination.The new cultivar wa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Crop Variety Identification Committee in 2016.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rial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n the stem-tips of Fucaishu No. 22 was 37 846.8 kg·hm-2, which exceeded that of Fushu 7-6 by 12.97%, and that a taste evaluation score of 73.55, which was superior to CK, was received for the vegetable. Fucaishu No. 22 had the desirabl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compact plant type, short and upright stems, high yield, appealingeating quality, and high resistances to stem nematode and fusarium wilt. In addition, it could potentially be cultivated formechanical harvesting.
erect; compact; 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 Fucaishu No. 22; breeding
2016-03-12初稿;2016-05-14修改稿
许泳清(1980-),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薯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E-mail:qingqing0722@126.com)
邱永祥(1971-),男,研究员,主要从甘薯遗传育种研究(E-mail:qyxlm@sohu.com)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5R10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84(2016)07-704-04
许泳清,李国良,邱思鑫,等.直立紧凑型叶菜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7):704-707.
XU Y-Q,LI G-L,QIU S-X,et al.Breeding an Erect, Compact, Leaf-vegetableSweet Potato, Fucaishu No. 22[J].Fujian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2016,31(7):70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