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堂,王延鹏,刘前进,王纪娟,张 琴,王玉国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131)
平菇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我国栽培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随着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传统培养料棉籽壳价格一路上涨,2014年价格达到2.5元/kg,种植成本不断提高,效益下降,急需开发新的原料配方。杏鲍菇栽培后的废料含有丰富的平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将杏鲍菇废料循环利用栽培平菇,可以达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栽培成本以及增加效益的效果。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于2014年起,进行了杏鲍菇废料不同添加量栽培平菇试验,以期筛选出低投入、高产出的新配方,为杏鲍菇废料栽培平菇提供参考。
供试平菇菌株:品种为新831(引自中国农科院),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为麦粒培养基。
供试栽培原料:杏鲍菇废料(来自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过1潮菇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废料)、玉米芯、棉籽壳、麦麸、棉籽饼粉、玉米粉、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粉、石灰粉。供试原料干燥、无霉变。玉米芯粉碎至黄豆大小,杏鲍菇废料粉碎过筛。
按照杏鲍菇废料不同比例设计培养配方(配方见表1),各配方含水量均为65%,CK处理为对照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配方处理1 000袋,重复3次。
表1 不同比例杏鲍菇废料培养配方
在同一个大棚内发菌及出菇,大棚内层覆盖防虫网,减少病虫害发生。将杏鲍菇废料脱掉袋膜,选取无污染、无霉变的袋料刮掉菇脚,粉碎晒干;然后将培养料按设定比例混拌后,喷湿并堆闷发酵2 d,搅匀后装入23 cm×45 cm×3 mm的聚乙烯塑料筒袋灭菌,常温100 ℃,维持12 h,料袋降至常温后,常规无菌两头接种套环。
全程调查各配方处理菌丝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各配方处理的产量情况,计算不同配方处理的生物学效率,计算公式如下。在发菇和出菇环节,记录各配方菌丝长势、长速、杂菌污染率,菌盖直径、厚度,菌柄直径、长度,各潮产量等内容。菌丝长速采用菌袋袋壁划线测定法,在菌丝过肩后,各配方随机选取10袋,测量菌袋菌丝7 d长速平均值。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配方处理的平菇菌丝生长情况不同。其中,配方4、5菌丝生长速度、满袋天数、菌丝的长势以及杂菌污染率均优于配方1、2、3。配方4、5各项指标与CK处理基本一致。这说明配方中添加30%~40%杏鲍菇废料能够保证平菇菌丝正常生长。
由表3可以看出,配方4、5、CK的第1潮菇的采收时间为7 d或小于7 d,配方1、2、3都大于7 d,各配方第1潮至第3潮平菇平均总产量的大小依次为CK=配方5>配方4>配方3>配方2>配方1。配方4、5、CK的平均总产量均在80 kg以上,高于配方1、2、3。这表明杏鲍菇废料添加量为30%~40%时的首次采菇时间和平均总产量与CK处理基本一致,均能达到较好的产量水平,适宜栽培平菇。
表2 不同配方处理的菌丝生长情况
表3 不同配方处理的产量情况
由表4可见,配方4、5、CK的生物学效率均在170%以上,明显高于配方1、2、3。配方4、5、CK的子实体菌盖直径均大于配方1、2、3,并且配方4、5、CK的菌盖厚度均在18 mm以上,厚于配方1、2、3。各配方处理的菌柄直径无明显差异,但配方4、5、CK的菌柄长度均为26 mm,长势粗壮,而配方1、2、3的菌柄较长,长势较弱。这表明配方4、5、CK的生物学效率较高且相差不大,子实体菌柄粗壮、菌盖较厚,综合性状优良,商品性突出。
试验结果表明:在平菇培养料中添加30%~40%的杏鲍菇废料可以达到良好的栽培效果,平菇菌丝体的长势、杂菌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综合性状、产量等各项指标与对照处理基本一致。
表4 不同配方处理的生物学效率与子实体情况
杏鲍菇废料可以循环利用栽培平菇,替代价格较高的培养原料,降低平菇栽培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1]。因此,杏鲍菇废料在食用菌栽培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杏鲍菇废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平菇培养料中添加量为30%~40%时适宜栽培平菇,而其是否适宜草菇、金针菇等其他食用菌品种的栽培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