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莉 赵晶 陈宏硕
【摘要】当前,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公务员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大幅增加,国家及地方的各类公务员考试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考”,在庞大的公务员报考人群中,大学生群体成为主力军。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这一现象入手,深入剖析此现象引发的原因及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关键词】公务员热;大学生;就业
当前,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陷入了就业难的局面。为了能有更好的前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并成为报考队伍中的主力军。据一项调查,我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为76.4%,比新加坡、美国、法国这些国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高出约70个百分点。都说考公务员难,可是现在再高比例的淘汰率,都抵擋不住大学生群体对报考公务员的执著。鉴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潮居高不下,需要客观分析大学生 “报考热”产生的原因及其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公务员热”的成因分析
1、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引导
自1993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并推行公务员制度,随着公务员招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用人方式的公平性吸引大量的大学生争相报考。公开透明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地域限制,公开平等的人才选拔,为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并开创了社会公平竞争的新局面,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平等的考试机会以及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诸多大学生纷纷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中去,使公务员考试不断升温。
2、就业压力的驱使
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加大。每年国家或地方政府都会拿出大量岗位招录公务员,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就业的好途径。根据调查,国企、考研及公务员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虽然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但是很多学生会拿出一部分精力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给考研多留了一个退路,给自己多留一个机会。
3、用人单位苛刻要求的刺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素质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苛刻。与苛刻的就业市场需求相比,公务员考试机会平等,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并且公务员考试专业覆盖广,招录人数多,这促使大量学生试图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此外,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还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国企、银行招员工,高校招行政人员都会询问应聘人员是否参加过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否进入笔试,有的甚至要出具成绩单,因为这些负责招聘人员相信公务员考试能够区分和鉴别出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学生更加义无返顾的加入“考公”大军。
二、大学生“公务员热”现象下的职业观问题
1、“公务员热”体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到位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较多不足,每到毕业之际,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发现自己既没有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看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同学都忙于参加公务员考试,自己也随大流加入考试大军。由于对自身兴趣和能力缺少科学定位,对公务员职业缺乏科学认识,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用人单位将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2、“公务员热”暴露了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官本位”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一种价值观,是否为官,官职大小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一种核心价值尺度。在现阶段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特点。大学生在择业时越来越重视与经济报酬、声望、工作稳定及工作环境等相关的外在报酬因素,很多大学生把报考公务员看作是一种功利性角色,可以满足其追求利益和权力的目标。
3、“公务员热”显示了大学生拼搏创新精神之缺乏
根据一项调查,在众多职业当中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个稳定没有风险的职业,公务员可靠的福利待遇,安逸的工作环境,固定的工作时间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然而,社会的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拼搏创新的精神。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大学生更应具有不惧艰辛的拼搏精神,坚毅的面对各种挑战。求稳怕变,不敢尝试新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将会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公务员热”现象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职责是向社会输送各种类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面对当前大学生“公务员热”的现象及其过度求稳和追求权力的不良心态,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摒弃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发展、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应坚持平等意识教育与价值实现教育相结合。职业有分工,身份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职业平等意识的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容易陷入个人极端主义。
2、强化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大学教育过程是学生不断适应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的准备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应“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特点来进行就业指导。因此,在大一大二期间,应指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寻找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能力素养设定职业规划。大三大四期间,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所需的技能,及时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地择业观,最终实现充分合理地就业。
3、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对类似公务员这样稳定工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拼搏创新的精神被逐渐消磨,这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及成立创业中心等鼓励大学生抛开陈旧观念,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编号:S201508
【参考文献】
[1] 暴丽颖, 任玉玲. 成就动机理论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心态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7).
[2] 张园园. 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原因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6).
[3] 王静静.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之理性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4).
[4] 袁颖丹. 公务员热现象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 考试周刊, 2015(43).
【作者简介】
张雪莉(1983—),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