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岳
摘 要:随着新课标及课本的改革,物理教学中的内容变为以实验实例为主,教学中显得有点散,且学生往往学完了不能串联在一起。从记忆规律入手,用总讲分类印证,从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入手,并结合了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的物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总纲;印证;连贯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面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学生,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变化。
在过去的这学年我因为支教,来到一个乡镇中学任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教师。学生基础很差,教导主任对我做介绍时说,这俩班没成绩要求的,只要求他们完成普九,但凡能及格都了不起了,我看了下初一分班的成绩无语了,全线标红,没有六十分以上的,原来及格的都分进中考为目标的快班了。这个层次的学生实在是对我的天大挑战。
在拿到新课本时我有点发愣。因为新教材和我预先备课用的旧教材不一样。事先的备课教案不管用了。以前的课本内容和现在的内容大致没变,可顺序有了变化。而且内容比旧版的要细一些,例子也多一些,可能我用旧版书备过课,感觉新书知识有点不连贯。
通常我们的教学是按着课本顺序来一节节讲,我们打小也是这么学过来的。新物理教材好像内容散了一点,实例和图表多,蛮生动易懂,可是这样一节节课有点碎。习题也少得可怜,我估计这样的教材,学生学起来会管中窥豹,虽略见一斑,却很难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变通,还真的会被剃光头,全不及格的。
怎么变通才能教得更好呢?看着改了的课本我想了很久。物理这科似乎特别适合纲举目张式的教法。最后我决定采用新教法,总纲统讲和逐步印证的方法。正如,纲举目张,找到不边缘掉进网眼里的那是傻鱼儿,我可不要学生在学完了整一章还没把碎散的知识给串起来。我认为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白大致要学的主要内容,反过来再一个个知识印证,所知更能把所学的记牢。
本来嘛,物理就是让学生了解物质不变时的共性,何必让学生一开始一无所知呢?直接把物性所在齐齐列举之,让学生知道并熟记本章方面所有概念定律后,慢慢地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印证一种种物性,再配以实验让学生一点点了解这些物性的科学实践法和计算法。这就是总纲统逐步印证的基本方法了。
这种教法也是符合人的记忆特点的。
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有科学研究表明,人所接触到的场景中视、听、嗅、触所得到的信息进入脑中后会永远改变脑细胞的状态,获得永久的记录。回忆只是找到存放的索引把这记录信息从脑中重新回放出来而已。失忆只是失去索引,找不到记录信息的脑域罢了事实上脑中的记录只要细胞没坏死就是永不消失的,这就是有的人明明很久都记不起的事,却能在无意间回忆起来的原因。
人脑记忆的规律是这样的,在首次记忆时,获得就是把索引信息做了暂时性的短期记忆,能维持两周左右。两周后没重复加深记忆就找不到索引,俗称忘记了。这并不是完全地失去,而是无法索引。如果两周后再一次加深索引记忆后,记忆的程度加深,就能记六十到一百天,这是稳定的短期记忆。百天后再加记忆时,索引信息会记住一年左右,这是暂时的长期记忆,在一年将尽时再加强记忆就获得记忆的永久索引了,就是常说的刻骨铭心,永世不忘了。
所以,从记忆的特点看,总纲式教学正好能符合记忆那十日、百日和一年的规律。开始的总纲式记概念,在几天内完成每步步骤和内容与实际的印证,在让学生细细了解了概念的详尽意思时加深第一次记忆,在十日内就进行的解题和单元测试,使学生得到短期的稳定记忆,到两个月后就是期中或期末试了。再对所学知识复习考核一番,记忆就能进入长期的范围了。我们再在此以后一年的课程中肯定还会用到之前的知识,最终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长期稳定记忆,这就是我们所能追求的最完美教學效果。
总纲印证式教学在记忆方面能符合这样的效果,但还要重视实施的效果。为了在教学中达到让学生理解并扎实记忆,达到完美效果,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1.在列总纲教概念时,就是一个简明和条理清晰的特点,不要太多解释,就是把概念没有一点错误地列出,有条理地分写出来,让学生背也好、抄也好,总之就是明确记忆。
2.在记下概念后,就是印证过程,通过现实例子,通过实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推测,自己测试,把概念一条条地印证,从而达到详尽的物理物性。这里的物理实验必不可少,背十次不如动手一次记忆牢固。
3.把所印证的内容试题化。要知道,所有的结果和努力最后还得看成绩。一本教科书里没什么题,真正的题都在单元题或习题册里,光学概念,不会答题可不行。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正好教两个初二普通班的物理,这两个班本来就基础较弱,不以升高中为目标的乡镇普九班级,对成绩并没有严格要求。我大胆地应用新的教法,发现另三个同层次的普通班的物理老师还在按原来的方法,照教材顺序步步讲演。我们就进行了一次成绩比较。在第一个单元测验,成绩惊人的差。除两个以升高中为目的快班中过大半及格了,基础差的普通班几乎全军覆没,有四个班没有合格的人,只有一个就在我的班,当然,随着一次次的考试,我用总纲式教法后,学生及格率开始和其他普通班拉开距离。我终于证实了,这一教学法在学习能力差、基础差的学生层面上教学效果确实是比平常的方法要好一点。不过这些只是我一年的总结,要知道这一方法的长久效果还要多多实践。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