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级教育”课题组/文
让小班更小
“新班级教育”课题组/文
如何才能使“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必须改革惯有的课堂组织形式,落实个别化教学和差异教学;必须从学科各自为阵走向整体融合,体现综合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必须从教师单独授课走向专长匹配,为“师师合作”搭建有效平台。为此,我们提出了“包班协同”教学的大胆构想,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新班级教育”的“包班”是指由两个教师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共同专门管理一个班级,承担所有必修课程的教学,并在必要的时候同时进入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包班”的前提是两位包班教师的能力和兴趣各有所长,并能互补。整一天的课程(除一周两天各有一节选修课外)由两人合作完成,整一天的陪伴学生,也由两人合作完成。因此,两位包班教师,除达成“言传”的职责外,还肩负着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充分陪伴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任。
幼小衔接,与其说是学生角色转变的衔接,不如说是心理转变的衔接。幼儿园的师资配备基本是“两教一保”,也就是一个班级,配置两位教师(正副班主任),一位保育员,负责整个班级的教育生活。小朋友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重复类似的场景或者模拟类似的场景,能帮助他们构建相对安全的心理氛围,尽早接纳并融入小学生活,而我校一二年级的“教师包班”正切合了这一实际。两位一年级教师,从吃、穿、用、行、学等方面充分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延续幼儿园受到的那份关注,从而减少抵触情绪,以更平和甚至更积极的状态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传统的一年级,因各科目由不同教师担任,班主任老师不容易和每位教师实时沟通,反馈给学生和家长;科目教师也容易因学生在该科目上非优异表现而不容易找到表扬的点。而教师包班状态下的一年级新生,可享受到同一教师对于不同科目的整体观察:也许语文成绩不够优异,但他的美术却很有创意;也许语文、英语、体育、美术等都不是很有自信,但他的数学逻辑推理却独树一帜……每个学生总能在两位老师的不断观察下,找到某个闪光点,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建立自信,从而爱上班级,爱上学校,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崇文的班额,都是小于或等于30人,包班状态下的班主任,则配有两个,没有正副、主次之分。按比例简单计算,15个左右的学生能配备1位班主任全程关注,让“小班”更小了。除了师生数量比例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包班”教学,让老师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学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小班更小”了!
包班教师没有办公室(但有休息室),所有的办公都在教室内完成。这也让两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室陪伴学生:一起喝水,一起休息,一起聊天,一起游戏……陪伴意味着更容易“有发现”。当一位教师发现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需要特殊关照时,另一位教师就能无缝衔接,负责其他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夹杂着“保育员”和“教师”两种角色的“包班教师”们,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工作的个体独特性,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更多地陪伴学生,充分地关注到每个孩子。
包班的两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协同”,为了实现差异教学,协同教学有四种形式,根据学习的需要,几种协同模式会在同一节课中交替进行。最基本的是“一教一辅型”:一个教师担任主讲,另一个教师担任教学助理,负责在一旁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协助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协助指导、检查、批改学生课堂作业等。不同的手段和策略,贯穿不同的风格,有利于教师较充分地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个体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达成最优发展。
“一教一辅型”课堂案例: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主讲教师给孩子们进行词语听写,两分钟后,六个词语听写完毕。只见课代表很主动地收齐了听写本并交给了坐在教室后面那张办公桌上的协同教师。主讲教师继续上课,协同教师则快速地批改孩子们的听写本。大约六分钟后,协同教师起身不露声色地将三个孩子叫到身边,原来,这三个孩子的听写出现了错误。此时,主讲教师心领神会地将教学内容暂时换成了拓展训练。而协同教师则辅导三个孩子订正错误。不一会儿,订正顺利通过,三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回到座位,语文教学继续进行。
小学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
链接刚入学,许多习惯要从头开始。包班的两位教师虽因能力和兴趣互补,教授不同的科目,但是他们的合作沟通,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保持一致;久而久之的习惯一致,就是习惯养成,它为学生今后的课程学业打下了行为基础。在新生入学阶段,“包班”教师就会开始合作,共同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等习惯入手,教授一年级新知识。以语数为例,一年级的小朋友会同时学习拼音“a o e”的书写和数字“1 2 3”的书写,两位老师会在不同科目传授相同的坐姿方法和握笔方法,学生会重复不断地练习这种方法,更快地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握笔习惯。
包班教学,除了和另一位包班教师合作外,还使教师涉足更多学科教学,方便教师统筹其中共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比如课前准备要求等。如果一位包班教师担任这个班的数学、英语、美术、体育教学工作,这几门课中都涉及课前准备的习惯养成。数学、英语要准备相应的文具和书本;美术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和课本;体育要准备相应的器械和衣着打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同时关注到学生在四门课上的表现,让学生在提醒中改正,在表扬中进步。
总而言之,包班教学,使得一双眼睛关注30个人的习惯养成,变成一双眼睛关注15个人的习惯养成;使得各自为政培养学生习惯的分科老师,互相合作,协助对方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还使得教师得以同时观测到几门学科共性的习惯养成,更好地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学业打下行为基础。
“包班协同”教学的四种模式
①适应学生认知风格差异的“平行教学型”:对相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式,由两位教师同时对能力不同的两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分组的原则是学生学习的风格。例如,传授相同的内容,有的学生用音乐智能来导入很适合,另一部分学生可能用运动智能来启发更合适,两名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但不妨碍两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且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小组的分合。
②适应学生能力差异的“并列型”:
由两名教师同时教授同样的内容,将学生分为一个大组和一个小组,水平差异不大的大部分学生放在一组,由一个老师教;学习有问题或课程暂时难以理解的少部分同学放在另外一组,更多地使用个别指导。这种类型的协同教学比较适合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③适应学生兴趣差异的“学习站型”:根据学生需求的差异教学不同内容,两个教师同时组织教学,但是教学内容不同,形成两个“学习站”。上课一开始,教师会向学生介绍这两个“学习站”的不同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即选择相同教学目标下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开设第三个“学习站”,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软件或一些自学材料进行自学。不同的“学习站”之间的内容设计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这种类型的协同教学比较适合于艺术和自然学科。
④适应个别化教学的“一教一辅型”:一位教师担任主讲,另一位个教师担任教学助理,负责在一旁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仪器操作、表演等,也可以负责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一名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如开小差、问题没弄明白或是身体不舒服,教学助理便会在不影响主讲教师教学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类型的协同教学最为常用,特别是在一些练习课,更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