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鹏声 邹植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班级管理的作用日益突显。尽管人们对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已有研究,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石滩镇五所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动农村中学初中生“自主管理与教育”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自主管理与教育;管理模式
很多农村地区中学因受地理位置所限,在校生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在学校,因而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知识面窄、见识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加之受家庭教育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在家庭、学校中处于被动盲从状态,缺少自主意识和远大志向,成长动力不足。学校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科学的引领,教师潜能的激发与自我价值的提升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班主任虽然能够开展活动,但班级管理比较单一、片面,缺乏自主和积极品质的培养,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班主任把握大方向,学生自主管理,互相监督,共同促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它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班级价值、发掘班级潜力、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一、石滩镇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地区中学教育已经能普遍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掌握着班级管理的绝对话语权,学生的思想、愿望往往得不到尊重。并且大多数班主任还抱怨:“现在的孩子太调皮了,既不能打,又不能骂,不好管啊!”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性格也越来越怪异。(2)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着误区:要么管得太多,统得过死;要么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应该采用一种怎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呢?无疑,需要运用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现今的班级管理已不需要高度集中的思想控制了,班主任要适当放权,要解放自己,放开学生,不应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也就是说,班级管理追求的不是他治,而是自治;不是他律,而是自律。所以,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班级自主管理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理上来看,中学生的行为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思维水平也更加完善,心理上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这个阶段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管,这正是我们提倡和奉行自主化管理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概率最高,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初中生往往很在意同伴的意见。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初中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推进班级自主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自信的个性品质,因为自我管理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地展示和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2.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推进班级自主管理,可以提高初中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青少年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初中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
1.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宽中抓细
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放權,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应该具有在必要时能组织班级的能力。
班主任要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班主任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对他们的要求本着工作上严格要求,品质第一,生活上关心照顾,安全第一。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尊敬与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这样能使你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2.让学生在班级中有存在感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班级的主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主体意识严重缺失。因此,要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首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确“这是我的班级”,应该“我做主”。
3.让学生自主管理及班规的制定
在实践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为图省事,将所有事务都包揽过来,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团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建设一个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集体参与,让学生自己定班规,在制定班规时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和意愿,全班表决通过,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制度。增加班团干部的编制,建立班团干部轮换制。班级应建立内部例会制度,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不强,需要有目的地培养。班团干部上任后,应立即建立班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一次,参与者为全体班团干部,内容包括:班团干部工作理论学习、工作情况讨论、困难的解决、相互经验交流等等。力使班干部例会制度化,迅速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自主管理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最优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推进班级自主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实行班级管理自主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思想端正、工作负责、学习优良、能力较强的班队干部队伍,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我们要坚持推进自主管理,不断地探索、改进自主管理办法,师生相互配合,进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袁川.班级自主管理结构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27).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小课题《农村中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DXKT4529)的研究成果。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