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
摘 要:根据高中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现状;原因;应对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高考题中与化学实验知识有关的试题都会占一定的分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把做实验改成了讲实验,把观察实验现象变成了记住实验现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做实验照样做实验题,做实验也做不好实验题”的认识,使实验教学成为高中化学中的“鸡肋”。
一、分析忽略化学实验这种现象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耽误教学进度,组织起来也很麻烦;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实验操作方面的录像,也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背下来就可以了,不用做;做实验题时,采取题海战术,认为多做类型题,熟练后自然就掌握了。
2.学生方面
表面上看实验课气氛很活跃,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感知和记忆上,出发点只是出于好奇,实验结束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等,使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收效甚微。具体如下:
(1)学生做实验时看热闹的成分多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对明显的现象观察仔细,对一些细微的变化没有引起注意,同时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也没有形成思考和推理的习惯。
(2)记实验比做实验省力的思想作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形成了一种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心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过程中不愿积极参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关注,只是记住结论。
(3)实验操作技能较差
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对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掌握不清楚。例如,有的学生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放置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有的学生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正确地操作胶头滴管和试管;有的学生不会振动试管等。
(4)对实验过程中的恐惧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教育时,学生会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学生通过新闻看到浓硫酸伤人事件,化工厂爆炸等,使学生产生了化学物质很可怕,害怕化学实验对自己身体有伤害的想法。
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化学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观,并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只有我们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其性质,才能正确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消除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恐惧心理,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例如,演示二氧化氮气体随温度改变颜色的实验,对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等。
2.合理使用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实验条件的,能完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但是有些仪器、设备和药品实验室没有,或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一些重要的实验,可通过多媒体录像来完成。例如2015年江苏模拟题: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
(1)(2)(3)略。
(4)固液分離常采用减压过滤。为了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完成后应先 ,再 。
在(4)中涉及一个减压过滤的实验操作,但在高中教材中并没有减压过滤的装置,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减压过滤的装置以及过滤的原理及过程。让学生对此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演示实验的准确性和示范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做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时,两人一组,但有的小组是一个学生控制滴定管,另一个学生摇动锥形瓶,两人合作完成中和滴定的整个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强调分组实验的目的性。
4.克服随意、模糊心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的学生在做实验时,认为很好玩,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只追求新奇,很少动脑思考。例如,在探究乙醇在铜的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时,学生将一段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来回运动,只是觉得很好玩,却没有注意观察当铜丝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上时,铜丝的不同现象。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完成课本所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适当结合多媒体,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表现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