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承修 林友
摘 要:修水县全丰镇位于赣西北山区,这个赣西北大门重镇的山民创造并积累下了丰厚的区域文化,散发着浓烈乡土气息的全丰花灯就是这里的一种奇特的文化标记,令人称奇乐道。“土”是全丰花灯艺术的灵魂,也是全丰花灯的根,全丰花灯因“土”而精彩。全丰花灯的艺术特征丰富多样,富有深厚的探究价值。笔者从“土”的角度出发,以“土”为主线对全丰花灯进行探微,在这吐露芬芳的乡土文化中,迷人的草根艺术已然成了全丰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了全丰镇乃至于赣西北地区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也成为赣西北民间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关键词:全丰花灯;赣西北民间艺术;乡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地气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60-01
江西修水县全丰镇位于赣西北地区,其地势地形呈中间平坦,四周群山环抱的盆状山区。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过程当中,这个赣西北大门重镇的山民创造并积累下了丰厚的区域文化,散发着浓烈乡土气息的全丰花灯就是这里一种奇特的文化标记,令人称奇乐道。全丰花灯的艺术特征丰富多样,富有深厚的探究价值。笔者从“土”的角度出发,以“土”为主线对全丰花灯进行探微,围绕全丰花灯的来龙去脉,从方言土话到乡土民俗,从乡土的表演服饰到契合当地人民喜爱的乡土的表演形式,从“土”剧本出发,围绕着民间土俗的表达内容到进行本土曲调的创作与风格特点的形成,并使用驾马、蒲扇、推车等能体现“土”的道具,无一不体现出全丰花灯艺术与乡土的紧密关系。
“土”是全丰花灯艺术的灵魂,也是全丰花灯的根,正如杨大会[]站长所说的那样,全丰花灯因“土”而精彩。全丰花灯是一种集“唱、戏、舞、念、做、打、演、灯彩”等多重体裁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其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民俗色彩浓厚。其表演形式是花灯演员装扮成生角、旦角、丑角三个行当,分别穿契合本土特色的服装扮演。演出套路为丑角念白开场,再分别哟呵出旦、生角。随后丑角一手扇蒲扇,一手在后面或用双手推车;旦角则头戴配饰,驾车边歌边舞;生角头戴状元帽,驾马[]扬长鞭,时而与旦角逗趣,时而与旦角相劝。三位角色方步圆场,边唱边演,边演边舞边耍灯。
全丰花灯的音乐曲调属小调体系,系“灯歌”体裁,曲式结构多以“单曲体”形式为基础,专曲专用,曲调名即曲目名。如在《桃妹饮酒》中,三乐句的单乐段aa型,简单纯朴,具有叙事性。其调式调性以徵调式、羽调式居多,商调式、角调式相对较少,强调主音上行的第五级音,与全丰当地方言联系密切。全丰花灯的曲目,情节简单,常以单篇独立存在,但在连场演出时便组成一套故事,如花灯大连唱等。其中,有体现在外打拼不易的《下南京》、《帶货》、《六个月种花》、《卖杂货》等;有叙说美好爱情故事的《拜新年》、《打戒指》、《十个月摘花等郎来》、《十爱姐》、等;也有反映家庭情感问题的《挑妹饮酒》、《交情》、《反情》等;有讲述夫妻忠贞情义的《下麻城》、《劝夫》等;有咏花吟春抒发情怀的《十月莲》、《十个月逢春花》、《十二个月花》;有歌颂劳动,歌唱美好生活的《十二个 月采花》《桃妹饮酒》;还有祝福吉祥的《接状元》、《十月怀胎》、《拜寿》等。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全丰花灯的世代传承与近期的新创作过程中,全丰花灯艺人一直坚守着两个“要”,一要全丰人听的懂,二是要能体现全丰的风土人情。
据笔者到访当地得知,由于国家财政下拨非遗经费今年全部到帐,所以2016年值此全丰花灯“申遗”十周年之际这一大好契机,全丰镇文化站及全丰花灯人积极筹办下,大力开展花灯展演活动,如正月初一至初三举办连续三天的地方“村晚”等以花灯为首的专场演出、正月每天均有多场多支灯队的花灯演出。笔者于正月十六现场分别观摩了孙家老屋、全丰村、黄婆冲村三支花灯代表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展演,且当天江西省电视台、市、县级电视媒体分别进行了拍摄与报道。全丰花灯队活跃在山区,演出时一般不需舞台、幕布,时而田野乡间、时而厅堂庭院,因时因地因需要可演,活泼热闹,演出灵活便捷的全丰花灯给山民的农忙之余增添着欢乐的气氛,为山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地域文化。
目前,由致力于弘扬发展全丰花灯艺术的全丰中学退休音乐教师戴水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泽民[]、戴致新等,全丰镇文化站站长、农民艺术团团长杨大会及当地花灯爱好者、社会各界媒体等形成契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多位一体的传承体系。全丰花灯艺术的发展正呈现出一脉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发展契机方面:
2006年,全丰花灯成功“申遗”,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这对乡土气息浓厚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全丰花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2016年,全丰花灯“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可谓是迎来了全丰花灯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由中央财政下拨的专款专项经费全额到账,于是杨大会站长等全丰花灯文化传播者正在紧锣密鼓的忙碌起来,开始实施他们的花灯计划。
全丰花灯这一民俗民间艺术文化不仅蕴含着全丰人民的智慧、理念、思想情感及审美追求,还有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民族情感的维系与传递起着一定的作用。正因为这种“接地气”文化植根于人民心中才不会在数年来的传承中淘汰。笔者相信,有心的全丰人紧抓住2006年成功申遗,也深信站在2016年又一新的高度,奋进的全丰人定会抓紧机遇,顺应时代,全力发展“全丰花灯”艺术文化,积极配合国家“送戏下乡”等政策,寻求契合的时机坚持走出去,走出全丰,走出山区,走向社会,把队伍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