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

2016-10-25 03:56孟才竣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体系结构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孟才竣,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华女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研究方向:儿童保护、家庭教育。

摘 要: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行为发生时没有科学参照标准,没有有效的体系架构去运行支撑,教育主体混乱、教育衔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模式多元创新、教育观念更新、儿童教育类法律完善等教育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整合有所缺乏。本文常识探索新的儿童教育结构体系,用一种三位一体新视角即“对儿童教育”、“为儿童教育”和“由儿童教育”,来理解儿童教育结构,并从社会社会工作角度思考儿童家庭教育新方法。

关键词:儿童教育;三位一体;“儿童教育”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G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92-02

一、儿童教育概要

(一)儿童教育定义

中国政府于1992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界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i]。因此儿童的概念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等18岁下各阶段的未成年人。我们一般可认为,儿童教育即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二)儿童教育重点

1.锻练体能

信息时代急速膨胀的当下,大多数中国父母从很早就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开发,如算数识字等。然而这些父母都忽略了尤为重要的一点——孩子的身体健康。试想,若为“神童”却体弱多病,那他可以“神”多久?而想要孩子身体好,必须从小进行锻炼。儿童期正是训练良好体能的关键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早期的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2.塑造性格

家长朋友都应重视孩子优秀品质的塑造,可以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当下情境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儿童会模仿父母,不仅是动作言语,也包含情绪情感,久而久之在父母正向的言传身教之下,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优秀的性格品质,为儿童三观形成和社会化奠定基础。

3.开发智能

目前很多中国家长走进了一个智力开发误区,认为让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则不然,雅斯贝尔斯在其《什么是教育》一书中以哲学视角阐释教育“原初”的“陶冶”作用,注重儿童精神世界的启迪和升华,从历史中获得和启发智力;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亦用著作《爱弥儿》论述了其影响深远的“自然教育”原则,获得“大自然赋予的智慧”。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开发是让孩子在环境中通过体验而产生思考,面对对困难而探索解决途径,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智力能力。

(三)当下儿童教育面临的挑战

过分溺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会使温柔变成一副枷锁,使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心灵暴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们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下一代的儿童又将不会树立起健康的人格。

奖励失当。据了解,这可能是中国父母们惯用的刺激方式:考试成绩全部优秀(85分)以上,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凡此种种,虽然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禁锢体验。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父母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许多中国父母不允许孩子在课余时间外出游玩,与伙伴玩耍等等剥夺孩子对外部环境和朋辈群体互动的机会。

当下导向。从“大学生热”到“国考热、公考热”再到“考研热”,始终就当下最热而决定儿童发展方向。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忽略儿童自身个性。

以上五方面大致可克、归类为家长对儿童早期的教育问题,那么接下来这几点即是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

精神疏于关注。随着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带来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逐渐疏远陌生。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心灵、精神和未来。

成就型压力过大。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种种,还是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儿童往往从小就背负“厚望”殊不知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抵御这样的压力。更有甚者,父母为了保证孩子发奋学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限制其正常社会技能发展,最终影响儿童成长。

性教育缺位。中国的性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方案。老师上课跳过部分内容,或者让孩子们“自学”,在当下媒体环境待净化的时节,正统的性教育的缺失往往带来儿童对性的曲解。

显然,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行为发生时没有科学参照标准,没有有效的体系架构去运行支撑,教育主体混乱、教育衔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模式多元创新、教育观念更新、儿童教育类法律完善等教育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整合有所缺乏。

二、儿童教育体系结构新释义

本文常识探索新的儿童教育结构体系,用一种“三位一体”新视角即“对儿童教育”、“为儿童教育”和“由儿童教育”,来理解儿童教育结构,并从社会社会工作角度思考儿童家庭教育新方法。

(一)对儿童教育

首先,对儿童教育即是对法定的处于符合儿童概念年龄阶段的个体进行德育、智育和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是始终贯穿儿童教育的主线。

然后,对儿童教育依照儿童类型与年龄阶段划分,即探究“对哪些儿童进行教育”,具体如下图(图1)

从上图我们可看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生理、心理及社会多种情况的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可能会出现相应类型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割裂二者,不能只顾类型而不看儿童所处年龄段,也不能过分注重年龄段形成“皮亚杰”刻板定势,应将其二者结合来看。

最后,在“对儿童教育”这一纬度应尤其注意两点,第一:把握身心发展规律;第二:关注与回应需求。

(二)为儿童教育

这一纬度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外围主要教育系统以及这些系统承担那些主要教育职能,提供哪些教育资源。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同样是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我们不妨回想個人成长经历,我们首先生成与家庭之中,通过学校逐渐与社会产生更广泛的交集最终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布朗芬布伦纳也指出,生态系统轮认为人的发展环境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包含。

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去构建“为儿童教育”内涵体系。我国儿童家庭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一书充分表述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堪比“基石”;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桥梁纽带,发挥着“雕、塑”的作用;社会作为宏观调控,影响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家庭、学校的教育行为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三者相互关联,作用紧密,共同支撑儿童教育大任。

(三)由儿童教育

“由儿童教育”分为三方面内涵,一层是儿童的自我教育;再一层是儿童朋辈群体的相互教育或“圈群”教育;第三层是在除儿童以外的儿童教育主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由儿童无意的扮演了实际主体,展现出、反映出、衍生出一定的教育现象,以此促进这些相对来讲形式上的有意教育主体作出教育调整,并以此更好的为儿童提供教育。

这里提出两个概念:有意教育主体(形式主体)和无意教育主体(实际主体);在“由儿童教育”这一板块中,将实际主体设定为儿童自己,儿童通过早期接触自然,接触人,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激发自身认知能力、智力等素质,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等等进行自我教育;稍大一些,儿童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圈群,接受不同刺激,这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作用非常巨大。如果前两种教育发生在儿童个体和儿童与伙伴间,那么“有意教育主体(形式主体)和无意教育主体(实际主体)”是发生于有意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元素之上,比如家庭、家长、学校、培训机构、社会等等,但是这些有意教育主体产出的教育方案,是由儿童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情况来决定,从这一点来讲,儿童出现的现实状况在前,有意教育在后,因此有意教育主体可看成是“由儿童教育”板块的形式主体。那么,就不难理解儿童作为“无意教育主体”即实际主体的概念了。

三、基于新内涵的儿童社会工作(教育方向)启示

(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我国家长学校的数量已经超过43万所,其中城市学校(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的比例在70%以上,农村在50%以上[1]。这在数量和覆盖面上对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推广无疑有巨大优势;同时,许多家长学校由当地教育部门、团委或妇联等组织牵头举办,并利用中小学学校的教室、教师、教案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亲子教育和亲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部分地区针对特殊对象的教育,如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设立了专项资金,这也为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并以提供服务为特征。[2]社会工作服务以其科学的方法及驻扎社区的方便性为推行亲子教育和亲职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 Perspective)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及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可以为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同时,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其他宣传平台,可以面向社区家庭提供理念及方法上的专门指导。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下的社区教育,以社区成员的自觉性为主,从社区成员的优势出发,以社区优势教育资源为基础,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在优势生态学习环境中由社区成员自主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3]

近年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取得了相当积极的社会效果。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日益重视,许多发达城市、地区纷纷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采取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多方参与,发挥社会工作在现代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在社区内进行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实践的巨大合力。

(三)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展望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儿童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的根本事业。对儿童的教育,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国家的重任。随着我国社区的发展,儿童教育的开展也呈现社区化的特点。今后,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机制,依托专业社工机构,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的发展优势,并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服务、小组服务和社区服务普及现代儿童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进一步探索亲职教育、亲子教育与社会工作的结合点,将对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第一部分,第一条.

[2]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1):9.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连民,张跃豪.基于优势视角的社区教育发展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7):240.

[5]吴小燕.论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的发展[J].法制博览,2015(7):283.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体系结构三位一体
基于粒计算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超网络模型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自组织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