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

2016-10-21 04:05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7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李娟

摘要:儿童学习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对于学习有一定障碍的儿童。现如今,大部分儿童都会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并不是学习智商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家庭或自身或学校等负面原因导致了儿童对学习有一定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调查对象和观察方法、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及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归纳出了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具体效果,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儿童学习障碍;认知和感觉;综合训练;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97-02

一、前言

学习障碍是现如今大部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而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因素却有很多,并不是一种原因就会导致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最显著的表现特征就是对学习始终提不起应有的兴趣,或者是无论多么努力的学习,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甚至还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若家长、教师没有能够从他们的这些学习现象中认识到他们有这方面的困难,则会带来更多不好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和观察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一般定在6—12岁之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学习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成熟的学习观,所以将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定位调查对象是最为合理的。通过调查不难发现,80%的儿童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还有将近25%的儿童对于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障碍,这也就间接说明了我国儿童学习障碍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性问题,相关部门和家长对于此类问题都十分关心,解决儿童学习障碍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观察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侧面询问或者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进行统计和归纳资料,将儿童学习情况通过表格的形式描绘出来,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就不难发现儿童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儿童如果存在学习障碍,一般情况下的表现就是,对学习始终提不起兴趣和热情,或者对学习始终找不到要领,无论多么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去,甚至还会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儿童学习障碍问题重视起来。

3.测评方法。具体的测评方法的内容有以下几种:(1)前庭失调方法;(2)体感失调;(3)过分防御触觉;(4)学习能力不足。如果测评结果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那么儿童学习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多多观察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現一些异常反应,那么就应该高度重视起来,通过侧面更加细心地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作出解决对策。

4.效果评定。教师和家长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现如今的学习现状,再通过表格记录的方式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再通过评定标准进行对比,并且家长要与教师保持积极的联系,一边时常沟通儿童学习的情况,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有所好转。

5.统计学处理。全部调查对象的评定结果出来之后,不能放任其不管,而是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每一位调查对象的评定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使每一位儿童的情况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经过系统化调整之后,再将原有的调查对象评定结果与最开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百分比的形式将儿童提升情况直观地呈现在家长和教师面前。

三、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特征。现如今,大部分老师对儿童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待问题,在老师的眼里只有两种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儿童一般都是谆谆善诱,与之互动,进行沟通,而对于学困生则是经常严厉指责,与其冷眼相待,从不与其沟通或了解,这导致了学困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从此对老师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并且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一直处于自卑状态。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会过分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他们内心的冲突,胡乱猜疑;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在学习上往往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完成不好学习任务;同时情绪上表现为表面上逆来顺受,过分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又缺乏应对的能力,往往会在压抑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言行过激,难以自控。

2.孤僻心理特征。由于老师的区别对待,一些儿童的自卑心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性格孤僻,不愿与过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常常是自己形单影只,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最需要伙伴的时候身边却一个朋友都没有,进而造成性格缺陷,被同学孤立,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不会用合适的方式与人打招呼的问题;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经常遭到排斥与欺负;只与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表现为自说自话;在遇到挫折或不愿从事某件事情时,常以大哭大闹来发泄;常规意识薄弱,经常我行我素,在课堂上不听讲或自己离座,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3.厌学心理特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唯恐成绩下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儿童由于不懂的问题无人请教,也没有同学一起研究讨论,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在学校成绩一直不理想,最后导致恶性循坏,自暴自弃。

4.叛逆心理特征。儿童时期虽然不能算是真正的青春期,但是也会有叛逆心理。由于在学校得不到老师重视,也没有可以在一起学习的同学,没有朋友,对于学习又力不从心,儿童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利用叛逆行为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更有甚者,一些儿童还会逃课到校外,认识校外无业人员来弥补自身没有朋友的遗憾,从而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孤单心理。一些儿童会采取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成人的要求直接予以拒绝,一般还会出现生气等负面情绪;还有一些儿童会企图讲条件来迂回达到反抗成人的要求或者采取不予理睬、充耳不闻的消极回避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叛逆心理。

四、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具体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和家长早已经不满足原有的教学方法,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给儿童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并且现如今大部分儿童在上完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后,还要被家长强迫着学习其他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学习上的压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适得其反,使学生出现学习障碍现象。学习障碍,顾名思义指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水平始终达不到同年龄段的标准水平,甚至还会比同年段标准水平低很多,在学习方面也一直处于非常困难的局面,最终使儿童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够理想,这就是学习障碍的基本意义。

儿童身心发育的速度虽然存在阶段性,但发展的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个体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在学习领域已经超过个别差异而出现延后的现象,就应该早期干预,缩小与一般群体的差距,而认知与感觉统合训练能更加稳妥地使儿童朝着健康合理的常态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韶卫.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08(36):1206-1207.

[2]刘照佩.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黄紫红,陈志玮,刘楚芹,苏云,卢凤群.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4(32):153-154.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