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绿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个知识库。必须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立足课堂,努力创设语言情境,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开口的课堂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训练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学生的恐错心理,以及忽视课外语言交际环境的创建等都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突出问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改进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课堂上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空间和时间不足,活动形式较为单调。有的英语课成了听说课、讲解课,只是让学生机械操练语言,背诵句子和课文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基本上得不到培养,口语能力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可以看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实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但运用外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还相当薄弱。
二、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策略
1.注重课堂教学,创设交际语境
在语言学习中,应视课堂为交流的主阵地。英语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
學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语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设计一个学生能将知识应用的情景,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采用讨论、交流、表演、活动、读写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
2. 精心设计课堂口语交际活动
(1)课前开展Free Talk,Daily Talk等活动,学生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内心感受,或朗读英语诗,唱英语歌,猜谜语,大家开动脑筋,带给学生想说英语、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动力,得以轻松、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感,提供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2)用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的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做法。对上课时看窗外、做小动作、趴在桌上等个别行为,教师正可用这一特定的情况来组织英语口语会话活动: Would you like to play Ping Pong with me after school?Have you got a red pen?这样将坏事转为好事,使大部分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在课堂用语的反复使用中得到巩固。
3.重视课堂情景对话能力的培养
课堂情景对话表演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用各种表演形式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载体。课堂对话表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领域于一体,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说英文”中感受乐趣,自然而然的把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更丰富。课堂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最直接的学英语的途径。
4.重视课堂激发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特别是农村学生,其关键在于羞于开口。在教学中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克服怕羞的心理误区。英语课上一句简单的“Dont worry.I think you can do it.”就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学生敢不敢说英语,肯不肯说英语,有没有信心说英语,直接受到每堂课的影响。英语教师对提高学生说英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每堂课中,英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能说英语、多掌握一种交际语言为荣。
5.适当组织观看英语短片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除了课堂英语教学外,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看影片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轻松的英语口语学习空间,通过看字幕与听影片中人物的对话相结合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看影片,大部分学生都较易接受。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教师在观看前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对影片进行评论的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影片欣赏。
6.创设班级英语角
创设班级英语角,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灵活方式。开辟“英语角”,营造轻松练说机会。在英语角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在班级中开辟一个英语角,让班里的学优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保证每一天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英语角的充分利用,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善想、善说,享受运用英语的快乐。
综合上述,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今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注重设计口语交际活动、课堂教学、创设语境、适当观看英语教学影片、创设英语角等都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马丽.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22).
编辑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