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的网络偏向与祛除策略*

2016-10-25 08:47常燕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网络空间

■ 常燕民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虚无主义的网络偏向与祛除策略*

■常燕民

本文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出发,认为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中的虚无主义思潮较为严重,并体现出由精英到大众、由传承到裂变、由严肃到娱乐等新的特征。其表现主要有否定史实、解构经典的历史虚无;崇尚物质、迷恋娱乐的价值虚无;迷信普世、盲目西化的民族虚无与情感冷漠、缺乏敬畏的道德虚无。祛除虚无主义,主要有强化主流舆论、优化博弈策略、提升公民素养、加强司法规制等策略。

虚无主义;网络偏向;舆论引导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度公开发表。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①习总书记所提到的“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本质上即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哲学,其本质是“最高价值的自我贬黜:没有目标,没有对目的的回答”②。在中国,这一思潮因尼采名言“上帝死了”而广为人知。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激荡,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在传播便捷且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大行其道,并对现实空间与各类人群有着极强的辐射与影响。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③为了使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重塑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必须对网络舆论中的虚无主义思潮予以科学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祛除策略。

一、互联网为虚无主义带来新的偏向

著名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认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有偏向(bias):“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④网络媒介同其他媒介一样,也有自己的偏向,如空间偏向(无远弗届)、大众偏向(人人参与)等。

著名哲学家、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⑤互联网即是如此。它在延伸、颠覆人类既有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生发、创造着崭新的活动。这些创造与颠覆,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重塑着既有的社会规范与价值理念。

虚无主义产生于传统媒介时代。网络空间为其提供了新的展现场域,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这一悠久的社会思潮,为其带来了新的偏向与尺度。

1.参与主体:由精英偏向大众

现代虚无主义思潮产生并早先流传于受外界压力急迫追求现代化的几个国家,当时主要传播于文化程度高且拥有较大话语权的精英阶层,具有典型的精英色彩。18世纪末期,最先出现于德国。此后,逐渐传入俄国。经过德国、俄国的长期激荡与酝酿,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在德国,提出、信奉或批评虚无主义的,主要是哲学家,如雅各比、费希特、叔本华、尼采等。在俄国,则主要是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文学家。在中国,对虚无主义率先介绍或者讨论的,有梁启超、周作人、郑振铎等人。

之后,虚无主义思潮传播至更多国家与地区,但并没有出现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或作品。受制于传统媒介时代普通大众有限的传播能力与高昂的交往成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可能过于频繁,更无法集中广播、远程对话。故而,虚无主义亦没有在民间广泛流传。

互联网出现以后,普通人获得前所未有的“技术赋权”,资讯来源大大扩展,传播能力空前强大。原本主要流传于精英群体的虚无主义思潮,开始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普通网民中蔓延,如“爱情就是: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我才陪你到天荒地老”等各类段子。

2.传播方式:由传承偏向裂变

如前文所述,传播与传播媒介都有偏向性。现代虚无主义产生初期,其传播主要靠书信、教育、图书等。除了具有较高的门槛,这些传播方式都偏向于时间,亦即更有利于纵向的传承,而不便于横向的扩散。此后,大众媒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逐步出现并日渐普及,客观上为各类信息的横向扩散提供了可能。但大众媒体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各个国家一般都会受到严格的管控。虚无主义并非主流舆论,无法得到政府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自然很难在大众媒体上公开传播,依然主要依赖有限传播渠道的纵向传承。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介出现并普及以后,人的器官得以无限延伸,之前的一切不可能迅速成为常态。同学、朋友、家人、同事等,皆被以数字化的形态整合进手机这样一个神奇的魔盒,既能单一沟通,又可群发群聊。传统媒介时代无法直接沟通的群体,如间接的关系(同学的同学的同学,可间接至无限次)、碰巧的连接(漂流瓶、摇一摇)、相关的区域(附近的人、定向搜寻)、共同的行为(一起跑步、相约打球)、相近的志趣(豆瓣影评、社区论坛)等,皆可建立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并非彼此分割、不相往来。以自身为节点,各类关系轻易跨界、快速裂变、整合重组、不断膨胀。

基于互联网而跨界裂变的“社交圈”,影响了每一个参与者,也深刻改变着原有的人际网络与社会生态。置身于这一传播语境,虚无主义思潮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条件,也确实在网络空间中快速弥散。

3.精神气质:由严肃偏向娱乐

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与社会思潮,其产生与早期发展,一直是极其严肃的。其精神虽然是解构神圣与罢黜权威,但出发点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从这一角度来看,虚无主义并非自由放任或者无所禁忌,而是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从一开始便遭遇激烈批评,而且从未为主流所认可,但人们所批评的只是虚无主义的社会效果与思考路径,并非主张者的个人动机与主观追求。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中的虚无主义思潮,则出现了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不少网友打着虚无主义的幌子,轻松调侃、戏谑欢闹、娱乐一切。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随着综合国力日渐强盛,普通百姓过上了更为富足的生活。对于民族命运与个人生存,人们不再需要深刻忧虑,享乐等观念逐步流行。二是互联网精神中原本就存在着戏谑、出位、调笑等基因。任何严肃的思想或行为,一旦登陆网络空间,都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被娱乐化。虚无主义亦不例外。三是普通百姓文化素养有待提升。不少网民并不具备与传播能力相应的文化素养,无法对各类思潮予以深刻理解和把握。随着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快速蔓延,他们只能人云亦云、嬉笑玩乐。

二、新尺度下网络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

被赋予新的偏向与尺度的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广为散布,成为近年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虚无:否定史实,解构经典

历史虚无,即无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与中华民族的独特轨迹,放弃积淀与传承,一味强调“活在当下”。在网络空间中,肆意否定甚至恶搞史实,随意解构甚至戏谑经典,是其典型表现。

2013年5月22日,新浪微博“作业本”发文:“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埋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2015年4月16日,新浪微博“加多宝活动”发文:“多谢@作业本,恭喜你与烧烤齐名。作为凉茶,我们力挺你成为烧烤摊CEO,开店十万罐,说到做到。”这一对本该敬重的英雄人物的恶搞,是历史虚无的典型体现。对此,《人民日报》专门发文评论:“今天的人们对战争的残酷缺少切身感,也难以体会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勇气。如果罔顾史实,用自己的目光剪裁历史,用养尊处优的臆想认识战争,得到的自然是扭曲的结论。……仰望英雄,并不苛求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哪怕只是对英雄精神的片刻凝望,也足以净化心灵,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⑥

2004年,网络作家林长治推出《Q版语文》,对31篇经典语文课文进行了无厘头式的改写,极尽颠覆与嘲弄。如把《三只小猪》改写为:“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感动无数读者的朱自清的《背影》,则被改写为:“老爸坚持说:‘现在火车站乱啊!都是老拐子,像你这样细皮嫩肉的拐卖给河南的寡妇可值钱了,我不放心啊!’”“老爸……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双腿左一蹬,右一撑,就像一只大蛤蟆,就是上不去。”图书出版以后虽然很快被禁,但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至今仍广泛散布于网络空间。这一事件遭到许多家长、教师的不满,也引起了不少知识分子的反思。有学者指出:“我们既可以站在保守的立场说它是文化虚无主义,也可以站在激进的立场说它是滑头混世。”“颠覆、嬉戏有一定合理性和解放作用,但如果失去一个度,全盘颠覆和消解,全盘砸碎而后快,最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整合与重建。”⑦

2.价值虚无:崇尚物质,迷恋娱乐

价值虚无,即否定甚至嘲弄一切高尚的价值追求与人格理想,以低俗为乐、以平庸为荣。在网络空间中,物质崇拜与娱乐至死,是其典型表现。

物质崇拜历史悠久。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通过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三个层次论述了资本的宗教性质。美国经济学家维布伦则在1899年提出“夸示性消费”的概念,描述了当时“有闲阶级”的消费状况:“要提高消费者的美誉,就必须进行非必需品的消费。要追求名望,就必须浪费。除非与衣食无着的赤贫者相比,否则,徒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带不来声誉的。”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本属于“有闲阶级”特权的“夸示性消费”,逐渐扩散至全体社会成员,并因网络传播的可见性与裂变性而愈演愈烈。晒车、晒包、晒酒店、晒美食、晒珠宝、晒名表,网络空间炫耀成风,人心浮躁,对不少群体尤其是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影响极大。

与物质崇拜对应的是娱乐迷恋。不少人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与虔诚的思想创造,一味沉浸于刺激、滑稽、出位的感官体验,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网络空间中色情图片、暴力游戏、“交友”神器无处不在,人的动物性被无限放大。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谈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⑨迷恋娱乐,值得警醒。

3.民族虚无:迷信普世,盲目西化

民族虚无,即打着普世主义、人类大同的旗号,抗拒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独特品质,一切以西方为标杆,以世界公民自居,以鞭挞体制为荣。在网络空间中,迷信普世,盲目西化,是其典型表现。

当前,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由于现代化进程较早,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较为发达,处在全球化的中心位置。以英语为载体、以商品为利器、以影视为先锋,西方文明快速向全球扩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消费等各个方面亦受到巨大影响。不少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独特印迹的深切感受,轻易陷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普世主义陷阱。吃披萨、喝可乐、用苹果、看好莱坞,他们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本质。

网络空间由于突破了区域障碍、以英语为主导且年轻人极为活跃,加之一批所谓的公知或大V的推波助澜,民族虚无现象极其严重。不少人轻率地为一些社会问题贴上“中国式”标签,如“中国式排队”“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旅游”乃至“中国式骗局”,对西方社会同样的现象则视而不见,甚至做出完全相反的正面解读,如中国游客在景区攀爬照相是素质低下,西方游客则是天真浪漫。不少网友无视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现实,把一切社会问题都归咎于政治体制,不做建设,盲目批判。一些网络大V借此聚敛众多粉丝,殊不知大V本身往往别有用心,他们造谣传谣,名利双收,单纯无知的粉丝们只是牟利道具。网络名人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等纷纷被抓,即是明证。

著名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指出:“任何文化具备了普世性就会失去独特性并走向消亡。”⑩网络空间中弥漫的民族虚无现象,值得忧虑。

4.道德虚无:情感冷漠,缺乏敬畏

道德虚无即无视道德规范与社会伦理,一切从自我出发,缺乏责任,道德冷漠,毫无禁忌,没有底线。

道德虚无自古即有,然而在网络空间中,由于传播的匿名性与符号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实交往中面对面沟通的温情与顾虑,使得道德虚无现象更加严重,情感冷漠、语言暴力、网络人肉、诽谤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2014年11月30日,四川19岁少年曾某因个人情感原因,采取服用安眠药、烧炭等方式自杀。在自杀过程中,他不断通过微博直播个人状态,并与网友互动。不少网友看到信息后,劝其珍惜生命,不要冲动。曾某自杀的决心一度动摇,发出“我还不想死”“我睡觉去了”等信息。然而,另外一些网友却发出了嘲讽、怂恿甚至咒骂的声音,如“你必须死”“赶紧死”“你不死了我浪费那么多流量看你发神经我多亏”等,最终导致曾某放弃生命。心理学家分析认为,曾某“直播自杀”,说明他对世界还有留恋,内心深处渴望被救助,并非自我封闭式的决死状态。由此看来,网友的冷漠与起哄,对曾某之死负有一定责任。事件发生以后,不少网友对此极为愤慨,纷纷发言谴责:“那些评论真的让人战栗,怎么也不会想到人性已经扭曲到这样的地步。”“这些人不只是冷漠,而是心理扭曲,或还涉嫌故意杀人罪。这不亚于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但曾某的生命已然逝去。

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虚无,不仅影响到参与网络传播的各类网民,对现实中的社会行为与人际交往也构成一定威胁。因为习惯了网络空间中的冷漠与自私,不少网友不再适应现实中正常的社会规范与公序良俗。2014年,汕头一对老夫妻张罗全家周末聚餐,但子女、孙辈各自玩着手机,无人帮忙、无人聊天,吃饭时也各自抱着手机低头不语,老人一怒掀翻桌子。

三、祛除网络虚无主义的基本策略

网络空间中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影响政治稳定、破坏社会和谐,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居民个人因民族自豪与个人信念而产生的幸福感。对其科学治理、有效祛除,已迫在眉睫。

1.强化主流舆论

主流舆论即一定时期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信奉并遵循的主导观念,其形成既靠百姓自发推动,亦需政府引导强化。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网络空间中祛除虚无主义,迫切需要主流舆论的张扬与强化。

在网络空间中强化主流舆论,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要真正明确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类作品、资讯、言论背后所散发的核心观念与精神气质,而非对观念的生搬硬套或刻板说教。观念积极上进、形式喜闻乐见,才会更有影响力。二是要加大主流舆论的网络供给。政府机构、传媒行业、文化组织、各类社团等,有义务有责任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正面积极的信息多了,虚无主义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北京师范大学“布衣院士”李小文照片“走红”,引发众多网友反思价值观;常德好丈夫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28年,让人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在网络上催生了爱国激情与民族自豪感的持续浪潮……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虚无主义必然式微。

2.优化博弈策略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类舆论博弈的主战场。不同舆论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社会立场与利益诉求。任何一种舆论,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很难被所有群体轻易接受。祛除虚无主义思潮,除了强化主流舆论,还必须讲求博弈策略。

一要知己知彼,了解虚无主义思潮背后的社会根源。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时有出现。一些网民正是遭遇了现实问题,才转而信奉虚无主义。对此予以深刻洞察,至关重要。二要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根源采取不同策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博弈策略,解决问题,治病救人。三要讲究技巧,遵循传播规律,优化主流舆论扩散策略。主流舆论的扩散不能生搬硬套传统路径,更不能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必须放低身段,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与受众心理。

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些案例,值得肯定与借鉴。如网络视频“领导是怎么炼成的”。该视频用轻快的语言形象又辩证地比较了中美英三国的政治制度,并首次用卡通的方式展现了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与传统政治宣传截然不同。再如“十三五神曲”。“十三五”规划出台以后,相关部门制定了声情并茂的网络歌谣,在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深受好评。

3.提升公民素养

素养即素质与教养,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的价值观念、欣赏品位、学识能力、道德伦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指大专以上)的为8930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文盲率尚有4.08%。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且极其不均衡,城乡、地区差别严重。面对当前技术变革与文化交融的双重挑战,素养缺陷尤其凸显。

针对网络空间中的虚无主义思潮,当前亟需提升的公民素养主要有科学素养、法律素养与媒介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指对科学常识、科学进展、科学精神的了解与掌握。因为科学素养不足,不少网民轻信养生秘籍、怪诞文化、运势占卜等伪科学,并轻易信谣传谣,或者无意造谣,害人害己。法律素养主要指对法治意识、法律精神、法规条款的理解与掌握。因为法律素养不足,一些网友缺乏法治精神,不了解传播底线、不懂侵权、不会维权,严重破坏了网络空间中的公平与正义。媒介素养,主要指对传播规律、媒介特性、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由于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介素养不足,不少网友缺乏对各类言论的批判意识与辨析能力,伤害自己、影响他人。

4.加强司法规制

司法是保障各项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手段,也是最富有强制性与震慑力的手段。祛除网络空间中的虚无主义思潮,同样需要司法手段的有效参与。

一要完善法规。法律是对各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刚性调控,必须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在法律一时难以出台而相关领域又亟需治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规定、条例、决定等配套体系予以补充。我国政府近年推出的相关规定,如2010年12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12年12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4年6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都对网络传播进行了相应规范。

二要加大宣传。相应法律规范出台以后,应尽快向相关主体、普通民众进行推广,并且要不断改变推广方法,创新推广方式。广告法修订版施行以后,涉及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在“朋友圈”中大量传播,广受关注,值得借鉴。

三要严格执行。司法的目的不是惩戒,而是震慑,但震慑必须以严格的惩戒亦即高昂的违法成本为前提。当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新兴事物层出不切、各类矛盾频繁凸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尤须重视。

注释:

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2015年10月14日。

②[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49页。

③徐京跃、华春雨:《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2013年8月20日。

④[加拿大]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⑥德邻:《今天我们如何仰望英雄》,《人民日报》,2015年5月15日,第1版。

⑦陶东风等:《关于与大话文化现象的讨论》,《当代文坛》,2005年第3期。

⑧罗刚、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⑨[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

⑩[法]热罗姆·班德主编:《价值的未来》,周云帆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国涛】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舆论传播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14BXW001)、郑州大学新媒体公共传播招标项目“网络舆论生成与演变的利益博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MTGGCBJSY1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网络空间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有互联网思维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秩序与刑法介入的正当性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