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娣
摘 要:从壶形和制作技巧来欣赏,紫砂壶有高矮之分。高型的茶壶多为小口,适合泡红茶。红茶经过发酵,适于焖泡,使茶色深酽而味香浓。矮型的茶壶多为大口,适合沏绿茶。绿茶未经发酵,宜冲沏而不宜焖泡,使茶色碧绿而味清纯。
关键词:紫砂;茶壶;饮茶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46-01
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唐人陆羽在《茶经》中对各种茶盏进行了评判,为文人对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据。苏东坡嗜茶成癖,“砖炉石铫行相随”,将这些沉重之物随身携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东坡居士到宜兴一带看见古朴无华的紫砂茶具爱不释手,相传亲自设计了提梁壶。以后从元代高士孙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从明代大儒陈眉公到清代画家陈鸿寿,无不嗜茗饮而更喜紫砂壶。文人的喜好追求对紫砂的风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什么魅力使得文人这样追捧紫砂茶具呢?在翻阅了历史画卷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因为紫砂茶具有两种美:华丽之美和素净之美。
其实这两种美是完整的: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对应到茶壶上,可以说花货体现着一种绚丽逼真之美,而光货则体现着简洁质朴之美。饮茶少不了茶杯和茶壶等茶具,紫砂壶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茶具。由于它工艺博采众长、款式繁多、型美质坚、淡雅古朴,又有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取暖不炙手等优点,问世后很快赢得了一些古物收藏家的赏识。“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当时社会上时兴一事,若得江苏宜兴紫砂壶者,无不欲将壶具带到茶店比美一番,论艺争贵,以为一快。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陶器,这是一种以泥土为材料而制成的物体。陶器有许多种,如江苏的紫砂陶瓷、广东的石湾陶、山东的博山陶、安徽的阜阳陶等。但最负盛名的是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紫砂陶,它色泽丰富,非常适合茶性,是世界公认质地最好的茶具原料。至宋代开始,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紫砂陶登上了茶具的领头地位,至明代大盛,清代又进一步发展。目前,紫砂茶具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
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用茶壶泡茶。以茶壶泡茶是对饮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首先,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其次,用壶泡茶有利于防止尘埃落入茶汤;其三,茶壶的密闭性更优于茶盏,可以保持茶香而不使其涣散。因此,用茶壶泡茶很快得到推广,并成为风尚。而随着茶壶泡茶的推广,宜兴紫砂壶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什么独取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hé何,什么)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纤在《茶疏》中也有同样的论说:“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粗砂无土气耳。”明代一些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的优良品质,认识几乎完全一致。
据科学分析,紫砂壶属于陶和瓷之间,为半烧结精细特殊陶瓷,表里都不上釉,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冬天用沸水冲茶,或置于火炉上炖茶,都不易炸裂。更妙的是砂质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久经使用,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剩味余香。
从壶形和制作技巧来欣赏,紫砂壶有高矮之分。高型的茶壶多为小口,适合泡红茶。红茶经过发酵,适于焖泡,使茶色深酽而味香浓。矮型的茶壶多为大口,适合沏绿茶。绿茶未经发酵,宜冲沏而不宜焖泡,使茶色碧绿而味清纯。用紫砂壶品茗,早先习惯用大壶来沏茶,认为有气魄,令人称道。后来人们注重了欣赏的趣味,视茶壶不仅为生活服务器,而且更是一件手工艺品,所以痴壶者偏爱小而奇的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意识到爱在趣,趣在巧,巧在小,故贱大壶如笨臼,爱小壶似珍珠,以小为贵。
较有“书卷气”的则是在壶体上刻铭题记,把书画和陶艺融合为一体,更彰显“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艺术效果。有一种古传茶壶盖上,印有“也可清心”四个字,因为壶盖是圆的,四个字均匀地排列,人们在品茶时,可欣赏到壶盖上的制作意趣。它有多种读法,“也可清心”、“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壶盖上的题记,不仅表示了制作壶艺人的巧妙构思,更是对茶具有清火解热,提神健脑的热情咏公布。
壶上所刻铭文诗句,也不必过于刻意造作。贵乎自然流畅,信手招来,且茶且情,便是一番美意。明代崇祯年间的沈子澈制作的紫砂壶古雅浑朴,曾制菱花壶,上有刻铭:“石根泉,蒙顶叶,澈齿鲜,涤尘热”,字体遒劲中带飘逸,潇洒中见古拙。清代陈曼生所刻铭的紫砂壶,多数为杨彭年所制,有些铭文颇耐人寻味。有一井阑壶,上刻隶书字体:“汲井匪深,挈瓶匪小,或饮庶几,永以为好。”又有一扁壶。分别刻上“有扁斯石,砭我之渴”、“八饼头网,为鸾为凤,得雌者昌”,字体美妙绝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具一定的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4]何继.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M].台湾奇园艺术中心,1993.