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问
为职业人生“留白”
◎海问
引子
若论2015年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为何?河南女教师顾少强的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必是不遑多让的。这言简意赅的十字感言,在即刻成为“网红”的同时,也激动着更多人,为心之所向的环游世界,迈开勇敢的第一步。
在西方语境中,对于顾少强主动中断工作,以期让自己获得一段休整放松时间的职业抉择,被称为career break或gap year,即职业暂休、间隔年。诚然,在大部分国人眼里,这依旧是个颇具争议牲的举动。但若先将满眼湖光山色的浪浸想象抛却脑后,在梦想与现实的争论之外,来一番审慎的理牲思辨,收获的将远不止“好与歹”那么简单。
海问:西方的职场人会如何规刻自己的“职业暂休”或“间隔年”?
孙爱华: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除非是不得已的被动中断工作,大冢都期望能有连续的职业履历,但在国外特别是年轻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希望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一些人会在几年工作之后,主动中断职业,选择深度旅游、学习充电,或是在国内外参与公益行动等,待休整期结束之后,重回职场。事实上,他们的这段“暂休”经历,有时还会为其日后的求职增色不少,能让企业主感受到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及丰富的人生阅历。
海问:你怎么看“职业暂休”?
孙爱华:记得两年前上海办过一个莫奈画展,当时大冢争相去看。莫奈作画有一大特点,他会刻意地在每幅画中留白,而这份刻意的留白却是与整幅画融为一体的,所以不仔组看根本无法察觉。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职业人生也常常需要“留白”。如果每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太满,一整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冢中又继续用各种娱乐填补自己,感觉上自己在持续地努力、奋进、充满活力,但这已在慢慢透支我们的生命。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人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那么多,这和长期的身心忙碌不无关系。所以“职业暂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提醒我们职场人要工作有时、休息有时,让身心能常常得到休整,花时间去思考人生、感受自然与关爱他人。我们当今的社会不缺努力的人,但缺少可以努力让自己不用努力的人。而这样的人,住住他的工作表现是最棒的,就像越放松的舞者跳得越灵动,越释放的琴者会将歌曲演绎得越感人。
不过仅从形式上讲,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冢慎重评估后再做决定。虽然顾少强的故事既浪漫又美满,她离职后找到了爱人,两人定居成都共同创业。但若年轻人都一头脑热地跟风追情怀的话,最终可要后悔不迭呀。因为现在的我们置身于一个怏速变革期的中国,更新换代速度非常怏,一不留神,就已从互联网步入互联网+了。如果离开职场太久,很可能会因为疏于对行业的了解,而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海问:所以,“职业暂休”对于一个普通职场人来说,益处与风险会同时存在?
孙爱华:说理要以例子来支撑,这是我两个朋友的故事。她曾是一冢金融企业的人事总监。因为和上司关系不佳,在双方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我的朋友火速辞职了。而当时她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先休息两个月,然后再求职。但事与愿违,从离职后的第3个月到现在,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情及对未来的预期也一路探底。
我的另一位朋友曾是一家国企的人事经理,今年大约45岁。3年前,他灵感激动想去外企工作,为了实现梦想,他辞职在家苦学英语,这是为了学习充电而进行的“职业暂休”。但两年多的苦学令他终于明白当时的考虑过于理想化,先不说年龄偏大是否能靠勤奋掌握英语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任何企业用人的第一标杆是实战经验,而语言能力只是一项技能。当工作能力及经验达到甚至超越用人标杆时,是否熟练掌握英语更可忽略不计。当他终于想通转而再开始重新求职时却再也找不到工作,也就是说,他已有两年多的职业空白期了。
事实上,当我们非常羡慕西方年轻人在自己的间隔年中背起行囊,遍览山川美景时,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这样的休整计划早已在他们的职业规划之中,他们为此做好了各方预备,是在利弊得失评估之后做出的理性抉择。但对我的这两位朋友来说,“职业暂休”似乎是一个可为他们匆忙决定而背书的浪漫理由。而这样的休整,非但没有为他们保值与增值,恰恰是贬值了。他们唯有明显地降低薪资预期,或能找到适合的职位,但因为两人都不甘心,所以进退维谷。
孙爱华:上海零压力诺伊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75后”人事总监
海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或在怎样的处境中,才适合“职业暂休”呢?
孙爱华:我觉得在中国,西方式的“职业暂休”或是“间隔年”仍应是小众的选择。而这些小众应该是一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充分地规划与准备之后才开始行动。比如职业生涯的规划、经济方面的准备、休整期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愿意付上代价,比如再度求职时降低薪资预期等。当然,还有一种比较负面的情形:有一些人,当他一想到工作就非常恐惧,或是内心很厌恶,因着这种“情非得已”的情况,暂时地停下来,休息一下是必要的。
从我两个朋友的案例来说,不要单纯为了人际关系或是攀比心理,去轻易地暂休,更彻底点说,是轻易地裸辞。然后还自我暗示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真正的“职业暂休”,不是为了逃避什么,更多的时候,那些小众是为了去开创些什么。
海问:有没有无需中断职业,又可以暂休的好方法?
孙爱华:“职业暂休”是很好的理念,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更中国特色的运用。如果只是单纯想让身心放松一下,事实上一个星期足够了,所以大家完全可利用好现有的年假与国定长假。再者,如果你已拿到新公司的录用意向书,并处在原单位的30天工作交接期时,这同样也是一段甜蜜的暂休时光。你此刻的主要任务是与下一任做好工作交接,从精神层面来讲会轻松许多。这时你可以将之前未休的年假或调休休完,或者在工闲时间,展望一番未来的新蓝图。这种有前景的暂休,才是更多人的公约数。
以上谈到的暂休方法,大致可归为外部暂休,还有一种内部暂休,我也称之为迷你暂休。我的建议是,不要让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太满,上班、下班,回家后继续家务、电视、手机,最后睡觉。试着在一天中为自己安排一小段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让自己完全安静下来。一开始肯定会不适应,手机不在身边就不平安,没有在做事情,就没有安全感。但如果能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便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安静下来,在安静中便能思考更有深度的问题:今天的工作中有没有可改进的部分以提高绩效?这份工作适合我吗?我现在所做的,与我的目标是否一致……这种简单易操作的心灵健身法,既可以帮助我们排解掉许多负面的情绪,事实上透过安静地思考,倾听心底的声音,还可以实时修正我们人生前行的方向,不至于到真正身陷职业迷茫时,才来思考今生的方向。所以我想,“职业暂休”可以是一个很宏大的决定,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但也可以很细微,化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良好习惯。
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年。这一年,我也在自己的人生中干了一场“大革命”。正当莘莘学子逐梦公务员,几千万大军竞走独木桥的时候,我选择了最令人费解的“逆行”——辞职。几百号人的大楼里,我只是无名小卒,但突然间变得人尽皆知起来,平日里熟识、不熟识的同事都跑来问我:为什么?是啊,为什么?是因为我太想与驴友携手畅游印度与尼泊尔,是因为我决定开始自己的“间隔年”走完中国的最后几省,更是因为我要挣脱开那一眼望穿的朝九晚五、毫无期待的人生。我只在辞职信里言简意赅地说我要走。人事部门无法接受,再三交涉,终于帮我改成了方向明晰的版本:陪丈夫出国读书。我一心要走,无心争辩,毫无疑义地签了字。
“间隔年”在我们这群热衷“在路上”的年轻人中并不陌生。刚辞职那会儿,我异常兴奋,一开始就订好了半年的旅程。不过渐渐地,当曾经捆锁自己的压抑生活遁影无踪,梦寐的行走人生成为真实的24小时,我却不能自欺,心中期许的丰满仍未百分之百寻获。直至因缘际会加入“绿色江河”时,我的心世界才真正开阔起来。
“绿色江河”是一个旨在推动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组织。原本仅计划体验半个月的我,不想一干就是2年,从一名志愿者成为正式的工作人员。在班德湖边有一种八小时就能飞越喜马拉雅的顽强鸟类,名叫斑头雁,每年春天,它们从尼泊尔和印度飞到长江源繁衍,秋天再带着小雁飞回印度。而我和一群志愿者就负责驻扎在它们繁衍的湖边,阻止盗猎和捡蛋。
讲述人:周春,女,80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6年起在市政府某职能部门做行政工作。5年后选择辞职,展开“间隔年”的旅行征程。期间,加入公益组织“绿色江河”,之后的2年中专职于长江源班德湖的斑头雁守护行动。2013年随夫前往美国,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计划学成归国后,创立一家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企业。
所驻扎的青海地域是真正的无人区。绮丽绝妙的风景自不待说,抹杀了我多少菲林。我曾是一个旅游狂热者,就5天年假还能一年跑8个省。事实上,在结束台湾之行后,踏遍“雄鸡”版图的梦想业已实现。但多少追逐的风景片刻即成为回忆的过客,平等地说,我也不过是他们的路人而已。而唯有这里,班德湖与斑头雁,它们需要我,我也需要它们。原来会有一处的风景是可以教我停留、使我委身,并赋予我从未有过的使命感的,心中的快乐是何等的丰沛啊。等到我两年的守护行动结束,斑头雁的种群数量已翻了一番,从一千只达到二千余只。
2015年6月起,我开始在哈佛就读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因为有7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同学中皆是各行各业的资深人士。当年少的梦想与抱负一一实现时,下一步的人生该往哪里走?美国人在身陷迷茫时,也会来一段“职业暂休”重回学校,期待重拾初心。
而我读哈佛的目的,之前就想得很清楚,学成归国后创立一家可以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企业。我从小生长在上海的浦东乡村,但随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所熟悉的乡村点滴已越来越模糊。所以,与其当个血脉贲张的愤青,还不如像“绿色江河”那群可爱的伙伴们,做个有力量的行动派。我有一个梦想,当我的孩子长大时,他会以成为一名农民而无比自豪。
掐指一算,从毕业至今正好整10年。回首过往,最令我欣慰的,不是所谓的辞职,不是走遍中国,而是在兜兜转转的人生中,找到了我可以继续前行的方向。
上海零压力诺伊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人事总监孙爱华的理性分析与周春的感性诉说,对于“职业暂休”这个开放式话题来说,恰是一个完美的平衡。事实上在多元社会的当下,会迸发出许多诸如“职业暂休”这样的理念。对此,我们无需做“好与歹”的二分激辩,而要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充分探讨。所以对于职场人来说,不必总在汲汲营营地为他人的观点买单,但也不应一味避世地孤芳自赏。在开放中审慎地思辨,进而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估,是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