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淑慧
[摘要]“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目前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导致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的孩子可塑性与模仿性很强,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从态度、兴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更能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良好态度,这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
[关键词]计算习惯 端正态度 培养兴趣 授予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语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什么是习惯?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也就是说,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如果不这样做,人就会感到别扭和难受。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显得额外重要了。在平常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的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同样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確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的错误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培养的方法
中年级的孩子可塑性与模仿性很强,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从态度、兴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1.端正态度,促成规范
正所谓“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道出了态度与细节的重要性。计算中大多数的错误都是由于粗心大意、态度不认真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计算中的态度问题。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板书时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的规范,为学生做好示范。工整美丽的板书,会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严格要求学生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达到正确、整洁、美观。有些孩子由于贪玩,会马虎应付作业,这时孩子计算的错误率特高。我采取一提醒,二批评,三惩罚的措施,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计算。第一次发现书写马虎的,就口头提醒孩子要认真书写,不能马虎;同样的情况发现第二次的,就严肃批评,责令改正;第三次发现的,就来个小惩大诫,小小惩罚一下,如:我要求列竖式时要用尺子画线,有的孩子图方便,直接用手画,画的弯弯曲曲的,不美观,也容易影响视觉,导致出错。我第一次提醒了,第二次批评了,还出现第三次的,就罚他写一遍“要用尺子画线”,花的时间不多,但肯定比计算时按要求用尺子画线用的时间要多,孩子知道亏了,而且还再一次凸显了老师的要求。经过这样的惩罚,孩子印象深刻,下次就会努力按要求做好,慢慢也就形成习惯了。
当然,我常常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计算马虎出现错误:在医院,就要出医疗事故;在航空上,我国的卫星要上不了天,发射的就会偏离方向,后果是不可设想的。以此告诫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心里接受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好习惯,还根据情况对孩子的作业做适当的激励评价。如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出现“书写认真、整洁,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发现了吗?书写工整了,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等激励的评价语言,对于达到要求的作业奖励星星,星星累积到一定数量就换取奖品等措施激励孩子们认真对待作业,从而逐步形成习惯。
2.培养兴趣,享受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很多孩子会觉得数学计算枯燥乏味,对计算提不起兴趣,因为没兴趣,所以不上心,因而出错。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多方面的激发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孩子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计算也不是单纯的计算,它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我在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我就生活在数学中。这样,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例如:创设一个春游的场景,提出问题:“我们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春游,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到商店买食品。”然后出示一些食品的名称、单价,请孩子们自由选择并设计购物方案。这时,孩子们都会十分感兴趣地、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购物方案,认真地计算所付的钱数,生怕算错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在有趣的实践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
枯燥的数学计算,也要靠教师的幽默来调节。教学需要智慧,对于枯燥的计算,教师的智慧与幽默感成为调节的润滑油,可以极大地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如针对小松鼠摘果子的计算练习,它是成阶梯形式的,我让孩子从最低的台阶算起,算对了才能往上一级台阶走,并幽默的说了句:“可别掉下来哦!”孩子们算的可认真了,生怕掉下来呢!总结时还争着告诉我“老师,我一级都没掉下来!”我及时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由衷的说:“你真是太厉害了!”笑靥如花,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授予方法,达成技能
有了认真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但没有掌握计算的技能与方法也是徒然,因此要教会孩子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不出错的技能。
教学中应加强算理的指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充分利用点子图,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再引导学生用较通顺的语言把算法有条理地说出来。然后根据学生们说的情况进行总结,示范说出比较规范的算法,从而掌握计算法则。这样,孩子们理解透了,计算的方法就基本掌握了。
在孩子理解了算法,初步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教师还要进一步的对孩子们进行强化训练,以达成技能。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必须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练习来养成,计算能力亦然。我每天都会有针对性的出两道计算题给孩子做,有时是新学的计算,有时是以前学的旧知识,总之每天都练,课堂上完成。目的之一,加强督促,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计算的态度;目的之二,及时检测,发现没掌握计算方法的孩子即时辅导。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觉得厌烦;由于及时评价,孩子不会马虎对待;由于即时反馈学习情况,孩子上课不敢造次。通过这样长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有些孩子在习题完成以后,很少自我检查,做计算题就会经常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告诫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仔细检验的重要性。但一个人再细心也难免出错,孩子毕竟还小,教师应该教给孩子认真计算、自我检查的方法,提高正确率。我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并要求学生每次口算时都想多几遍,力求准确了才写下来,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就能保证计算正确。还教孩子运用估算的方法来检查最后得数,如: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2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0,相乘就一定是6;72×24的积不会小于1400也不会大于2400等等简单、快捷、巧妙的判断方法。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也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更能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良好态度,这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 商务印书馆 [Z] 2014-1-6第4版.
[2]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吕正云《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學生良好的计算习惯》[DB/OL] 阳城教育网,2010-4-13.
[4]于桂芬《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DB/OL] 顺义区教育科研网,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