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来生
摘 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低,因此需要创新头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策略,尊重和感化学生,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分别从创设情境、贴近生活、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有“技术”等方面谈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更有个别学生偷偷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积极主动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够营造参与氛围,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构建学习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电子表格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笔者创设了让学生运用公式法和函数法统计开心农场各种农作物的总产量、各月平均产量和收益的情境,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实践证明,枯燥无味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学习烦恼和压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求知和学习,把学习场景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求知欲完全调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贴近生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在教授“信息无处不在”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感受到了计算机世界的丰富多彩。
三、鼓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諧的气氛
目前,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从来没碰过计算机,现实中存在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给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技术”,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的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监控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使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老师好厉害啊,在讲台给我辅导。老师上课控制了我的电脑,有没有控制你的?老师网络水平真高啊!其实,只是将课堂教学软件很好地利用罢了!可见,要从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