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及其推进策略

2016-10-21 20:37邱润森
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信息公开必要性

邱润森

摘要:高校信息公开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①的基本要求。因此,有着不容回避的必然性:对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塑造良好外部形象、实现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高校信息公开出现了主体意识淡薄、体系构建不完善、监管不力、信息资源冗杂等问题,针对目前高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一强化主体意识;二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三健全监管机制;四开展技术创新。

关键词:信息公开;必要性;问题;推进策略

2010年9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一下简称《办法》),由此将高校信息公开纳入了法制化发展的轨道。高校信息公开作为社会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高校发展、践行高校使命和推动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一、 高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公共事业部门,掌握着丰富的教育和社会资源,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明等重大使命。高校信息公开是指高校在履行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中形成和掌握的信息,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之外,一律向社会公开的制度,是政务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高校信息公开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对实现高校的长足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分析,高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 高校信息公开有助于高校优化内部治理体制,推动“透明”高校建设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第一层面,即构建“善治”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高校的信息公开,让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到了大学的治理中去,有效保障了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约束高校行为,预防高校学术腐败,更好地实现学术自由和独立,实现高校学术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公开体现了依法治校的原则,顺应了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去除大学行政化,实现透明治校等意义重大。

2、 高校信息公开有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不仅在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而且要求高校与政府、社会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③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第二层面,即是提高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对于高校,公信力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着较高的社会信任度与美誉度,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高校通过信息公开满足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塑造高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例如实践中,对于一些突发性和群体性的事件处理,高校信息公开能够极大地提高事件的处理效率,还原事件真相,消除负面影响,回应民众诉求,从而提高公众的认可度。

3、 高校信息公开有助于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大学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和谐。高校无论是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还是公共服务组织,都享受了公共的国家资源,理应最大限度的接受公共监督,平衡高校自主性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是必然趋势。高校实施信息公开,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表现;高校提供高质的教育服务和信息资源,是坚持教育公平、倡导公平竞争的表现;高校重视信息公开,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顺应大众需求的表现,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公开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

总之,高校信息公开是提高高校自身治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高校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对实现高校有效治理,构建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自身发展和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市场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公开的发展同样是机会与危机并存。自《办法》颁布后,我国高校的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伴随着信息公开的实施范围的逐步扩大,出现的问题也愈发严重。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整合分析其面临的危机或存在的问题:

1、参与主体意识淡薄

高校信息公开的参与主体包括高校、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实践中,高校作为义务主体,由于缺乏对信息公开的全面认识,主动公开意识不足,导致信息公开是不全面、不彻底地公开乃至形式上的公开;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监管评估等相关意识导致信息公开随意性过大,信息公开效果不理想;公众(即包括学生、教职工、家长和社会民众在内)作为权利主体,普遍缺乏有效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淡薄。

2、高校信息公开体系不健全

首先,高校信息公开的政策立法和保障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力,这使得各个高校的信息公开呈现出个性化的局面,高校极易按照自身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进行公开,同时,信息公开的救济机制和诉讼机制也有待完善;其次,信息公开的机构缺失,政策执行者和监管者职权交叉或同化,这意味着各工作部门既是信息发布义务的承担者也是决策者和监管者,极易产生内部包庇行为,出现信息失真等问题;最后,信息公开资源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标准化的分类体系,也导致了信息分散、冗杂、共享程度低和公开效果不佳等后果。

3、监管问责机制不健全

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①缺乏标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②缺乏有效监管途径,互动性差;③公众参与的失序。

主动公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由于缺乏具体和标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各个高校的信息公开的弹性和个性化极强,从而难以实施量化考量,难以达成有效监督;高校信息公开的监管工作应当是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监督,但目前所提供的参与监督的途径和形式还十分有限;同时,高校普遍存在回应性低下,互动性差的问题,进一步损害了公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最后,公众参与的失序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网络是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大众媒体的过度参与,极有可能影响公众的判断力,导致网络参与失效;由于公众知识结构和信息需求的复杂性,参与理性不足也会影响监管的有效性,使评价受制于主观判断,缺乏客观公正性。

4、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持

信息公开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信息公开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高校信息公开的技术盲区主要包括:一信息分类技术;二信息审查技术;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信息分类技术不成熟,容易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泛滥的现象;信息审查技术不健全,难以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利于维护信息安全;忽视对信息公开平台的技术投入,使公开形式单一、信息查询不便捷,严重影响了信息公开的广泛性和彻底性。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还很大,因此也有必要开展对信息公开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信息公开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三、 高校信息公开的推进策略

实现高校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有赖于科学完善的推进策略,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高校信息公开的发展策略:

1、强化信息公开意识,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对政府而言,要坚持“善治”的指导理念,从制度上给予信息公开持续推进的保障,加强对政策规范的宣传教育。对高校而言,要转变观念,深化对信息公开的认识,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增强回应性;同时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提高治理水平,避免高校腐败和过度行政化,避免权力异化和滥用,构建更科学、更民主、更透明的现代大学制度。对公众或个体参与者而言,要树立主动监督和主动宣传的意识,并培养理性参与和有序参与的能力,避免主观片面性、随意性的误读和行为方式;增强维权意识,及时主动地采取申诉等维权措施。

2、 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

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是一项复杂且全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加强有关法制建设:赋予现行办法和指导规范以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明确大学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的法律定位;明确高校信息公开行为的具體要求,细化高校信息公开执行高校的职责权限等内容;完善信息审查制度构建,对信息敏感度高和保密性强的信息加强控制,保障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积极调和利益群体的冲突,推进相关保障性和配套性制度的具体化。

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公开组织管理体系。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可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完善信息分类体系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统一信息发布的格式标准;第二歩要明确公开流程,选择信息发布的统一窗口;最后要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的作用,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质量。对于信息公开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明确职权划分,结合实际设立信息公开的专门机构或委员会,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信息公开的独立性和统筹性。

3、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督治理模式,发挥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个体公民在内的参与主体的监管作用,扩大信息公开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促使管理内涵的不断深化;坚持系统内部和外部监督并举,强化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的优势,构建高校间的校际监督联盟,互相监督;实施相关激励措施,将信息公开成效作为绩效指标,与教育资源分配挂钩,激发高校信息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信息公开的有效性。

4、培养技术优势,增强高校竞争力

发展电子政务,创新信息公开的形式,加强公开平台的推广应用,实现有效性、完整性和便捷查询;发挥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的积极作用,注重信息公开的审查技术建设,促进“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规范化和优化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程序;构建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增强高校竞争力。

综上,高校信息公开的已经是高校发展的必要趋势。推动高校与社会的持续性互动将是信息公开推进策略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信息公开的未来将不仅是构建更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更深远的目标在于营造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并引导正确的公众认知,从而实现高校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注释]

①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涉及到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

②刘义,高校信息公开: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J].读者文摘. 2015(10)。

③刘义,高校信息公开: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J].读书文摘.2015(10)。

[参考文献]

[1]张继明,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必然性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2(01).

[2]尹晓敏,高校信息公开的第三种意义及其实现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2(05).

[3]杨晓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彭晰宇,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研究[D].湘潭大学,2014.

[5]刘义,高校信息公开: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J].读者文摘. 2015(10).

[6]李双辰;李雪云,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4(06).

[7]白静鹤 ,浅析我国高校信息公开[J].法制博览.2013(05).

[8]马海群,高校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J].新世纪图书馆 2014(02).

[9]凌镜,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信息公开有效性的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02).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信息公开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