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10-25 09:04冯硕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后期制作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硕(1988.3-),女,河南漯河人,碩士,平顶山学院,助讲,研究方向:影视后期。

摘 要: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为适应地方经济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影视后期教学改革研究。《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课程是以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影视后期课程。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创作实践中。

关键词:影视特效;后期制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87-01

一、教学改革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地方高校更应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为适应地方经济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影视后期教学改革研究。

《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课程是以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操作,更要将其应用于创作实践中。依据大纲和培养目标,通过实践,学生需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或独立进行影视创作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影视与多媒体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章节内容,进行学与练相结合的形式,掌握了软件的使用,但对于在未来工作岗位如何灵活运用软件进行制作还不够成熟。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更应加注重实践中的软件运用环节,以提高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

二、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改革。依照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知识点巩固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即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做了一些取舍。舍弃那些案例效果并非技术与艺术兼具且应用性很强的案例,将一些学生在实际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实现的效果作为讲解的案例。例如在学生的一部微电影创作中,要实现在一个画面中出现两个主人公(同一个主人公)的效果,实现这个效果的关键点是固定机位拍摄多个素材,后期制作时运用遮罩实现合成效果。教学中,就可将此案例作为遮罩章节的案例。

此外,课程的部分案例素材由学生结合知识点课下拍摄,将学生拍摄的素材作为课程中讲解的案例,这样案例的实用性有所加强。教学中,还将本人在制作实践中的一些内容作为部分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在实际制作中不断提高软件应用及制作水平。

(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上,以往以先讲后练为主,学习动机的发起过于被动,也无法将创作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在实际的创作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过程。带着问题去学习,更能强化学习效果。课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探索和创新,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或是带着创作中的实际问题进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这样,能够发现不同学生学习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个别指导。

运用任务驱动法。从整个课程方面来说,课程考评以本门课程的课程创作为任务贯穿学期始终。《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区别于《非线性编辑》则以影视特效包装制作为侧重点,期末作品以影视片头包装制作为创作任务。此外,还应结合比赛及项目进行任务布置。从知识点方面,以任务为驱动,先剖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及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理清思路,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知识点的掌握过程。创作任务与学习内容、学业水平评价紧密挂钩,实施全程指导与监控。

(三)学习评价改革。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影视特效及后期制作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实践,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课程的知识完成影视特效及后期制作,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门课程是以操作应用为主的课程,学习评价方面,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及以往的教学经验,为了能够客观、全面的综合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采用“平时考查+期末作品创作”的考核方式:期末综合成绩(100分)=平时作业×40%(40分)+影视片头包装制作×60%(60分)

三、教学改革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创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养成了遇到问题先思考解决方法,自主探索的思维惯性,针对不同问题自己先思考,教师引导之后,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这也为踏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制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字影视特效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影视特效制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影视创作的专业能力,课程教学中进行多次任务驱动,让学生自行创意,运用知识点进行影视特效拍摄制作,学习整门课程之后,学生能够进行影视节目的创作与包装,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影视与多媒体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坚持“以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学教做”相结合,“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在实际的制作项目中不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专业内容的学习中,以思路的引导、启发为主,剖析案例制作原理、要点,由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制作,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的课程改革相时而动。从教学内容上,提高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从教学方法上,运用问题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从学习评价上,更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及影视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的课程改革将不断深化。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伍菲.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艺海,2015(3).

[2]范芳辰.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2).

猜你喜欢
后期制作教学改革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