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
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差生的語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我发现,许多中差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差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差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体会。
一、以读入题,培养习惯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目要求,只是按照习惯,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读”,就是要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由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解决音义,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学会理解”、正确审题
我们光把题目读完整,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对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从而也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对应用题表述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从而无法确立其中的数量关系。再者就是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路。否则,就会妨碍下一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复述题意,进入情境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处理与再输出的过程,而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复述题意,进入情境,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题中的情节,使题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对比训练”强化审题
对比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对比性的练习,比如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条件不同、或问题不同、或方法不同;有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但数字或符号相近,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受到题目的多变、方法的多样,从而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总之,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与培养,并注意在练习中多增加一些对比题的训练,引起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审题能力。
总之,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作业和考试卷加分法来激励,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关于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二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表达的兴趣,这点很重要。三对表达得清楚明白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怎样进行表达的榜样。只要加强数学练习训练,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和解题方法,让其在练中掌握并提高审题能力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的习惯指导和训练,需要教师长期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做法不尽相同,可以肯定的是,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就如何培养学生对情节和数量的理解。在解答题时,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题目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且能找出题目已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条件。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题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