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国
(杭州市统计局,浙江杭州 310020)
“双创”时代杭州市新三板企业发展现状及探索
陈小国
(杭州市统计局,浙江杭州 310020)
当前,杭州市作为“双创”活跃城市,尤其需要充分把握“新三板”市场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市“新三板”企业发展现状,结合企业发展环境调查,提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孵化优质中小企业;支持挂牌企业做强做大,提速升级转板步伐等推动“新三板”发展的相关建议。
新三板;双创;中小企业
“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我国金融改革试点的新形态,“新三板”是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场外资本市场。2013年末“新三板”扩容以来,挂牌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现已达到7600多家,超过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之和,成为“双创时代”金融市场的新焦点。当前,杭州创新创业高潮迭起,充分把握“新三板”市场发展契机,满足广大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巨大需求,对于强化创新驱动、壮大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区别于主板和创业板,“新三板”挂牌门槛低,时间短,成本小,包容性强,扩容规模不设上限,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新三板”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使企业较快获得融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般只需要6个月左右,通过“新三板”市场企业股票实现流通、转让,不仅可以较快获得直接融资,还能向银行获得股权质押贷款。二是有助于品牌形象传播。挂牌“新三板”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媒体的关注,形成了宣传广告效应,知名度和信誉度得到提高,一些新业务的发展潜力价值也得以充分挖掘。三是为规范企业管理打好基础。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过程中,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的介入,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四是“新三板”挂牌后企业转板上市更加便捷。“新三板”为优秀企业提供了对接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的绿色通道,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力跳板。
发展“新三板”符合当前中国新常态下金融改革方向,制度红利可期。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根据筛选标准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有望受到市场的更大关注。未来“新三板”不仅会在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三板”企业规模与特点
“新三板”扩容后,杭州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企业赴“新三板”挂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6月24日,杭州市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54家,是主板上市企业数量的2.8倍,占全省、全国挂牌总量的38.7%和3.3%。“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协议转让213家,做市转让41家,挂牌企业总股本115.52亿股。2015年,挂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2.0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33.23亿元,净利润31.11亿元。
图1 2014年以来分月“新三板”挂牌数量(家)
1.挂牌企业数量呈现高速增长。2014年初,杭州市首批“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年末增加到26家;2015年以来,杭州市月均挂牌13家,年末达到155家;2016年以来新增挂牌企业99家,其中2015年7月-2016年4月为挂牌高峰。
2.创新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五。根据近日公布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创新层标准认定公告,杭州市金通科技、利尔达、遥望网络、电联股份等32家企业进入创新层,占全省入围总数的43.8%,为全国入围企业数量超20家的七个城市之一,仅少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按行业门类分,信息软件业14家,制造业9家,租赁商务、科学研究等其他行业9家。
3.挂牌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资产看,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户均资产2.54亿元,其中,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企业最多,共计153家,占比60.2%;1-5亿元(不含5亿元,下同)企业83家,占比32.7%;10亿元以上企业仅7家,占比2.8%。从营业收入看,2015年杭州市挂牌企业户均营业收入1.50亿元,1亿元以下企业最多,共计169家,占比66.5%;1-5亿元挂牌企业共73家,占比28.7%;10亿元以上挂牌企业仅有4家,占比1.6%。(表1)
表1 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按资产及营业收入规模分组
4.行业分布集中于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当前,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服务业企业132家,工业企业116家,建筑业企业6家。行业门类覆盖广泛,除农林牧渔业外各行业门类均有企业挂牌,但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其中,制造业企业挂牌115家,信息软件业企业挂牌78家,分别占挂牌总量的45.3%和30.7%,合计占比达到76%。其他行业门类中,仅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挂牌数超10家。(表2)
表2 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按行业分组
5.挂牌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当前,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区县(市)为西湖区、滨江区和余杭区,挂牌数分别达到56家、36家和36家。此外,拱墅区和萧山区挂牌量均在20家以上。挂牌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地区为拱墅区、西湖区和余杭区,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3.03亿元、52.34亿元和46.48亿元。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情况
杭州市254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中,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企业189家,其中工业企业96家,批零贸易企业6家,服务企业81家,建筑企业6家。今年以来规上挂牌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主要指标走势总体平稳,企业创新发展动力较强。
1.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总体平稳增长。1-5月,杭州市在“新三板”挂牌的规上企业资产规模较快扩张,月末资产总计584.01亿元,增长17.8%,其中服务业企业资产373.43亿元,增长21.1%;工业企业174.55亿元,增长9.5%。规上挂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44亿元,增长5.3%,其中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3.01亿元,增长7.6%;服务业企业27.57亿元,增长10.7%。规上挂牌企业营业利润6.15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企业营业利润3.90亿元,增长30.8%。(表3)
表3 1-5月杭州市规上“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指标
2.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通过“新三板”挂牌融资,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据近期对168家规上“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问卷调查,认为经营发展中存在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例为26.2%,低于规上企业整体水平5.4个百分点。
3.企业在技改投资、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问卷调查显示,83.3%的规上“新三板”挂牌调查企业在技改投入和实施创新驱动方面有举措,有举措且有成效的企业比重达到73.8%,其中15.5%的企业成效明显。预计下半年企业技改投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投资增加的企业比重36.3%,高于投资减少企业比重31.5个百分点。
4.企业对发展前景较为乐观。问卷调查显示,规上“新三板”挂牌调查企业中,75.6%的企业预计下半年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23.2%的企业预计综合经营状况一般,仅1.2%的企业预计综合经营状况不佳;57.1%的调查企业对企业在当地发展壮大有信心,39.3%的企业较有信心,仅3.0%的企业信心不大。
(三)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1.挂牌企业数与标杆城市差距较大,且结构尚待优化。横向比较来看,杭州市企业挂牌数量与标杆城市尚有不小差距。深圳市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在480家以上,而上海、北京分别高达690家和1171家。同时,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做市转让方式偏少,做市转让的企业比重仅16.2%,尚低于全国20.4%的平均比重4.2个百分点。由于做市可以让更多的投资人持有公司股票,使得公司股票在流动中获得更高的估值,做市比重低显示企业股份流动性较差。
2.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分化明显。1-5月,杭州市“新三板”挂牌的规上企业中,利润总额7.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企业亏损面36.0%。其中,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2.50亿元,下降41.2%,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困境,在发展初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稳定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1-5月,杭州市“新三板”挂牌的规上企业中,营业收入增速超20%的企业共69家,占比36.5%,而营业收入下降10%以上的企业达到61家,占比32.3%。企业间营业利润差异更加明显,增速超20%的企业共61家,占比32.3%,而降幅10%以上企业则达到104家,占比55.0%。
3.发展环境仍需改善,政策红利受惠面小。问卷调查显示,规上“新三板”挂牌调查企业中,69.6%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上升问题突出,51.2%的企业认为社保及税费负担过重,44.0%的企业缺乏人才,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困难。近年来,简政放权、创新创业等省市一系列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但仅有8.9%的调查企业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税收、融资政策明显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对如何改善政策实施效果,63.1%的调查企业认为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宣传到位,52.3%的企业认为地方政府还应更有作为,47.0%的企业认为一些优惠政策门槛高,管理过严,普惠性差,需要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高度依赖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创新的主体和载体,往往孕育在中小企业之中。因此,借力“新三板”市场,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能够有效激活市场创新动力,加快创新发展进程。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孵化优质中小企业
一是做长优势产业链。杭州在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具备先发优势,同时,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快,发展空间大,适合“新三板”的要求,应加大对这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化布局,鼓励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孵化产业链上下游一大批优质中小企业。
二是壮大创业队伍。打造和壮大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创业“新四军”队伍,并发挥好创新创业优秀人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
三是优化创新创业平台。持续优化和提升创客空间、特色小镇等平台的软硬件环境,丰富创业载体,严格进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平台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创业成本,吸纳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杭创业。
四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普惠式互联网金融,做大做强私募基金,发挥好政府创新创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服务于企业创新链的各个环节。
(二)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推动企业挂牌
一是做好“新三板”相关政策跟踪和解读。随着“新三板”政策的不断完善,证监会还将有相关政策出台,要积极加强与证监会、科技部等相关国家部门的沟通,准确把握“新三板”市场的重大变化。
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对企业解读“新三板”相关政策,通过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中小企业充分了解“新三板”挂牌的业务流程和现实意义,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理性选择。
三是建立“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库。梳理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纳入“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库,为后备企业提供定期培训和跟踪服务,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个体指导。
四是搭建“新三板”挂牌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一个集聚券商、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多种中介服务的一体化平台,为拟挂牌的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五是创新财税扶持。落实市、区两级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各项财税优惠和奖励政策;同时,随着“新三板”交易制度和体制的不断改变,在应对和更新扶持政策上及时创新跟进,确保财税扶持政策取得实效。
(三)支持挂牌企业做强做大,提速升级转板步伐
一是加强挂牌企业的动态跟踪。建立“新三板”企业库,设立简洁有效的评价和监控指标体系,跟踪企业发展变化。
二是为挂牌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链条。以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方式,支持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做市交易打开新的融资空间,使企业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受益,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并购及转板。鼓励“新三板”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壮大企业规模,推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上市直通车服务,将新三板企业库与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库进行对接和信息共享,使企业熟悉转板流程,以“新三板”为跳板,向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等更大的融资平台迈进。
四是重视企业监管。扶持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提高“新三板”杭州板块的资产质量,构建杭州板块形象,打造杭州板块的优质品牌。
(责任编辑: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